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经历
很多妈妈真的很勤奋,使出浑身力气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即使自己很累也勉强撑着讲故事,搞得双方都不愉快。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讲!真的,没有人规定父母必须天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
有一个省事的办法,既让孩子满意,又不用动脑子,效果还出奇的好。那就是讲“一天的经历”。
妈妈们希望爸爸也能给孩子讲故事,但的确爸爸们有很多理由不能很好担当此重任。不过我发现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越来越多,有一次竟然有三个爸爸来到我的故事课堂,让我惊喜又惊讶。练习创编故事环节,爸爸们做得非常好,思路开阔,角度新颖。这里顺带提示妈妈们,不要要求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会带动爸爸。有个妈妈就跟我说,吃过晚饭爸爸往沙发上一坐,打开电视机。她和孩子在卧室讲故事,连讲带演的,玩得不亦乐乎。爸爸坐不住了,进卧室看娘俩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孩子看到爸爸来了,高兴坏了:“爸爸,正缺个道具。”于是爸爸就扮演道具。
当然,我十二分地邀请爸爸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因为你讲一句有时候会抵妈妈讲十句,尤其是过了三岁的孩子,你都不知道你在孩子心中有多重要。不用辛苦你背书,也不用照书念,更不用折磨你创编故事。你只需要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当然,你若愿意创编也特别欢迎。
有一天晚上我儿子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就讲:
“今天我们一家去颐堤港买东西、吃好吃的。车子要拐弯的时候等红灯,后面的司机鸣喇叭,‘嘀嘀’!我心想红灯啊,不要着急。我们进了地下停车库,我正在看应该往哪边走,听到后面又有人‘嘀嘀’。去往下一层的车库门关着,我在看是怎么回事,后面的车又很大声地按喇叭‘嘀嘀’,我回头一看,几次‘嘀嘀’都是同一辆车。我被他‘嘀’烦了,就下车去跟他说,请他耐心点,不要再‘嘀嘀’了。
然后我们就去玩了……,吃了……”
结果我儿子超级喜欢,天天晚上缠着爸爸讲:“爸爸!你再给我讲那个‘嘀嘀’。”每次讲到汽车鸣喇叭,他就乐得不行。
孩子特别喜欢听一天当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好像他们借此又“回炉”了一下,倚着回炉的余温,去体会自己的心情,去消化自己的经历,同时观察别人。
“观往知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顾是获得智慧很好的方法。我们在前面花很多力气谈到了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回顾的正是故事。
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
我参加学习过一系列“个人自传和社会艺术”课程,老师让我们不断练习“每日回顾”“每周回顾”“每月回顾”,去看这些时间里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遇到了哪些重要的人,要感谢哪些人,有什么发现和启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等等。一年下来,我收获了很多,对己对人有了很多新的了解。
回顾是一门学问,是以“今天”的眼光去回顾“昨天”,不是掉进昨天的陷阱里。写了《从前慢》的木心说:“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有的人建议在给孩子回顾时最好倒叙,理由是身体从下往上长,而精神却是自上而下。倒叙可以帮助我们和精神的源头会合。我想到底是正叙还是倒叙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通过“一日回顾”,我们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的一天都圆满结束了,带着希望迎接新的一天。稍大些的孩子还会在回顾中和你互动,将他们白天藏在心里的“垃圾”都倒出来,晒到月光下,让月光消融掉那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