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特色小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加快把特色小镇建成创新创业的大舞台——在考察梦想小镇时的讲话

王永昌王永昌: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

余杭梦想小镇建设从2014年8月启动,时间不长,但小镇建设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定位精准,理念新颖,目标高远,特别是结合了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这一核心,立足于建设众创空间的样板、特色小镇的典型和培育信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的目标,发展速度很快,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梦想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梦想之帆已经扬起,创业者们激情飞扬,正待中流击楫,创造人生出彩的美好明天。

梦想小镇的建设正是浙江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从浙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度,对梦想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要以产业为根本、城乡统筹为基础、生态环境为支撑、文化特色为优势等指导性要;直接具体部署特色小镇尤其是梦想小镇建设,多次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工作举措,并现场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的新平台,是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途径。借此机会,立足于梦想小镇,就新常态下推进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广泛开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活动,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我提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其成为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状态和趋势的基本判断。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而且也是有质量、有效益的一种中高速发展。二是经济结构上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化、现代化发展,且质量更好,结构更优。三是经济增长动力上更为多元。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政府需要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2015年5月11日,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一行考察梦想小镇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带来了经济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生产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正在加快形成。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善于观大势、识大局,善于把握当今时代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机遇,努力成为我省学习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发展新常态的前沿阵地。

二、特色小镇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科技化、互联网化的新引擎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四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的自动化。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信息技术革命”,以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与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为标志,互联网技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其主导标志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智能化,将导致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也只是一个跟随者。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涉及科技的广泛领域,但就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讲,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在内的互联网技术,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渗透到各个行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中国目前已经有网络用户逾6.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5.7亿。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信息交流渠道提升为集知识信息、社交沟通、流通交易、设计制造、文化创造、生活方式、智能智力、动能资源等各行各业各类要素优化配置为一体的全球化、开放式的大平台,已成为具有综合功能和超级能量的大网络。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将改变世界,创造一个新时代。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互联网化改变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储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沟通、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还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而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这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再也不能与其失之交臂。中国必须抢抓机遇,前瞻布局,以期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赢得主动。

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发展科技化、互联网化这一时代浪潮下我省富有创新的发展载体,更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现代科技为基本动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特别是要落实好“互联网+”战略,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对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运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本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梦想小镇的建设应依托互联网技术路径,重点将其打造成互联网创业小镇,培育电子商务、智能制造、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产业,通过做好“互联网+”的文章,特别是关注移动互联网,将智能手机等类似终端设备作为连接消费、产业与金融的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新业态。梦想小镇还有未来科技城雄厚的科技资源的支持,并且靠近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及阿里巴巴等大企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打造互联网小镇为重点,可以说抓住了今天和未来发展的要害,抓准了今天年轻人创业创富的方向,前景十分广阔。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依托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撑,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和社会公共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化、互联网化的新引擎。

三、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资本化、金融化的趋势,创造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资本化、金融化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必备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货币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当今时代,尽管实体经济是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已不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而是金融资产等资本的管理、流动和增值。一切经济发展资本化、金融化就是通过发达的资本市场建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让资源变活、流动顺畅,使资源成为有效的发展资本,实现企业的股份化和社会融资的市场化。完善的资本市场具有相对公平的利益传导机制,有助于直接连接资源供给与需求,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融业的发达程度、经济金融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指标,而且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并受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影响,金融活动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国际经济活动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资本关系为纽带,以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为调控工具,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活动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并将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为广泛深刻的影响。企业经营必须有金融、资本理念,必须适应资本市场,必须与金融资本联手,这样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企业有形的产品、资产、财富,只是资本的物化形态,其背后的实质归根结底是资金流,尤其是资本的运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力平价法测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当然不应作过度解读。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整个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资本化的快速发展。这就是说,把各类资源尽可能地商品化、市场化,把各种要素尽可能地资本化了,所以,经济发展加速,同时货币量也增长很快。当前,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基金等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金融资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2015年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到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化、金融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是,与世界上其他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产业还远未成熟,经济金融化尚处于初级水平。

发展资本市场有助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突破融资难题,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有助于完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机制以及企业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资本市场还具有财富形成功能,各种投资基金是居民理财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使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新常态下化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央领导也反复强调,要以改革的方式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服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扩大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支持金融创新,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资本化、金融化的大趋势,牢牢把握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机遇,注重运用资本和金融的手段,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积极健康的金融市场,从而为创业提供有效的资本,用金融资本的杠杆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双镇融合、资智融合”的发展路径,也即“互联网+”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路径,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可以说是小镇经济发展最强劲的两大引擎。

