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禽论祀爰居 鲁语上
国语
【题解】
柳下惠根据传统的祭祀标准,从政治上批评臧文仲既不了解海鸟的来历,也不研究它对百姓有没有益处,就把它当作神物来祭祀,使臧文仲在事实面前承认了错误。
我国古代的祭祀,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原是对于在文化发展史上有贡献的人物的一种纪念方式;但也掺杂了神权迷信思想,是要加以区别的。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1]。展禽曰[2]:“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3],以死勤事则祀之[4],以劳定国则祀之[5],能御大灾则祀之[6],能捍大患则祀之[7]。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8],其子曰柱[9],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10],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11],其子曰后土[12],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13],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14]。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15],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16],舜勤民事而野死[17],鲧障洪水而殛死[18],禹能以德修鲧之功[19],契为司徒而民辑[20],冥勤其官而水死[21],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22],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23],武王去民之秽[24]。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25],郊尧而宗舜[26];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27];商人禘舜而祖契[28],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29],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30],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31],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32],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33];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34],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35]。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36],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37]。
【注释】
【译文】
“圣王制定祀礼:凡能施行法令,保证百姓利益的,祭祀他;为辛勤办事而献出生命的,祭祀他;用劳绩安定国家的,祭祀他;能够防御大灾难的,祭祀他;能够抵御大祸患的,祭祀他。不是这一类的,不在祀典之内。从前炎帝掌管天下的时候,他的儿子叫作柱,能种植各种谷物和菜蔬;当夏朝兴起的时候,周人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所以把他们当作谷神祭祀。共工氏称霸九州的时候,他的儿子叫作后土,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当作土神祭祀。黄帝能够给各种事物确定名称,使百姓明了,向君主提供赋税,颛顼能接续他的功业。帝喾能按照日、月、星的运行规律,安排季节的顺序,使百姓安居乐业,尧能够尽力使刑法公平施行,作为百姓行动的准则,舜辛勤治理民事,却死在野外,鲧防堵洪水却被尧杀死,禹以高尚的德行接续并改进鲧治水的功业,契做司徒,使百姓和睦相处,冥辛勤尽忠职守,却死在水里,汤用宽厚的态度治理百姓,并且除掉了压迫他们的邪恶势力,稷辛勤地种植百谷却死在山上,文王以文德著名,武王剪除了百姓的祸害。所以有虞氏大祭黄帝,祖祭颛顼,郊祭尧,宗祭舜;夏后氏大祭黄帝,祖祭颛顼,郊祭鲧,宗祭禹;商人大祭舜,祖祭契,郊祭冥,宗祭汤;周人大祭喾,郊祭稷,祖祭文王,宗祭武王。幕能遵循颛顼的德政,有虞氏对他举行报祭;杼能遵循禹的德政,夏后氏对他举行报祭;上甲微能遵循契的德政,商人对他举行报祭;高圉和太王能遵循稷的德政,周人对他们举行报祭。共有禘祭、郊祭、祖祭、宗祭和报祭,这五种祭祀,都是国家的祭祀大典!”
“再加上土地、五谷、山水的神,都是对百姓有功德的;以及从前有智慧、有美德的人,是被百姓信任的。天上的日、月、星,是百姓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是百姓依靠它们而生存繁殖的;九州的名山、大川,是出产财物用品的。不属于这几类的,就不在常祀之列。”
“现在海鸟飞来,自己不明白便祭祀它,列为国家的祀典,这就很难认为是仁爱而明智了。仁爱的人讲求功绩,有智慧的人考察事物的道理。没有功绩而祭祀它,不是仁爱;不懂得却不询问,不是明智。现在大海恐怕要发生灾难了吧?那大海的鸟兽,常常预先知道而躲避这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