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笔者在十余年前推出《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初版时,给此书的定位是:以媒介分析这一传播学研究的大部类为切入点,为完成时代赋予传播学界的上述双重任务略尽绵薄之力。此次修订,宗旨不变。因而,笔者的研究思路是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媒介分析领域的成果,尤其是最新的理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播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进行探讨。

鉴于本书的目的是梳理和分析作为传播学研究一大部类的媒介分析领域的成果,尤其是新成果,而并非仅对人称“媒介理论家”或“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一译“媒介环境学”)派的麦克卢汉一派学者的成果进行梳理,因而笔者选择了对若干不同时期该领域中自成一家之言的学者(且不论该学者是专注于这一领域还是研究范畴更为宽广但的确在该领域有深刻见识)的理论成果展开梳理和分析。此次修订,依然秉承这一宗旨。按照这一目的,在梳理和分析自成一家之言的学者的成果中,最主要的内容更新是增添了对于卡斯特尔的有关理论的探讨,将其作为“世纪之交的媒介研究”一章的重头戏。这是因为,现执教于加州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的卡斯特尔,是以宽广的社会理论视野来分析当代社会的“互联网星系”(卡斯特尔本人的用语)的杰出代表,他以其《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等网络社会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于2012年获得一年一度的挪威霍尔堡国际纪念奖(Holberg International Memorial Prize)[3]。霍尔堡奖学术委员会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等研究:“卡斯特尔是城市研究、新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和著作对我们理解网络社会中城市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政治机制具有形塑作用。”[4]对于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国际学者的新媒体相关研究,本书作为聚焦于梳理和探讨媒介分析领域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播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进行探讨的专著,显然不应漏掉。而初版之时之所以未能将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包含在内,仅是因为初版出版于2002年而写作完成于20世纪末,而卡斯特尔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英文版首版问世于20世纪末,中译本则出现得更晚。笔者当年撰写《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时,尚未接触到卡斯特尔的这部著作和其他新媒体研究相关著述。

此外,此次修订,也根据我本人现在的理解,适当对初版时有关几位学术大家的理论成果的探讨,进行了更新,但是,这仅限于我目前的认识确有超越初版时的情况,因为如果仅是资料上有新补充,在当下接入各种信息源远远比十余年前(本书初版时)更方便、更快捷的条件下,似乎就显得必要性不充分。

根据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思路,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具体说来,主要就是文献研究,即对媒介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深耕细读,在此基础上与读者分享笔者的感悟心得,同时对于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的内容进行梳理,对相关深度访谈进行讨论、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此次修订既延续初版的思路又反映媒介分析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在对重要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的内容进行梳理时,笔者将采用分两部分——保留当年的梳理,并添上对最新几本刊物的内容的梳理——的方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次修订中,在新添部分对媒介分析领域的大家的梳理和分析比十余年前更加注重对第一手资料,即对他们本人的著述尤其是外文原版著述的解读,而淡化了对第二手资料中出现的对之解读的解读。希冀这样的做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解读空间。但对于初版时已阐述的部分,此次修订还是还原了当初的阐述方法。如果由此而造成全书各章的风格不统一,那么,笔者在对此深表歉意的同时,却认为这也可以多少让学界了解一个书生这些年在读书方面的心路历程。

在下文中,让我们沿着聚焦于传媒沿革及其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之研究这一切入口,进入媒介分析理论之库做一番漫游,从中吸取理论滋养,让那些在媒介分析理论中各成一家之言的著名学者的睿智与洞察力,启发我们的研究思路。也让我们沿着这一切入口,进入联系我国的传媒新实践进行探讨的广阔天地,去探究那些没有现成答案的新课题。即使由于基于电脑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传播创新事物依然处于迅速变动之中,我们可能无法对与之相关的新课题做出结论性的论述,但探究本身即是对学术积累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