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艘14世纪柯克船的复原模型。这艘船来自当时著名的汉萨同盟自治市布莱梅,时间是1380年,其外形简陋相当原始
提起历史上的西班牙海军,也许给后人们留下的最为普遍和直接印象的便是那支在1588年格拉弗林之战中被击溃的无敌舰队。当然,这只是西班牙海军所参加的一场十分著名的战斗而已。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在整个风帆时代,无论是无敌舰队覆灭前后,西班牙海军都扮演着举足重轻的角色。而撑起这扇血与金荣耀之门的正是那些风帆时代的海上霸王—西班牙大帆船和战列舰(西班牙大帆船在西班牙语里即盖伦式战舰“Galeón”。战列舰则为“Navío”,相当于英语里的“Ship of the Line”)。
从14世纪开始,随着人们对远航的迫切渴望,划桨船已无法满足需求,具有密封船体、对海上风浪具有一定抵御能力的帆船逐渐成为远航的主力,人类历史上著名的风帆时代(The Age of Sail)已悄然逼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14世纪之前的帆船无疑是简陋且粗糙的—商船普遍以单桅的柯克船(Cog)为主。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帆船,外形肥硕,长宽比约为2~2.51,船底较为平坦(平底),船尾呈圆形。由于船舵还未发明,通常会配一对长桨来控制整条船的走向。船身坚固耐用,只有一根粗壮的桅杆。单桅上悬挂一面很大的方帆,可以为船的行进提供必要的动力。船的吃水虽浅,但较高的干舷为装载货物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在更先进的圆底船(Hulk,后来“废船”也用“hulk”加以称呼,应注意区分两者)与卡拉克船(Carrack,西班牙人称之为Nao)出现之前,柯克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货运工具。
不过自人类开始认识海洋以来,商业就从来不是海上活动的主角,探险与战争才是推动舰船发展真正的动力之源。只有一根桅杆和单面帆的柯克船航速缓慢,显然不适合用来远洋探险;并且没有甲板来安放刚刚出现的海战新锐武器—舰载火器(早期的舰载火器包括火铳,各类火枪和早期锻造小型铁炮。其含义不同于后来专指在风帆战舰船腰搭载的重型舰炮)。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圆底船与卡拉克船均拥有3~4根桅杆和多面风帆,并且船体上部开始出现多层艏、艉楼以安放足够数量的火器进行自卫和战斗。
大约在14世纪后期,圆底船开始出现在低地国家(今荷兰一带)。圆底船,顾名思义,意即“船底为圆弧形的帆船”。而事实上在它之后的所有帆船船底皆为圆弧形,不过圆底船毕竟“开创”了这项技术领域的先河,故得此名。通常来说,圆底船被认为是卡拉克船和卡拉维尔船(Caravel,一种小型的卡拉克船)的直接前身,也是中世纪较为流行的一种船型。从现存关于这类船只的少量画作可以看到,这些船拥有高耸的艉楼,船首部却相当原始,类似柯克船,没有或只有很简陋的艏楼。其船底呈圆形,并铺设有甲板(后期柯克船也有一些拥有甲板),更方便搭载货物和各类武器。与柯克船相比,圆底船无疑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其较浅的吃水和较高的艉楼使其远航能力仍然显得不足。
一幅描绘圆底船的板画。关于这种在中世纪流行的帆船我们所知甚少,其留下的画作也比较少见
为了弥补圆底船的这一不足之处,渴望远航的人们很快将其改进,并以此衍生出更为先进的卡拉克船。一般认为,卡拉克船诞生于15世纪初的葡萄牙,这也是公认的人类史上第一种适于远洋航行的船舶。与圆底船相比,卡拉克船最大的改进之处是加深了吃水,改善了船体稳定性以适于在大风大浪中航行;同时修改船首外形,增设艏楼以承载更多的武器。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中期,卡拉克船统治航海领域长达150年之久。载有火炮的卡拉克船成为这一时期各海上强国舰队的中坚力量—包括当时刚统一不久的西班牙王国。
不过当时的西班牙船厂的建造能力并不十分发达—其海军舰队中的船只大都是由其近邻葡萄牙建造的。当时的葡萄牙拥有全欧洲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其建造的战舰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如1520年的“圣-卡塔丽娜”号(Santa Catarina),这是一艘巨型卡拉克船,轻载排水量(又称为“空载排水量”,相当于船体的自重)超过1000吨并且搭载了140门火炮,与英国“大亨利”号(Henry Grace à Dieu)同为16世纪初期最大的帆船。
从国家统一时的贫瘠到成为当时最富饶的海上强国,西班牙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个小小的奇迹。而这一切当归功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兴盛一时的“地理大发现”运动。而西班牙,作为一个新起的海上强国,也将从这里走进我们的视野。
一幅描绘15世纪卡拉克船的板画
巨大的“圣-卡塔丽娜”号侧绘图。尽管其携带了140门火炮,但绝大部分是小型火器,真正用于海战中攻击敌船的火炮只有20~30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