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聊经济:从周赧王到隋文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铜钱化身的比特币

从汉朝开始,中国进入了铜钱时代,直到明朝因为白银的大量流入,大家才开始慢慢地银钱并用。也就是说,在几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虽然偶尔有倒退到实物交换的时代,绝大多数时间一直都在使用铜钱。

用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和计价物,好处在于贵金属本身有实物价值,容易切割,并且限量。同等重量的金属和粮食的兑换比,基本上就是这个朝代兴衰的晴雨表。

但是其缺陷也很明显,因为铜矿的开采量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当需要大量增发货币的时候,不得不印制名实不符的大钱来参与流通,从而给了很多人或者政府套利的空间。

即便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也知道经济繁荣的时候,应该用“名不副实”的当五、当十的大钱来促进商品流通,经济萧条的时候,则用足值钱来恢复生产。

这种当五、当十的钱按照成本来说,应该是完全被市场拒绝的。但是事实上,它们却总能够被市场接受并且流通,这就说明“能够流通”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这种因为流通而附加的价值,在过去一直没有被好好研究过,直到21世纪的当代,一些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固定增长率的电子货币,并且寄希望于这种货币能够取代当前的主流货币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这种货币能不能取代法币是一回事,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研究由于货币能够流动而附加到货币上的价值。

这便是之前的章节提到过的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依赖于P2P系统的电子货币,由一位化名为中本聪50的神秘人在2009年发布。它的运行不依赖任何银行或政府的信用,而是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发行、交易以及各类账户信息。因为采用了密码学的方式,比特币只能被它的真实拥有者使用,而且仅仅能用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对它的所有权即转移到新主人的账户上。

比特币

要获得比特币,除了接受别人的赠予或者参与交易之外,原发性的方法只有“挖矿”,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电脑的性能来进行运算,以一个极低的概率来获得单位的比特币。

挖矿的原理类似暴力解密码,解出来之后,被称为发现了一个“账单”,所有当期的交易就可以被记录在这个账单上,直到下一个账单被发现,然后补在当期的账单上。这个发现账单的概率本身也是可变的,会根据分布在整个网络中的所有参与挖矿的计算机性能做动态调整,简而言之,参与挖矿的计算机越多,性能越强,平均到每个机器上挖矿成功的概率越低。51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流通中的比特币不至于随着挖矿人数的增多以及计算机性能的增强而不断贬值。并且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到2140年之后,所有的比特币会被挖光,之后再继续挖矿,则是通过转账交易过程中所支付的手续费来支付矿工的报酬。

挖矿本身有三个作用:其一当然是盈利,其二是产生账单来记录交易,其三则是利用挖矿所产生的算力,来保证交易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只有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能够拥有超过全网51%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它才能发动攻击,抹掉曾经发生的交易。而拥有如此强大算力的人或者机构,就算真的存在,那也应该是用其来挖矿而不是攻击更有利可图。

这也是比特币的加密机制最妙之处,类似于我们说的“一力降十会”。普通银行的加密,往往是用最先进的网络防护机制,雇用高级网络工程师来维护,但是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被黑客找到漏洞而侵入内部网络。

而比特币则不然,所有的账单都是公开的,里面记录了每一笔交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方便地查到,但是却无法被修改,因为比特币的账单首尾相连,并且系统只认最长的账单链。

如果要伪造账单,就必须伪造该账单之后所有的账单,也就是说,伪造人的计算能力要超过从目标账单之后所有计算能力的总和。这种计算力上的巨大差距,无论多牛的黑客,也是无法弥补的。

很多人,尤其是黑客和无政府主义者,都很看好比特币的未来,将其吹捧为能够取代目前现存各国货币的世界通用币。但是一个由算法自动控制的中央银行,真的能比精英汇聚的各国央行更有效地操控货币发行吗?恐怕答案并不这么乐观。

将比特币与铜钱相比,就会发现,其实它就是一个很难仿造的现代铜钱而已,它具有铜钱具有的一切主要的货币属性:总量有限,能够被分成小片方便流通。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用数字的方式模拟了一个具有部分纸币属性与部分贵金属属性的实验。和铜钱相比,它不具有实物属性,因为铜钱没人要,还可以送去铁匠铺打铸成生活器具;而比特币如果没有人接受,那就只是一串串数字而已。

试想,如果比特币取代了世界上所有的货币,那么挖矿将变得极其困难。那时,只有各国政府才能组织起足够强大的计算机群来挖出矿,又因为货币的增长速度是固定的,所以相当于每年的新增货币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额。

当经济过热需要控制货币水龙头的时候,央行无法减发比特币,因为你不挖,别人会挖,相当于通货都被别的国家抢跑了,就算联合国有能力协调各国,让各个政府都不挖,民间总会有好事者想着占这个便宜,所以在比特币没有挖完之前,每年固定的通货膨胀是不能避免的。

而当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的时候,央行也无法通过定量宽松、增发货币来刺激生产,因为在算法上把人为腾挪的空间限制死了。铜币制度下尚且可以印大钱来缓解,比特币则由于其无与伦比的防复制性,连这一点弹性也没有了。

因此,若是真的采用比特币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这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循环,将一次又一次不可避免地上演。其他暂且不论,单就这一个缺点,便让比特币无法取代主流货币的地位。

当然,比特币并不是毫无价值。比如说,如果比特币价值是恒定的,那么通过比特币这套系统来处理银行间的转账,要比现在的SWIFT系统方便很多。这种便利性的提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人力与资源的成本节省,还是减少出错率方面。同时,因为其高度的防伪性和转账的匿名性等特点还会受到某些特殊需求者的青睐,比如用作地下钱庄转账洗钱的工具等。

仅仅是这两点,就使得比特币已经可以作为一种金融资产长期存在了,但是如果要做世界货币,恐怕只能停留在中本聪的论文中了。

有人可能会说,弗里德曼不是说过,每年固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很好的吗?那么当比特币挖完之后,完全可以通过发行新的数字货币来创造通货膨胀。这不就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了吗?这种想法注定也是要落空的。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有一个中央银行能够控制是否发行新币,以及发行多少新币,乃至于能够持有大量的数字币进行市场操作,那么其实这和当前的信用货币没有任何的区别,这样一来,比特币自诩的“去中心化”和P2P都不存在了。

而要维持“去中心化”和P2P,那就不能存在一个所谓的中央银行。没有中央银行,也就意味着控制货币的水龙头成为空谈,我们还是会面临经济周期和货币发行速度的配合问题。

比特币,以及后来发行的类似比特币机理的币,比如莱特币等,都可以看作一次很好的社会实验。因为这些币本身并没有国家信用或者实物价值作为背书,所以它们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流通,即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投资和接受它们。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中,无论是索洛增长模型和拉姆齐增长模型,还是布兰查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流通的货币本身是没有附加价值的,这是由于经济现象的局限性,使得经济学家们之前没有过多留意有限范围内使用通货的问题。但是比特币的出现,给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去观察、去研究这种新的现象,这毫无疑问也是经济学界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