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篇
八一群像
第一章 英雄壮歌
永不褪色的硬骨雄风
——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能打仗打胜仗风采录
在六连,有一个近乎传奇般的炊事班——
集团军组织复杂战斗环境下后勤专业比武,炊事班长文坤一举斩获3项第一;连队举行个人军事全能比武,要点打击、战车驾驶、武装越野……一番激烈比拼,冠军竟然还是文坤!
翻开连队特战队员花名册:21名特战队员中,来自炊事班的士官徐明明排名最前,射击、战术等多个课目考核成绩次次领先;炊事班人员几乎个个是多面手,全班在各类比武中9次获得第一。
硬骨雄风不褪色,强军路上当先锋。
一手菜刀、一手持枪的六连炊事班,不仅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伙头军”的传统印象,也是“硬骨头六连”——这个流淌着红军血脉的英雄连队聚焦强军目标,用“硬骨头精神”锻造能打仗打胜仗尖刀利刃的时代注脚。
10年比武年年夺冠,38个训练项目创造纪录
建连75年,六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吃过败仗,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百战百胜的战史、弥足珍贵的荣誉,让六连官兵始终铭记,杀敌本领强,才能打胜仗。
战斗射击,教范规定每次短停不超过8秒,六连是车停5秒炮响靶落;限制路驾驶,教范规定通过障碍物宽度为4.2米,六连要求不超过3.8米;体能训练,六连官兵坚持每人每天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3个100次,每周两次10公里武装越野,每月一次50公里长途拉练,每季度组织一次野外生存训练。
六连所在师英模连队众多,军事训练水平个个过硬。自2010年开始,六连向全师兄弟单位发出“英雄帖”,欢迎随时来连队军事比武,几年来常胜不败。
2013年10月,趁六连连长薛峰率连队训练尖子赴其他军区参观见学之机,5个连队决定“偷袭”六连。
面对挑战,指导员环欣欣率队从容迎战。
5公里武装越野,各连随机抽10人参加,六连选手一路领先;射击比赛,六连选手靶子设得比别人小,精度比别人高,毫无悬念胜出;400米障碍,六连选手任斌中途右脚受伤,仍以2分20秒优异成绩跑完全程……六连又一次续写胜利。
比赛结束,握手告别之际,六连再次令对手肃然起敬:环欣欣手掌上老茧扎人,手背上满是没有愈合的伤口……这,哪里像是一名手握笔杆子的指导员的手?
目前,六连干部和士官人人具有二级以上装甲技术等级,全连官兵人人掌握至少一项特战技能,连续10年勇夺团年度军事训练比武考核第一名,38个训练项目创下全师纪录。
39个训练革新成果全师推广,20项战法创新直通未来战场
从“铁脚板”到履带车,从机械化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置身于奔涌向前的变革大潮中,六连官兵次次勇向潮头立。
2008年3月,某新型两栖步战车全面列装,这是六连几年内迎来的第二次改制换装。然而,尴尬接踵而至:没有教案教范,训练举步维艰;新装备改写了传统的训练模式,部分官兵一时不知所措……
“不怕痛,不怕苦,最怕稍一停顿被落伍。”六连官兵不等不靠,承担起全师新装备施训任务:派出30名技术骨干到生产厂家见学,先期展开训练;组织人员编写178个训练课目、10余万字教材资料,应用于全师部队。
几个月后,六连在全团率先实现“六个第一”:第一个展开训练、第一个下海、第一个组织实弹射击、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第一个组织连进攻、第一个参加实兵实弹战术演习。
针对传统步兵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可能面临的挑战,六连官兵大力拓展步兵作战功能,开展特战化训练,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为了把步兵的传统指挥方式与车载信息指挥系统有机融合,连长薛峰带头成立攻关小组,创造出管用高效的通信指挥模式。
2013年12月,南京军区某训练场上,由六连创造的又一项新型战法成果汇报演示正在举行——
在空中陆航直升机的精确引导下,某新型战车实施精准清点;步兵在空中火力掩护下,避敌据点,直插战场纵深夺要控局;步战车内的新型指挥平台实时召唤空中火力打击,展示出两栖步兵与陆航兵力协同实施“平垂一体”立体突击的强大优势……
近10年来,六连先后探索出直航攻击、轻舟环岛等20多种新战法,39项训练革新成果在军师推广。
11场重大演习场场当刀尖子,18次重大任务次次啃硬骨头
战争年代,六连先后有3690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几十年来,“敢打猛冲、刺刀见红”的战斗作风,在六连薪火相传。
2013年夏天海训,连长薛峰带领8艘冲锋舟踏浪出击。风大浪急,二班冲锋舟突然被巨浪掀翻,3名战士跌落海中,倒扣舟下。脱险上船后,薛峰问:“兄弟们,还敢不敢继续下水?”
