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性别优势”:女性重社交,男性重争斗
你的父母亲都为你提供了自己的一组基因,关于你一切特征的一整套基因。但你并不是他们一半一半的基因的混合物。在大多数的特征上,你会更像爸爸或者更像妈妈,最终你仿佛是一个马赛克组合——你母亲的鼻子,你父亲的下巴,你祖父的头发,甚至还有更早先辈的某些特征。这一切解释都可以归功于19世纪50年代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孟德尔,他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现在,也许有人会认为你从父母双亲那里随机遗传了所有特征并进行组合,但每个人又有着千差万别——人群中一半的人从他们的父亲那里遗传某些特征,而其他人从他们的母亲那里遗传。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事实证明,有些特征总是遗传自母亲,另外一些则总是遗传自父亲。基因似乎很清楚它们应该从哪里遗传,也知道应该关闭哪些功能。
令人惊讶的是你的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在对老鼠进行自然遗传缺陷研究的实验中,剑桥大学的巴里·凯韦恩(Barry Keverne)和同事发现,缺乏母亲染色体的动物大脑皮层不发达,而那些没有父亲染色体的动物则缺乏成熟的边缘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基因保持“沉默”不表达,被称为“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虽然这一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晰,但看起来就像单个基因其实“知道”自己是来自父亲还是母亲的。
这一发现与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不谋而合。杜伦大学的罗布·巴顿(Rob Barton)和同事研究证明,对很多灵长类动物来说,大脑皮层的大小与群体中雌性的数量密切相关,而边缘系统的大小(情绪反应机制的一部分)更多地与群体中雄性的数量有关。某一物种的典型群组中雌性的数量,反映了雌性的社交技能。这完全说得通,因为大脑皮层正是和社交技巧有关;另一方面,对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来说,雄性间的关系主要基于竞争优势序列(也就是让雄性在交配中获得成功的序列),很明显这与雄性的对抗意愿更加相关。
基因组印记的这种模式非常有趣。在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中,雌性繁衍成功的关键在于姐妹之间的支持。雌性如果希望自己的社会关系有效运作,就要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自我实现。对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中的狒狒将近30年的家族历史研究表明,社群中最成功的雌性往往在一生终结时拥有最多的后代。
但对雄性来说,问题则不在社交技能方面,而是要在竞争中保持猛烈的劲头。现如今,任何一个在斗争中保持理智的人都会很快意识到,谨慎才是真正的勇敢,保持谨慎才能优雅地退场,在未来更好地生活或战斗。但在交配过程中,那些退出战场的人就无法拥有配偶。这样一种让雄性不能有太多思考、由愤怒的情绪主导一切的机制,通常更加有效。虽然存在着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但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没有所谓的第二名。所以,面积不大的大脑皮层和非常发达的边缘系统正是雄性想要的。如果你必须以战斗为生,最好先咬住猎物,然后再进行思考。
实际上,雌性在大脑皮层的控制权争夺中获得了胜利,因为对她们来说,社交技能更有价值;雄性则赢得了边缘系统的控制权,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一旦投入战斗就无须思考太多。两性之间的进化战争最终是关于控制大脑的某些部分的,但这些部分及其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