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演讲的正确方法
怎么准备?读书?这是方法之一,但并非最佳途径。读书或许有用,但如果把书中现成的思想生吞活剥地据为己有,并迫不及待地在演讲中表达出来,整个演讲就会让人感觉缺了点儿什么。听众可能也说不出究竟缺了什么东西,但他们对演讲者热情不起来。
让我们来证明这一点。笔者曾为纽约银行界的高级主管开设公共演讲课程,这个班的学员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他们总是觉得很难为演讲做充分的准备,甚至连他们所理解的最基本的准备都做不了。他们毕生都在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个人信念,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过着特立独行的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们40多年来已经积累了很多演讲素材。不过,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默默低语的松树和铁杉”,而看不到整片森林。
这个班每周五从5点到7点在联邦储备银行培训。有个周五,一位先生——我们不妨称他为杰克逊先生——将要进行演讲。已经4点半了,他该讲什么?他走出自己的办公室,从书报亭买了一份《福布斯》杂志,在去联邦储备银行的路上,他读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你只有10年的时间来取得成功”。他读这篇并非是因为有特别的兴趣,而是因为他必须要就某个话题做个演讲。任何话题都行,这是他的任务。1个小时后,他站起身来,准备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一场生动有趣且令人信服的演讲。
结果如何呢?或者说,我们已经预想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他根本没有消化和吸收自己试图要讲的东西。“试图要讲”——对,就是这么回事。他只是在做尝试,并没有真正迫切要表达的内容、要传递的信息,他的举止和声调全都明白无误地显露了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毫无感觉,又如何能指望听众动容呢?他不断提及这篇文章,作者说了什么,云云。演讲充斥着《福布斯》杂志的内容,但遗憾的是,其中几乎听不到杰克逊先生的任何观点。
于是笔者跟他说了下面这番话:“杰克逊先生,我们对这篇文章作者虚无缥缈的个性毫无兴趣。他不在场,我们也不想见他。不过,我们对你很感兴趣,很想听到你的看法。跟我们讲讲你的观点,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说的。我们想听到更多杰克逊先生的声音。你不妨把这篇文章再读一遍,问问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同意,你可以仔细想想他的建议,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发表一下看法;如果不同意,就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意。就让这篇文章成为你演讲的起点吧。”
杰克逊先生接受了我的建议,重读了文章一遍,然后得出结论:他根本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在回去的地铁上,他没有匆匆忙忙地准备下一次的演讲,相反,他让它慢慢成长。如此准备出来的演讲如同从他的头脑中孕育出的“孩子”一样,在发育、在伸展、在壮大,就像现实中自己的孩子那样。它日日夜夜都在生长,然后不知不觉中便突然长大了,和自己的女儿一样。读到报纸上的某篇文章,杰克逊的脑中会灵光一现,和朋友聊这个话题时,又一个想法突如其来地涌入脑海,然后不断得到深化、提升、扩展、充实。
当杰克逊先生再一次就这个主题进行演讲时,他有了自己的观点,那是他从自己的矿藏中挖掘出的矿石,是他在自己的造币厂中铸造出的钱币。他讲得好多了,因为他开始反驳文章作者的观点——没什么比一点点反对意见更能激起听众的兴趣了。
同一个人,两周之内同样的时间,同一个主题的两次演讲。反差那么大!太不可思议了!看,正确而充分的准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该做些什么以及不该做些什么。有位女士——让我们称她为弗林夫人——是我在华盛顿特区开设的培训班的学员。一天下午轮到她做演讲,她的主题是赞美首都。她从华盛顿旅游局的宣传册中匆忙找了一些浅显的素材,这个演讲听起来也确实像是个宣传手册——干枯无味、杂乱无章、生搬硬套,她还未能就这个主题形成深思熟虑的想法。她的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她对自己演讲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感受,表达起来也就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有任何意义,整个演讲过程平淡无味、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