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极思动:常虹动漫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动画教学与数字媒体

各位代表:

我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的代表。我是这所学院的影视动画系副主任,今年4月份从加拿大回来参加这个系的创建和教学。前些年一直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做动画导演。因为前几天与在座的几位代表一起参加了中国动画协会的年会,感觉这几天一直在讨论动画,已经讨论得很多,很累了,所以这次会上也没准备发言。另外,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数字媒体,我觉得这个题目和我要讲的主题差得比较远,我主要是研究艺术动画这方面比较多。本来有一个发言的计划,讲讲国外艺术动画这一块。但是怕偏离了会议的主题,就取消了。

我不太多介绍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和其他院校基本上差不多,今年4月份成立,已经招了160多个学生,原来计划招收150人。这在南方,在浙江一带来说招的动画专业的学生已经是比较多的了。中国美院去年报名的是大约35000人,但是,我们只录取了2000多学生,从报名的情况来讲是非常踊跃的。其中有很多报绘画的学生还想往动画方面转,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是不知道或不清楚什么是动画。但是他们也希望转,这也说明人们对动画这块的认识和对传统的美术学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从学生到学生家长,都是觉得接触一些新的和高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有前景的。

我们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我们专业的基本设置是:第一年基本上是秉承美术学院一贯的传统,作为基础的美术教学。第二年是学习动画和基本影视语言,以动画为主。第三年基本上进入操作阶段,就是制作动画。第三年学生基本上懂得了一般动画公司制作动画的方式,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和整个市场相结合。第四年是毕业创作,希望学生自己能够做出一些比较有风格的毕业作品。

我前一段时间也参加了一些会议。我是4月2号回来的,4月3号就去北京广播学院参加了一个会,也蛮受启发,觉得对国内的动画教育也多了些了解。从我们教学基本理念上来讲,还是秉承素质培养为主,贯彻多元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方针。我们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分成五个专业,虽然我们叫影视动画系,但是要分成五个专业,一个是二维动画,一个是三维动画,另外一个就是影视,还有漫画,最后一个就是网络技术。

我们希望我们对学生不是单一的培养。现在的小孩和我们以前不一样。现在我碰到一些学生,我问他为什么学动画,他说“我不知道,就是我父母让我报的动画,我就报了”。现在很多人对动画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就像曹小卉老师刚才说的,有些人报考研究生,千里迢迢找到他,说要报动画。问他做过动画吗,他说“我做过”,拿出一撂纸,都是日本式的漫画,他认为这就是动画。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误区,“动漫”“动漫”说得多了,认为漫画就是动画了,其实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从市场的角度,从这个行业的角度,有很多人提出对人才培养的呼吁。比如,上次开会也有人提出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上次有一个朋友讲,“我们需要画动画片背景的,为什么这么多美术学院,这么多教动画的学院,全国有七十几所,没有一家是有画背景专业的?”这也是一种说法。这一次会议,也有朋友提出现在需要培养编剧人才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是流动和变化的,但是我们是四年制培养,不可能采取短期培训班似的培养模式,你缺什么我们就来什么。有些培养应该是由业界自己来做,你需要什么,就应该着重地去培养,不能依靠大学四年培养一个很专很专的人才,这是不合适的。

我们的培养方向,基本上是素质性的培养。我们从一开始美术的基础、动画的创意,再到原画、动画,一直到后期的合成是一条龙的教育。如果从数字媒体这个技术方面来讲,它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就像创作一部片子一样,它只是一部分,而且支援我们的创作活动,支援我们的教学,这是一条线。如果偏离这条线可能就变成培训班了,只是培养一种人才或是某种人才。现在通过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有不少小孩子并没有什么主见。这是我们直到三年级才分专业的原因:让他们有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后,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市场,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自己,才能想到在这个圈里做哪些事比较适合自己。比如,你画得不是很好,不一定要做二维动画,不一定要做漫画,可以做影视制作这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多元化的培养人才,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要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搞教学比较好,比如学生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做什么。这个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培养他们对动画的整体认识。比如二维动画,我们前几天开会也在讨论原画和动画之间的关系。其实动画制作是非常枯燥、非常辛苦的一项工作,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同学们也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动画制作是怎么一个场景。以前有人说过,在各种艺术门类里面,有两种艺术形式是最需要体力劳动的。一种是芭蕾舞,因为从小就需要训练,练到长大也许只跳个配角。第二种就是动画。但是近些年,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整个情况有所改变。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里讨论动画,或者能够在动画年会上进行讨论,首先应该感谢电子计算机对动画的介入。今天我们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了数字技术,整个动画行业出现了一次大的变革。但是总的来说在根本的方面并没有改变,尤其是从传统的二维动画来讲,还是需要人来手绘。讲回我们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人到底是不是一送到动画公司,马上就上岗、上生产线的绘制高手?我想不一定是这样。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基础的和全面的知识,我们四年的教育都是以这个为中心。我们的这种重基础、重素质的教学方针,可以教会学生从创意到制作、到后期的全过程。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学生将来不一定是做动画,可能做其他事情,但他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就不愁找不到饭碗。就像我们学油画的学生一样,学了油画就一定能够做真正的油画家吗?其实很少,很多人在改行,一毕业都面临就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报油画专业的人还是很多?今年我们美院报研究生人数最多的是油画,有50多人,可能就考5个研究生的名额。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种艺术还是很有需求的。我想有两点原因:一是许多学生还是有一个梦,想成为油画家的梦。这是很重要的,没有梦想人活着就没有意义。二是油画的基础教育是成功的。学生有了很好的造型基础和理论知识,不怕将来找不到工作。