下一步,天使小镇以及其他基金小镇的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和我省有关金融改革的精神和措施,重点打造和培育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现代科技服务业,聚集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等金融组织,发展好科技金融、私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探索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规范和促进初创企业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进退和流转机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实体产业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天使投资”的新型发展模式,进而为整个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典型、提供经验。

四、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我国新一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打造创客经济的新空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缓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大众创业,就是要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增加市场主体,增加市场活力。万众创新,就是要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巨大的推动力量。创业精神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美国也正是有了鼓励创新创业的车库文化,才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源源不断地涌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发动机、新引擎。为此,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从理念和实践层面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一种新型经济活动,也是一场政府职能转换的变革。一方面,创新创业就是要鼓励大众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创新创业还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快简政放权,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创新服务,实实在在地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生产工具的普及,微成本创业已经成为趋势,一批极富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创客队伍正在形成,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应运而生,“创客经济”渐成气候,并将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先遣队。

但创客并不完全等同于创业者。创客是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狭义地讲,创客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热衷于创意、设计和制造,具有创新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创客强调的是形成一种创意和新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完成的是从0到1的工作。创业则是将创新产品商业化,开拓市场,形成规模,完成的是从1到1万、100万乃至更多的过程。从创客到创业,是从思想到行动的飞跃,更是从创意到市场的转化。可以说,创客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客的升华。只有先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创客,才有可能诞生出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大众创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为创客们提供实现创意和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打通从创客到创业的渠道,让更多兼具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创客快速成长,形成创客—创新—创业的生态。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加强扶持培育适宜创客经济发展壮大的条件,为创客们提供活动场所、创意交流平台等创客空间和环境。

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是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通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发展形成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梦想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战略,秉承从创意、创业到创造的“三创”战略,定位于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立足于打造一个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新样板,建设一个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特色小镇示范工程,探索以创业创新为新引擎的互联网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定位准确、方向明确、措施有力,并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梦想小镇的建设要更加精准定位,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更好地为有梦想、有知识、有激情、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资本、市场、经验等支撑,提供从创客到创业的零回报的服务,吸引和鼓励年轻人把梦想转变为创业的行动,使得梦想小镇真正成为创客创意的集散地和交流中心,成为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天堂,成为创业新高地、浙江新名片。

王永昌院长与梦想小镇里的创业团队交流

五、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社会阶层结构中产化的趋势,使其成为培育中产阶层的新基地

中产阶层是指处于富裕阶层(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层(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也被称为中等阶层、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是一群相对收入较高,较有文化修养,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的群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体呈现中产阶层由少变多的趋势。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主要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形社会”,社会的一端是少数贵族,另一端则是农民、手工业者等普通大众,居于其间的中产阶层人数少、影响小。随着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中产阶层队伍逐步壮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阶层结构逐步演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

“金字塔形社会”由于经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且中间阶层薄弱,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直接对立,容易导致战乱和社会动荡。“橄榄形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精英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中产阶层的庞大意味着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相对合理。由于中产阶层相对富有,对现实生活与现存秩序满意度相对较高,他们作为沟通精英和底层的桥梁和纽带,对社会矛盾和冲突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力量,是既存秩序的社会基础。同时,中产阶层的扩大,也就打通了社会底层群体向中产阶层群体、中产阶层群体向更高层群体流动的通道。因此,“橄榄形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会很激烈,社会相对稳定和谐。国际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实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类型的现代化,拥有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就可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能够较好地抵抗各种经济风险或危机,获得持久发展的潜力,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步入高收入的现代化社会。可以说,“橄榄形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化和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态势,“仇富”“仇官”等不满和怨恨情绪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4年基尼系数虽有所下降,但还是高达0.469,处于贫富差距过高的水平上。为此,党中央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也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壮大中产阶层的规模,逐步形成“橄榄形社会”的格局。