3名刚刚与死神“掰手腕”的战士齐声回答:“敢!”
在六连,每个排都以连队历史上涌现出的战斗英雄命名,每名战士的床头都贴着自己喜爱的战斗格言。
“皮肉掉了可以再长,荣誉丢了哪里去找?”这是七班长刘葵贴在自己床头的战斗格言。
2013年9月,上级组织军事一级连考核,刘葵在穿越障碍,右眼角被障碍物刮出一道长口子,鲜血直流,当他咬紧牙关跑完全程时,迷彩服上衣已洒满鲜血。第二天射击考核,为了不影响连队成绩,刘葵毅然撕去纱布走上靶场……那一仗,5个课目考核,刘葵拿下了全部冠军。而六连,又一次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
在六连,像刘葵这样的“硬骨头”还有很多:五班长郭衍庆脚上长了3个鸡眼,参加全团军事比武前,自己动手挖掉鸡眼,一举拿下“铁人五项对抗赛”冠军;进行课目汇报演示时,五班副班长杨树林不慎从云梯上跌落,右手臂粉碎性骨折,他强忍剧痛,用左手坚持完成跃进、卧倒、射击等战术动作,参加观摩的将军们纷纷为他起立鼓掌……
“硬骨头精神是怎么炼成的?”采访时,记者问六连战士。
在老兵们还在思考怎么回答时,不满20岁的新兵林新祥“腾”地一下站起来,昂首挺胸地说:“平时往死里练,战时往死里打!”
那一刻,坐在他身旁的炊事班长文坤,这个入伍12年、连队目前兵龄最长的老兵禁不住笑着说:“这小子有进炊事班的潜质!”
那一刻记者才了解到,在六连,只有军事素质最优秀的战士,才有资格进入承担着作战和保障双重重任的炊事班!
(新华社杭州2014年1月12日,合作者:李大伟。)
宁舍生命 不辱使命
——成都军区某山步旅能打仗打胜仗风采录
连续20年高海拔地区驻训演习,创新近百项训法战法,填补40多项高原军事空白,7次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建制连队在高寒山地负重攀爬、武装越野成绩列全军第一……
宁舍生命,不辱使命。
作为一支担负特殊作战任务的拳头部队,成都军区某山步旅多年来勇敢驰骋生命禁区,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享誉全军的辉煌战绩。
弹药年年打超,追加上百万发:实战化练兵形成常态
演习冲锋号刚一吹响,尖刀班班长张昭军就拼命往前冲。没承想,冲到半途“触”发了一枚真雷。
巨响过后,张昭军从尘土中探出头来,眼前竟是几节血淋淋的肠子。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还好,都在。环顾四周,战友都“倒”在血泊之中……
这是该旅平时演练的一幕真实场景:发挥“战场特效师”作用,将惨烈的战争场面复制到训练场上,贴近实战练兵,使人身临其境。
如何抓好实战化?该旅党委多年来的一个做法是坚持实弹化。翻开旅各个时期的训练周表:应用射击、考核射击、对抗射击等实弹化训练贯穿全年,新年开训即打、分业训练要打、驻训演习也打、冬歇期里还打……
这样训练,弹药难免超标。2014年7月,上级装备部门领导刚到旅机关检查,旅长赵雄就开始诉苦:“今年前5个月,旅里组织‘三实’作业12次,相比去年同期弹药消耗上升21.5%。照此打下去,弹药又不够用啦。所以,还得追拨一些……”
作为一旅之长,向上级开口要弹药,一直是这个旅的“光荣传统”。近20年来,全旅子弹年年打超,已经累计加领上百万发。
检查时,一场实弹射击考核正在雨中进行。
枪响靶落!官兵冒雨打出一连串精彩数据:实弹射击合格率100%,优秀率超过75%……
目睹战绩,这位分管“军火”的装备部门领导喜笑颜开,当场表态:“弹药问题,不是问题!”
