基于心理负荷的生产效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逐步转向自动化与电子化,在对生产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工业工程师们越来越认识到生产过程中“人本位”逐渐成为制约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的需求层次不仅是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而是更高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仅仅给予员工足够的经济报酬,而忽略其情感或疲劳的心理状态变化,会影响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不利于生产管理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极大地影响工业生产的系统化进程。

人的情感等心理状态的作用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例有很多:富士康等企业的案例反映出当员工的各种心理状态没有得到较好的调整时,企业的正常运行及其长远发展会受到负面影响;正泰集团笑脸激励墙等案例则反映出当员工的各种心理状态得到密切关注,其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得到关注和满足时,企业的效益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员工的心理状态管理在工业工程中意义深远。

然而,以往的工业工程研究发现,企业更多的是通过“硬”性管理方法,即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来实现对生产状态的管理。员工仅仅被看作是生产线上的一个部件,企业不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压力与困境,忽视他们在生产中的情绪、情感、感知、疲劳等心理状态。这种状况下,即便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暂时的,甚至是以血汗为代价的,其结果会违背最初的设计理念:想“让机器服务于人”,却成了“让人服务于机器”。如此一来,现代企业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因此,现代工业工程研究发现,在进行生产管理时,必须关注和研究员工的心理认知状态,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这对于促进企业尤其是生产类企业的效益提升及长远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正是以工业工程发展为背景,以生产效率作为切入点对操作者行为及心理认知特性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