我们的动画教学方向,也是希望能够凸显美术学院的教学特点。我们偏重艺术,这可能和北京的一些院校有所不同,如清华、北师大、电影学院和广播学院等,同样是动画教育,有些是重影视语言或电脑技术的。

现在有一些朋友在讨论美术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我听到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应该改名,不能叫美术电影制片厂,应该叫“动画电影制片厂”,不应该把“美术”放在前面。还有一种说法是,动画就是美术片,不容置疑。前几天开会的时候,也有人谈到,动画片到底是活动的画面,还是画面在活动。但是,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个没有太多的讨论价值。画面在活动也好,活动的画面也好,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你的作品如果是以多一点美术的角度来表达你的情感,那你就走艺术动画这条路。如果你的作品是更多地以电影语言或者是视觉冲击来表达的,就走侧重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路好了。应该允许艺术家多元地表现他们的想法。千篇一律是行不通的。

10月份我们美院动画系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在加拿大搞了一次艺术动画短片展,反响很好。

有些学生说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动画片,原以为动画就是迪士尼,还有其他大片,但是现在觉得动画片是有很多形式的。艺术动画片的市场也是很大的,在国外,每年比较大规模的动画电影节,平均每个月都有一次,人数也是非常多的。从动画发展的角度来讲,独立的动画艺术家这个群体在中国也是会出现的,就像版画家、国画家、油画家一样,以出售自己的作品为生。他们参加大赛或者是把自己的作品卖给电视台。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收购价是每分钟一万元。将来的动画家的出路,也是多元的。所以,我对动画和动画教育这个事业,还是充满信心的。

另外,中国从人口数量上来讲,从潜在的动画观众来讲,人数庞大。中国现在有大约3亿5000万青少年。但是,每年在动画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基本上都包在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两家单位。有人预计在五年之内达到40个亿,希望有这个情景出现,如果这样,可能出现另外一个中国动画发展的高峰期。现在人们说“再创辉煌”。什么是再创辉煌?我的理解是我们曾经辉煌过。曾经都是老一代的艺术家创造的辉煌,现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学生这一代人再创辉煌,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现在都在谈大片,80分钟,五十几集,一般的动画片艺术短片已经被忽略了。我们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奖的作品寥寥无几,这是很遗憾的。艺术动画片方面的艺术探索这条路应该往下走。

谈到艺术动画片的创新,现在可能想到高科技,觉得技术原因很重要。技术是一方面,但是动画不光需要电子计算机技术,还需要其他的技术,可能是一种技法,但也十分重要。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叫米芾的人,他发明了一种绘画技法叫“米点山水”,就因为这发明,他在中国的美术历史上留下一页。我们现代人也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目前国外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在沙子上画动画,或者是用油画颜料在玻璃上画动画,用水果制作动画,都是新的创意。另外,在内容上,很多动画短片可能只有三五分钟,但容量很大。我们看到的短片,包括2001年获奥斯卡奖的荷兰动画影片《父亲与女儿》只有八分半钟,但很多人都看得热泪盈眶。所以,艺术动画片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

今天这个会让我受益良多。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这次会叫“数字媒体的教学研讨”,刚才也跟肖博士讨论,数字媒体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它涉及的面很大,怎么样能够界定什么是数字媒体,哪些方面是数字媒体的范围?比如新媒体,什么叫新媒体?新媒体指的是什么?中国美院也有一个新媒体系,可能他们讲的新媒体和其他院校,如清华新闻与传媒学院讲的新媒体不一样。整个行业可能还需要从理论上、概念上进行一些整合。

肖博士回来,在北师大建立这种影视媒体的实验性的基地是有必要的。中国现在不但需要普及性的项目,还需要高层次的,高、精、尖的理论研究或者是实验性的探讨。通过国内外的人才资源,通过国家和民间资金的帮助,让一些哪怕是比较小的片子,即使是短片,能够代表我们国家水平的带动业界向前发展,这是当务之急。我很希望我们高层次的能够搞技术的人才,能够和美术学院、艺术学院一起来做一些项目,通过做项目总结经验,推动教学、推动科研向前发展。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2002年12月于杭州

常虹于1979年在鲁迅美术学院大学期间创作课作业《艰苦的岁月》画稿、草图及版画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