驻训兵发多地,考核昼夜衔接:锤炼全天候全地形作战硬功
多年来,这个旅驻训演习已养成习惯:不去熟悉地域,消除军事盲区。
1994年,该旅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第二年春天,一开训,他们就昼夜兼程,先后翻越4座终年积雪的险山,千里挺进无人区,多路布兵,将帐篷搭在大风口上、冰河之畔和沼泽当中。
刚刚吃透一地,马上转战一方。官兵们好不容易适应下来,旅里又在寒夜下令换场。这次,他们不仅互换场地,而且互为对手,轮流攻防。
20年来,这个旅组织驻训演习,总是分批出击,转战多地。如此折腾,只为一个目的:锤炼官兵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
2014年驻训,该旅不仅将兵力打乱部署,而且“南征北战”——过去出征,部队总沿北线行军,而今高原升级交通干线,刚刚竣工的南线公路成了他们走向未来战场的新通道。
令出一口,兵分两路。
千人百车好比两条长龙驰骋疆场,分别进驻海拔高差千米以上的3个陌生区域,先开展耐严寒、抗缺氧、抗疲劳等适应训练,再组织山地进攻、要点防御、夜间夺控等对抗演练,昼夜衔接,以考促训。
通过地理资料分析,更可见这个旅的“野心”:挑选的驻训点“远近高低各不同”,地貌既有江畔峡谷、草甸湿地,又有高山雪原、冰川达板,囊括了主要高原地形。
“练为战,说穿了就是要眼睛盯着战场,脚步踏上阵地。”旅政委廖碧洲说。
训实高新难险,接力攻关克难:提升应急机动作战能力
夜黑如墨,风雨交加。
一条蜿蜒湿滑的山路上,一辆辆军车正闭灯驾驶,启用“静音”模式,冒雨摸黑前进……
这是该旅今年进行夜间考核的场景。
类似这样的场景,全旅官兵早已司空见惯:训练部门分解细化不同兵种、专业的高新难险课目,将寒夜复训、近身爆破等高危内容纳入训练周表,让科技含量重、难度强度高、安全风险大的训练成为“家常便饭”。
旅属炮兵团驻地谷深林密,江河纵横,防区内散布着多个自然村。特殊的地理和社情,使炮兵训练一开始难动“真格”。团党委研究后,就地组织实弹射击,将目标设在营区后山,让营房置于弹道之下……
如此搏命,为履使命。彰显的是该旅始终把一流应急先锋作为建设目标的崇高使命,敢担风险,勇于创新。
他们打破建制壁垒和兵种界限,走出一条要素集成、单元合成练兵新路,多次试训论证形成的某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填补全军空白,被总部推广;
他们探索的“体能训练12法”被编入军事训练指导法;攻关编写的信息化训练试训纲目,较好地解决了旅团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训练开展难的问题。
他们还与全军多所科研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展联合攻关。与某电子科技集团携手破解各类作战力量链接难题,与某指挥院校联手突破高原战场指控瓶颈,联合某科研所攻克战场信息采集难题……
如今,该旅已成为成都军区新战法、新成果的试验基地。
8人殉职沙场,409人因公伤残:用血肉之躯铸就打赢利剑
2013年年底,这个旅组织昼夜远程机动拉练,旅医院、通信连等单位女兵请缨出征,混编成一个战斗排,冒着严寒全程参训。途中,尽管有人感冒发烧,有人摔伤挂彩,但无一人退缩掉队。女兵们相互搀扶,咬牙坚持,在冰天雪地出色完成卫勤、通信等保障任务。
训练敢打敢拼,比武舍生忘死。女兵尚且如此,何况七尺男儿。
2013年3月,藏族干部次仁平措为参加全军训练尖子比武,提前结束婚假归队训练。武装越野,别人跑10公里,他跑20公里;瞄准练习,他滴上眼药水,在风雪中目不转睛;负重攀登,他偷偷在背囊里塞石块……选拔结束,并不魁梧的次仁平措体重整整轻了15公斤。
比武期间,高手云集。次仁平措不慎摔伤,导致左手重度骨折。为了不影响集体荣誉,他隐瞒伤情,强忍痛楚坚持比到最后,与战友一举夺得全军夜间特种射击第3名。
笑对生死考验,无愧崇高使命。
翻开厚厚一册旅史,20年来,该旅近600人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获得前5名,先后有8人在军事训练、执行任务中牺牲,409人负伤评残……
一代代官兵,用生命铸就了一支铁血劲旅。
(新华社成都2014年8月21日,合作者:陈伟平、晏良。)
生死航程 英雄壮歌
——记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官兵群体
突发险情,他们临危不惧,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带伤出征,他们不辱使命,义无反顾挺进大洋;强敌环伺,他们斗智斗勇,成功突破外军舰机围追堵截……
他们,就是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官兵群体——
在前不久海军组织的一次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中,在突遇掉深、进水等重大险情后,指挥员沉着冷静果断指挥,全艇官兵舍生忘死奋力排险,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后续任务。
生死航程,英雄壮歌。胸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最真挚的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齐心协力处变不惊,打赢了与死神的遭遇战
暗流涌动的大洋深处,留下了一个王红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夜晚:
那个深夜,执行战备远航任务的372潜艇,这艘有着“大洋黑洞”之称的新型常规潜艇,正悄无声息地潜航。
深海潜航,凶险莫测,极其复杂多变的海洋水文环境,处处暗藏危机。虽然距离交更还有十几分钟,海上指挥员、支队长王红理已来到372潜艇指挥舱内,检查值更情况。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平静,井然有序:值更官兵有的操纵着设备,有的注视着仪表,有的穿梭于舱室间巡查管线……个个动作准确娴熟,人人口令清晰流畅。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想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不好,掉深了!”正在操纵潜艇航行的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一声惊呼,骤然打破了指挥舱内的宁静——潜艇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跳动,艇体急速下沉!
