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习近平食品安全治理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赴各地调研视察等多个场合,对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是统领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指向,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镉大米、毒生姜、染色脐橙等事件,都引起了群众愤慨。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三鹿奶粉”事件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没有消除,老百姓还是谈国产奶粉色变,出国出境四处采购婴幼儿奶粉,弄得一些地方对中国人限购。当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百姓忧虑和不安时,习近平总书记决定选择人们平时吃得较多的食品亲自尝一尝,他希望全党全社会都重视食品安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指出,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他最关心的。他说,食品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就是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坚持“四个最严”

目前,我国少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为非法牟利有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还存在不到位、不规范、不严谨、不严格、标准缺失、不作为、问责不到位等问题。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食品安全要落实“四严”的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最严”要求。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指出,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他说,现在,之所以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制售黑心食品,是因为管理还有漏洞、执法还不严格、惩罚不够严厉,违法成本太低。要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对那些利欲熏心、挑战道德和良知底线的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地区,要下猛药、出重拳,决不姑息。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严”字当头,切实把“四个最严”贯穿到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否则,难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坚持“产管”并重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食品安全要“产管并重”,为食品安全织就严密的“防护网”。他指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产量、增加供给,很多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这虽然保证了农业发展,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加上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给生产食品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就要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地是农产品生长的载体和母体,只有土地干净,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要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管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他说,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他说,我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设立相应管理机构,目的就是要解决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定职能、分地盘相对好办,但真正实现上下左右有效衔接,还要多下气力、多想办法。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产管并重”的指示,食品安全治理既要抓好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又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履职尽责,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坚持全过程监管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化学性污染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主要就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抗生素滥用、重金属污染等,也是让老百姓最不放心、最不踏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食品安全源头污染治理由来已久。2001年2月,一份关于《“餐桌污染”状况触目惊心》的情况反映,摆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办公桌上。文章以翔实的数据,陈述了“餐桌污染”的危害,披露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习近平反复阅读,心绪难平。他对这个问题考虑已久,并作过专题调研,他提笔写道:“‘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随后,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治理餐桌污染专题会议上,习近平动情地说,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餐桌污染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同年4月,治理“餐桌污染”正式列入福建省专项整治内容;9月,又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生产是第一车间,源头安全了,才能保证后面环节安全。抓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他指出,要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健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制度,加大监督力度,着力发展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他说,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卫生质量控制,从治理畜牧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饮用水、餐饮业等环节抓起。他说,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就要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指出,要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市、县两级监管部门落实“四有两责”(“四有”指食品药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两责”指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检查和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抽样检验,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源头治理、全程监管要求的具体行动。

五、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建立可追溯体系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把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用可追溯制度倒逼和引导生产。要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实行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要加强食品安全预测预警,及早发现苗头,及早处置,严防形成行业潜规则,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

六、食品安全治理,必须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形成全社会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舆论宣传要把握好度,不要过度炒作,否则不仅会误伤一个产业、损害全行业大多数生产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可能引发一些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出了食品安全事件,有关部门要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实、说明真相,把握主动权。主要媒体要进行客观准确报道,正确引导舆论,避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小事放大,引发恶意炒作。

七、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强化责任担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责任重于泰山。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全程覆盖、运转高效的监管格局,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强调,尤其需要强化市、县两级监管责任,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只有把所有农户、食品加工企业和作坊、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纳入监管视野并落实责任追究制,才能真正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对渎职失职、监管不力的,一定要严究严查。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守法生产,明确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出了问题能找得着主。

八、食品安全治理,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食品安全问题是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民解忧、为民谋福,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保障,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食品安全也是关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政治问题。由于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时,即使是某一小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很容易由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酿成重大的社会心理危机,引起社会不安,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不满意,本质上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治理,将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能不能始终把维护公众健康放在首位,本质上是对我们党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