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大军中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创造财富,成为收入较高并具有知识和文化修养的中产阶层。因为这里可以培育出一批批创业创富的成功者,所以特色小镇、梦想小镇建设不仅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也符合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构建“橄榄形社会”的发展趋势。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始终抓住服务创新创业这一核心要素,充分认识到成功创业对于促进就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把培育新兴的中产阶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作为任务之一,更好地为创客搭建平台、为创新提供条件、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创造财富的发动机、培育中产者的新基地。

六、特色小镇建设要把握大众消费个性化的方向,使其成为引领市场、刺激消费的新阵地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过去我国的消费模式具有明显的模仿、排浪式特征,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消费结构受到商品消费分流、大众消费转流、公务消费节流、高端消费外流的综合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再盲目从众,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消费,从而在市场上形成多元化消费热点,尤其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参与式、点对点式、O2 O模式的个性化消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说,当前我国模仿、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消费潮流,并将在推动产业升级上发挥积极作用。这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所阐述的,第三次浪潮经济将以分散化和小型化的“非群体化经济”为基本特征,“不会再有大规模生产,不会再有大众消费,不会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生产、创造和消费”。

互联网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消费个性化的时代。在传统工业化时代,企业以生产制造为核心,以规模经济效益制胜,人们获得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和代价,所以个性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但是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智能工厂可以采用柔性化制造的方式,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趋觉醒,消费者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关注自己的爱好,关注产品服务,快乐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享受消费成为时尚和趋势。电子商务迅速扩张,使传统商业流通首先成为互联网“冲击”的领域,就是因为互联网充当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台,而且,互联网平台又开始让消费者与生产者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化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在这一背景下,创业者能否抓住市场导向,以用户为核心,迎合消费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将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这里也需要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消费群体。但这同样需要与市场、消费者互动才能成功。

要把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打造成创业的摇篮,必须认识到消费结构变化的新常态,引导和鼓励创业者抓住个性化消费浪潮带来的机遇,牢固树立市场导向、消费导向的意识,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根据市场上消费者的新需求来确定发展战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具体说来,就是不能盲目地跟风生产,而是要更关注发掘企业的内生动力,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了解细分市场和拥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改变生产组织模式及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的支持定制产品订单的“智慧化工厂”,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注重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的积累、收集、挖掘和研究来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水平。

七、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生态化的趋势,使其成为生态一体化、融合化发展的新平台

人类文明的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阶段,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只能以适应自然力量为主,“靠天生存”。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铁器的出现使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个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人类的体力,当然,辅之以长期积累的农业知识。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阶段,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进程,这个历史阶段虽然时间更短,但人类的生产力极大提高,创造的财富迅速增长,主要是机器、电动的力量取代人的体力,而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互动,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

这里重点讲讲第四阶段,即智能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驾齐驱阶段。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使人类生产生活智能化、智慧化时代加速到来,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智能化制造、知识文明日趋发挥引领作用。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成了人类最重要的追求,人类的精神文化也以“自然崇拜”为主。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源大量开发利用,财富大量积累,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人类改变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也极大提升,于是人类又形成了“拜物教”和“人类中心主义”。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荒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也接踵而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日趋不堪重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反而面临重重危机。这促使人类深刻反省,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必须保护生态平衡。于是,人类产生了“环境保护主义”,呼唤绿色经济,倡导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友好相处,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当今世界,工业生产自动化和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了智能化、知识文明,它们与反思工业化后果而形成的生态文明一起,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新变革,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获得新的重大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推进经济建设,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为此,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转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拥有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更要遵循“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协同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最佳的创业小镇、宜居小镇和美丽小镇,使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主要要做到:

一要进一步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开展小镇建设,要首先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要求,把保障良好生态效益放在优先地位,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梦想小镇建设中提出的“先生态,再生产,再生活”的理念,是有道理的,应当继续坚持和深化。

二要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现在都在提倡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就是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既然是小镇,那就不是大城市,在选址规划的时候,就要远离喧嚣的城市中心繁华地带,注重与田园风光农村景致有机结合,努力建设成生态风景区,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三要加大生态建设的投资。有人说,如果10亿元做产品,100亿元做品牌的话,则要花1000亿元才能做好生态环境。这当然是比喻性的,但也说明生态建设投入资金量大,投资收益周期长,成效是无形的、综合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小镇规划建设中,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追求短期效益,而是不断加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把小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搞好。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才能实现特色小镇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八、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形势,使其成为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试验田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应确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准确界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特别应明确“政府主导”的要求,适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职能的形势。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更好地实现“政府主导”,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准确定位,并积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建成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方面,小镇建设需要法治政府的支持。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使权力与责任紧密相连,实现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也可以用“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来概括,其中,“法定职责必须为”强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应当行使的职权是职责所在,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不得懈怠、推诿,这是政府的“底线”; “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的是,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授权国家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无权实施,不能乱作为,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这是政府的“高压线”。“底线”与“高压线”构成了法治政府的权力边界。