“前进二!”“向中组供气!”当更指挥员、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即下达增速、补充均衡、吹除压载水舱等一系列指令。
“深度继续增大!”在成云朝焦急的报告声中,尽管实施多种应急处置,潜艇仍在加速掉深。
向下的洋流犹如一双无形的巨手,与惯性合力拽着潜艇向极限深度逼近。
怎么办?艇舱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掉深,通常指潜艇遇到海水密度突然减小,潜艇由于浮力突然变小而急剧下沉的一种现象,形象地说就是遭遇了“水下断崖”。
“就像一辆疾驶的汽车,突然掉下悬崖,那种境况十分惊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372潜艇艇长易辉仍心有余悸。
潜艇掉深是世界海军的噩梦。有专家曾指出,50多年前,外军的一艘潜艇在深潜试验时,正是因为掉深而失事沉没,造成艇上人员全部遇难,酿成世界潜艇史上的悲剧。
祸不单行!就在官兵们忙着处置掉深险情时,更大的危险接踵而至:由于压力陡然增大,主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喷入舱室。
“主机舱管路破损进水!”广播器里传来电工区队长陈祖军急促的报告声。主机舱是潜艇的心脏部位,舱内遍布各种电气设备,一旦被淹受损,就会造成动力瘫痪,甚至可能因短路引发火灾。
更可怕的是,如果进水得不到有效控制,潜艇将加速下坠……
“在潜艇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潜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进水,三怕起火。在已经形成掉深惯性、舱室进水、失去动力的情况下,两种最危险、最难处置的险情叠加,对艇队官兵来说的确是一场生死考验。”随艇执行任务的海军司令部参谋马泽说。
“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生死关头,指挥员王红理当机立断,果断下令。
伴随着刺耳的损管警报声,全艇上下闻令而动。
——当警报骤然响起时,陈祖军、朱召伟和毛雪刚3名同志正在主机舱值班。管路爆裂进水的一刹那,陈祖军瞬间作出反应,迅速关停工作设备,按损管部署迅速封舱。
“舱里一片水雾,噪音很大,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清指令,我立即停止主电机,断开电枢开关,关闭通风机、空调,并命令舱底的值更人员停止滑油泵、断电。”陈祖军说,“那一刻,我心里非常清楚,封舱就意味着断绝了退路,而一旦堵漏失败,我们3人没人能活着出去!”
“管路断裂后,海水以几十个大气压力喷射而出,像砂粒一样打在身上,钻心地痛。”位于舱底的轮机兵朱召伟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关闭破损管路的阀门,尽管高压海水将他一次又一次冲了回来,尽管被螺杆划破的后背血流不止,但他丝毫不顾疼痛,拼尽全力摸到战位,用液操将阀门关闭,阻止了海水继续涌入。
在水雾弥漫、视线模糊的舱室里,电工班长毛雪刚从前跑到后,从上跑到下,一口气摸索着关闭大小阀门40多个,并成功向舱室供气建立反压力,延缓了进水速度……而他,整个人却被高压气体挤压得呼吸困难,耳膜刺痛,脑袋嗡嗡作响……
——当警报骤然响起时,正在休更的舰务区队长练仕才本能地从床上弹起来,光着脚冲向战位,一边向指挥员请示使用高压气,一边打开供气阀门:如果高压气供不上来,潜艇将继续往下掉,直至跌入黑暗的海底。
——当警报骤然响起时,雷弹班长曾刚一把抓住通风插板手柄,双手转得像飞速旋转的陀螺一样,20秒左右就完成了平时需要一分多钟才能完成的动作,将其完全关闭,防止损害扩散。事后,他的双臂肿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
在警报骤然响起后,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全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一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停;两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官兵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与死神赛跑。
“该做的都已做完,而这时,掉深速度虽有减缓,但受潜艇掉深惯性的影响,深度还在下降。”随艇远航的支队政治部主任何占良回忆说,“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每一秒都显得那么漫长、那么煎熬……”
大约3分钟后,在372潜艇即将下沉到极限工作深度时,在所有人的祈盼中,掉深终于停止。紧接着,潜艇在悬停10余秒后,深度计指针缓慢回升——艇体,终于开始上浮!
