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00年,因八国联军进京遭受破坏。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4年,京师大学堂派遣首批留学生。1910年,开办分科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校,严复出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受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办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蔡元培致力于把北京大学办成以文、理科为重点的综合大学,并于1919年改门为系,全校设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哲学、史学、国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教育学等系。1917年年底,创办文、理、法科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1927年,北京政府将其与北平以及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又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京大学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蒋梦麟任校长,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北京大学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北京大学返回北平复校。复校后的北京大学有文、理、法、农、医、工共六个学院,下设33个系、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消“国立”二字,改名北京大学。1952年政府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四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但亦有恢复为北京大学院系者,如法律学系。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以文理科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