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境外业务渐趋多元
营业收入与利润是企业实际经营效果的体现,其变动反映了中资银行境外经营能力的强弱。相比2015年,2016年中资银行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业务类型愈加丰富。
2.3.1 境外经营收获颇丰,营收利润有所增长
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年四大行境外营业收入总规模达2428.62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10.7%,同比增长26.7%(见图2-5)。其中,中国银行的表现依然强劲,境外营业收入占四大行营收总和的49.8%。中国建设银行的境外营收占比虽然较低,但从增速来看,其2015年、2016年的境外营业收入增幅分别达36.1%、10.7%,追赶效果明显。
图2-5 2007—2016年四大行境外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浙大CIFI,各行2007—2016年历年年报。
从利润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四大行的境外利润突破了1200亿元,占其境内外利润总额的10.9%。不仅如此,四大行的境外利润同比增长了27.9%,远高于2015年7.4%的增速,发展速度可观。其中,中国银行的境外利润占其境外营业收入的67.3%,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这一占比也超过了30%,境外经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营业收入、境外利润也处于稳步发展中。在境外营业收入上,2016年,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体表现逊于四大行,但占比均达到了3.1%,同比增长20.3%。其中,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境外营业收入占比最高,分别为5.4%和3.9%;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境外营业收入增速最快,分别达到60.0%和50.8%。在境外利润上,各行有增有减。具体而言,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的境外利润出现了下滑,但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分别实现了70.0%和31.5%的增长。总体来看,6家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盈利占比为4.3%,同比增长13.2%。
2.3.2 传统业务继续发展,境外业务更加丰富
一般而言,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开端,并注重跨国企业的境外发展,助力本国企业的国际化。随着服务能力的增强,各银行的相关业务日渐完善,其境外经营类型也向多样化发展。
传统业务方面,四大行的存贷款余额连续10年上升。2016年,四大行境外存款余额为34845.65亿元,境外贷款余额为48867.17亿元,存贷比为140.2%。与2015年相比,境外存款余额上升11.8%,境外贷款余额上升18.7%(见图2-6)。整体来看,中资银行的境外传统业务稳步发展,在支持国家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及侨汇工作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境外贷款增长快于境外存款增长,说明中资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在大幅增加,中资银行对其国际化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
图2-6 2007—2016年四大行境外存贷款余额情况
资料来源:浙大CIFI,各行2007—2016年历年年报。
除存贷款业务外,四大行在其他业务的发展上也表现不俗。一是境外零售业务得到加强。随着中资银行境外客户的沉淀,其境外发展重点向零售业务倾斜。例如,中国银行完善了境外借记卡系统建设布局,发展银联双币借记卡、VISA(维萨)和万事达单币借记卡,2016年年末中国银行已发行借记卡产品的境外机构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工商银行在美国纽约成功发行了首张银联品牌信用卡,这不仅是中资商业银行首次在美国自主发行信用卡,也是在美国市场上首次推出的银联品牌信用卡。二是结算、清算业务保持增长。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结算量达到2.5万亿元,其中境外机构办理8973亿元。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简称“工银莫斯科”)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工商银行的24小时人民币清算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的人民币清算量则累计突破12万亿元,英国成为亚洲之外最大的人民币清算中心。三是对综合化经营愈加重视。2016年,中国银行承销离岸人民币和境外债券稳居同业第一,其中包括12支绿色债券,承销金额约156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子公司农银国际在香港从事上市保荐承销、债券发行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机构销售等全方位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多年来积极参与直接投资项目,帮助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作为中国建设银行的香港子公司,建银国际的各项业务也持续健康发展,其证券保荐承销项目、并购财务顾问项目的同业排名位居前列,并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业务的全球交易平台,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全球九家圈内会员之一。此外,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正积极推动境外业务的升级与多元化。例如,交通银行的国际结算量达到41028.93亿元人民币,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中信银行则为留学、商务、移民和外籍人士提供一站式出国服务,出国金融业累计服务客户140万人次,带动新增零售客户12.5万户,新增零售管理资产376亿元。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也通过设立代表处、代理行等方式开始涉足境外业务。截至2016年,北京银行共设立了1158家有效代理行,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表内资产稳定增长,年末规模达到2158亿元;国际类中间业务收入1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公司存款余额427.4亿元人民币,实现结算规模753亿美元。
中资银行发展多样化境外业务、打造多元国际业务平台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若过分依赖利息收入,中资银行境外利润的增长空间将十分有限,因此中资银行迫切需要开展不同业务以获得新收入来源。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实现之前,境外机构或个人对人民币资金融通的需求只能通过少数中资银行得到满足,这成为中资银行境外获利的一大来源,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此类收入将无法延续,中资银行必须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最后,随着境外业务的加速拓展,各大中资银行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存贷款业务,希望服务于当地客户,在境外“扎根发芽”。相比传统业务,综合经营可以以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并且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降低成本,其已成为中资银行境外业务发展的一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