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了解性格
在图2.1中上下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致的,但是因为箭头方向的不同,看起来上边的线段长,下边的线段短,这是心理学中的“错觉”现象。错觉是指错误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满足,就会发生。例如,晚上城市的霓虹灯,有一些看起来很有动感,像一束束光在前进一样。一些身材偏胖或是个头矮的人,穿竖条纹的衣服,通过视觉拉伸原理,看起来显得瘦而高挑。这些都是对错觉的利用。这也说明,错觉是正常人都会有的现象。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错觉,可以通俗地理解成误会。在此引用古代圣贤孔子的故事来说明。
图2.1
2500多年前,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走到陈国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误解,被围困了起来。大家连续七天都没有吃上饭,一个个饿得眼冒金星。孔子有气无力地躺在那里,连头都不想抬了。
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面对如此困境,便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四处奔波,终于弄来了一点粮食。于是,他赶紧生起火来,为大家做饭。
一阵饭香飘过来,孔子睁开了眼睛,正好看到颜回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孔子吃了一惊,却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继续闭上眼睛休息。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先盛了一碗,恭恭敬敬地给孔子送来。孔子坐起来说:“我刚才梦见了我的父亲,如果饭干净的话,就先祭奠一下他老人家吧。”
诚实的颜回赶紧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的时候,想不到一些灰尘落在饭里。弃掉了很可惜,我就抓出来把它们吃掉了。”
孔子听罢,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颜回“偷吃”的真相,心中顿时感慨。他马上把弟子们召集起来,向大家公开说清了自己误会颜回的事。他说:“我们大家平时最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眼见为实,刚才的事实证明,我们亲眼看见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有时候会是一句话,一个见到的画面,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但那一定是事实、一定是真相吗?答案是“不一定”。有时候,“错误的感知”会带来“错误的判断”。那么是不是“正确的感知”就会带来“正确的判断”?请看图2.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面孔?
图2.2
有人第一眼看到一个美少女,也有人看到了一个老奶奶,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美少女的下巴是老奶奶的鼻子,脖子是老奶奶的嘴巴,耳朵是老奶奶的眼睛。现在你可以看到两个面孔了吗?
不管是看到美少女还是老奶奶,都是正确的感知,却带来了不同的判断。咨询时,经常有同学有这样的疑问:“老师,我有的时候很开朗,有的时候又很内向,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活跃,但是在陌生人面前我不敢多讲话,甚至会害羞。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是不是人格分裂?”其实这个疑问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很多个维度,甚至一些维度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时候、有些情境下,我们呈现了开朗的一面;有些时候、有些情境下,我们呈现的是内向的一面。如同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样。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曾经有一个来咨询的同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对我很好,人很善良,我们相处也不错,只是她很小气,我很受不了她的小气。”小气是她的一个维度,善良也是她的一个维度。对于别人我们不能只接受我们喜欢的维度,而拒绝他(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存在。
当我们可以理解别人个性的不同的维度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包容别人。反之,当我们可以越多地呈现自己不同的维度时,我们就可以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正确的知觉”带来了“不同的判断”。
现在我想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了解人的性格。”生活中,我们买回来的产品都有说明书,在我们不会使用或是需要修理时,看一下说明书,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每个人的性格就像他(她)的使用说明书一样,了解性格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
人人皆知的成语故事《乌鸦喝水》是这么说的:乌鸦口渴了,水瓶里的水不够高,自己喝不到,于是乌鸦叼来石子,使水位慢慢升高,解决了自己喝水的问题。时过境迁,到了21世纪,我们来看新时代的小乌鸦是怎么解决喝水的难题的。小乌鸦的神器“吸管”,同样解决了喝不到水的难题。而老乌鸦十分不解:“我们乌鸦世代用的方法,还得到了人类的称颂,你怎么能忘了祖上的规矩?”如果再追问一句,同样解决喝水的问题,你会选择用谁的方法?相信我们都会选择小乌鸦的做法。只要解决喝水的问题,有简便快捷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个小故事,希望和大家分享到的道理是:第一,那个“吸管”神器,就如同与人相处的“了解他人性格”的方法一样,可以更简便、快捷地解决人际相处中的问题。第二,时代变化了,有了新的方法可以解决原有的问题,老乌鸦依然墨守成规。我们都喜欢小乌鸦的解决方法,是因为它的变通,在新时代下采用新时代的方式。与人相处也是一样,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我们的相处方式也需要变通。曾经我也觉得,我的个性就是这样的,不懂得变通,甚至是引以为豪,看不起那些经常变通的人,将其称为“圆滑世故”。而实际上,现在想来,不是别人圆滑世故,而是别人更懂得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自己却在做老乌鸦,和任何人打交道,都只有一个招式了。
有一段曾奇峰的著作《你不知道的自己》中的话和大家分享:“不和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人际交流的目的是愉悦他人也愉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