另一方面,小镇建设也离不开服务型政府的作为。在“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底线”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高压线”之间,还有大量的公共性事务,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既体现在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将过去无限的政府转变为有限的法治政府之上,更体现在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积极有为,将过去管制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之上,实现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审批型转向服务型,把提供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社会公共需要,从而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更何况,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机构怎么调整,政府职能怎么转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

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着力打造“四个生态系统”,即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和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二要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三要落实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四要做好创业培训和服务,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五是营造好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包括政府事务、办公事务、生活配套事务等全方位、一站式的O2 O服务,引进专业的财务、法务、税务、人力资源等各类中介,并完善公寓、学校、超市、医院等配套生活设施,给创业者提供零门槛的准入政策以及拎包入住、免房租、多补贴等丰厚条件,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使更多的创业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简言之,小镇建设就是要把市场型行为与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功能,为创业提供“店小二”式的优质服务,实现创客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打造专业化、集成化、开放化、网络化、生活化、便捷化的“众创空间”,真正做到“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我们要看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一波竞争优势是谁能提供全要素式、更优更好综合服务的新平台——“众创空间”。

九、特色小镇建设要主动适应创客队伍年轻化的趋势,使其成为孕育新生代浙商群体的新摇篮

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年轻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不断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呈现年轻化、个性化的形势下,企业主动进行变革,发挥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理念新颖、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创新意识强等特点和优势,实现企业团队、产品、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年轻化”,才能更有利于把握市场节奏、市场需求和消费动向,创造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模式,从而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从实际情况看,根据《财富》中文版公布的2013年榜单显示,“中国40位以下的商界精英”整体平均年龄只有34.8岁,其中有15位上榜者为80后。因此,可以说,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企业家、企业形态年轻化已经成为必然。

就浙商而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许多浙商企业正处于新老更替之际,老一代浙商已经逐渐功成身退,70后、80后的商二代、创二代正在接过接力棒,登上历史舞台。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社会也更加需要既懂市场,又懂技术,更懂管理的与时俱进的新一代企业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目前,新浙商群体正形成气候。据统计,目前1200多万名浙商中有七八百万名都是新浙商,近年来评选出的“科技新浙商”也越来越年化轻,许多三四十岁的企业家挑起了企业管理的大梁,并形成了新浙商的“四千精神”,即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新浙商具有新知识、新技术,既有国际化眼光,又继承发扬了浙商的优良传统,必将成为引领和推动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新锐力量。

特色小镇建设要抓住企业家队伍年轻化和新浙商群体形成的机遇,一方面,要把小镇建设与浙商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好浙商这一强有力的资源,吸引浙商投资,参与小镇的建设,参与天使投资和各类创业基金,利用金融力量培育新的产业,寻找新的企业盈利点。这也是推动老浙商企业转型升级,向新浙商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浙商发展的合作互赢。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创客创业的扶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入驻小镇开展创业,做好“互联网+浙商”的文章,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成为孕育新浙商群体的新摇篮。

十、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使其成为有特色、有亮点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要素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和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公共服务等为中心,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而不是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特色小镇建设要取得预期的成效,从梦想小镇建设的经验来看,必须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注重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把小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并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空间平台。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有特色产业。特色小镇要突出特色,根据自己的基础、背景、环境和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个性鲜明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产业定位上,必须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多样性,避免“千城一面”。

二要有人文底蕴。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不能隔断历史,小镇建设应当以人为本、围绕人这一核心来展开,牢固树立人本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文气氛。梦想小镇在建设中注重传承小镇所在地的粮仓文化,将12个旧时的粮仓改造成创业空间,并依托仓前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妥善地将现代文明融入传统文化,实现了实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得到重生,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借鉴意义。

三要有生态生活气息。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小镇建设务必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这不仅需要打造特色产业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还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设施,使得小镇超越单纯的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概念,真正成为一个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定区域。

201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