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递生活的智慧
故事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作用?故事在专注力、记忆力、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
拥有了上述能力就行了吗?还不够。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需要向孩子传授生活智慧。除了我们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外,故事,巧妙地承担了这一重任。或者说,如果利用故事向孩子传授智慧,孩子也会因此而具备自己锻炼其他能力的本领。
那么,智慧是什么?我觉得没有人比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得更好。他说:“消化了的人生经历,是唯一的智慧来源。”说白了,就是要通过实践去积累生活经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从这个角度说,故事就是经过消化的人生经历,这是我最喜欢的对故事的定义。
我记得好早之前看过系列喜剧片《上帝也疯狂》,讲的是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土著部落的故事。故事中布希族人完全没有听说和接触过所谓现代文明,他们以为打雷是上帝吃得太饱打嗝;如果有飞机经过,他们会以为是上帝吃坏了肠胃。其中有一个情节是主角西索的两个孩子误上了车,西索为了找回孩子,在沙漠里奔波。他以为汽车的胎痕是两条并行的巨蛇留下的痕迹,日夜兼程去追寻巨蛇。当他迎面碰见汽车的时候,他会避让吗?不会,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他没有经验。而我们呢?我们稍大一点的孩子呢?当汽车到身边时,还需要专注力、理解力去分析思考吗?不用。经验被消化了,已经转化为本能。所以,获得经验要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获得经验的途径是什么?我觉得有两条路,一条是亲身经历,第二条就是听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是自己的故事,而听到的故事则是别人的亲身经历。
人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主人活下来,而且是更好地活下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脑开拓出一种探索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故事。大脑喜欢故事,什么人、在哪里、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结果怎么样……它会把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处理。大脑不喜欢道理,如果你跟一个大脑说“骄傲使人落后”,嗯?什么意思?如果你跟它说,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决定比赛跑步,结果骄傲的兔子输给了乌龟。大脑就会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等到类似的场景发生,它就会提醒你:嘿,伙计,还记得那只兔子吗?你是不是应该立即撒腿就跑?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一种常识。智慧常常隐藏在常识之中。在育儿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检讨,我们是不是只顾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所谓好办法,却反而把常识丢了呢?
“故事是经验的代言人,无论这些经验是来自我们自己、他人还是虚构的人物。别人的故事和我们自己的故事同样重要。如果我们只对自己的经验加以累积,光靠一家之言难以取得成功。”[6]
故事和现实生活的确是交相辉映的。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就谈道:
“作为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经常见到患了上学恐惧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每当这种时候,我都感觉《亨塞尔与格莱特》(《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作者注)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遥远的童话世界里。”[7]
如果了解了大脑工作的原理,了解了故事和现实的关系,养育孩子是不是就可以简单轻松很多:
给他经验!
让他自己去做!
给他讲故事!
人生短暂,亲身经历也有限。有些痛苦最好不要去经历,听故事就能解决。女儿问我发生火灾后应该怎么做,获得这种经验不需要真的经历火灾,也祝福我们都不要经历火灾。我们只需要听听台湾消防员蔡宗翰先生讲的几个真实的故事,就会明白“小火快逃,浓烟关门”是什么意思。
我的孩子失败了,我要怎么做?讲故事啊。讲年仅19岁的棋手柯洁鏖战阿尔法狗三个回合,一局未赢的故事。阿尔法狗是人发明出来的,这难道是真的失败吗?孩子,失败可能还有哪些含义?
孩子一旦有了这些经验,将终生不会忘记。这些经验和孩子日后的真实生活相互切磋、低语,形成一条深邃的小溪,从孩子的心底一直流向生命的远方。太多的案例佐证了一个人早期的境遇和经历对其一生的影响。看着那些年长者舒展抑或紧锁的眉头,透过岁月刻下的痕迹,会让人禁不住想了解,在他年少的时候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而他今天的眼眸中又映射着我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