可是,掉深虽已停止,死神并未走远——
“主机舱大量进水,潜艇出现大幅尾倾,如果姿态控制不好,很可能倾覆;压载水排出后,潜艇上浮速度将越来越快,最后会像过山车一样冲出海面,又重重砸回水里,很可能造成断裂;万一浮起上方有船只,潜艇一头撞上,必然艇毁人亡……”种种可能撕扯着王红理早已紧绷的神经。
然而,此时艇上的高压气已所剩不多,浮出水面的机会只有一次,就是利用供到所有水柜里的高压气产生的巨大浮力直接上浮——从这样大的深度应急浮起,别说与潜艇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王红理从没干过,就是教科书里也找不到先例。
然而,此时的局面已容不得他犹豫!
在确认海面平静后,王红理立即下令:“控制潜艇姿态,直接上浮,不要停留!”1米、2米、3米……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在一阵剧烈的振荡过后,372潜艇像一头巨鲸跃出海面,摆脱困境!
脱险了!像电光火石一样短暂,又好似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他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面对如此复杂、如此严峻的险情,372潜艇官兵能够成功处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潜艇艇长出身、在潜艇部队任职30多年的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评价说,“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也是一个成功处置潜艇险情的范例,完全可以进入教案、进入课堂,使之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进与退的抉择面前,他们义无反顾知难勇进,坚决把任务进行到底
浩瀚的大洋上,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漆黑一片。
暗夜里,372潜艇里这群刚刚绝境逢生的血性男儿又面临艰难的抉择——重大险情得以排除,是申请返航、等待后方救援,还是继续执行任务?
“当时,潜艇虽然成功脱险,但装备受损严重,特别是主电机无法修复,潜艇机动能力受限。而后续任务时间漫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可以说挑战巨大、困难重重。”随艇执行远航任务的支队机电业务长吴千里说,“在常人看来,刚刚经历了生死考验,官兵身心俱疲,请示返航似乎成了最合理也是最保险的选择。”
何去何从?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海上临时党委书记、指挥员王红理。
此时的王红理,这位曾10多次指挥潜艇圆满完成总部、海军组织的各种重大演习演训任务、往日里被支队官兵们信赖地称为“定海神针”的大校军官,内心同样十分纠结。
王红理清楚:半路撤兵就意味着放弃任务,可作为指挥员,危险面前不敢冲,那还谈什么担当,谈什么带兵打仗、能打胜仗?
此时的王红理,面临30年军旅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他并没有着急开海上临时党委会作决定,而是召集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经过冷静分析,决定先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尽快恢复潜艇动力,二是使潜艇具备水下潜航能力。
按照部署,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抢修受损设备——
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动力长肖亮3次累倒抽搐甚至休克,军医只好含着泪给他灌生理盐水,补充微量元素。可刚刚恢复清醒,肖亮就直奔战位,别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嘶哑着说:“就算是倒下,也要倒在战位上!”
为了尽快疏通排水管路,舱段兵邹晓波连续6次潜入管路交错、混杂着油污和杂物的舱底水中,嘴唇被冰冷的海水冻得发紫,但他硬是用手一点一点把堵在排水口的残渣掏除干净。
为了保证正常的充电充气,轮机技师周军生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守护着柴油机,汗流浃背的他,衣服上结了厚厚一层白色盐渍……
不管干部还是战士,不论职务高低,大家都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一遍遍擦干电气设备上的海水,用抹布一点点地将舱底角落里的积水吸出来,反复清洁受损电器设备,用吹风机烘干成百上千条线路……
“所有人都在拼命干活,不时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经过1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随着控制箱、滑油泵、空气压缩机等主要设备故障的修复,随着水下航行能力的恢复,王红理心里越来越有底。
“航行条件基本具备了,其他设备也在恢复之中。我不能在官兵心存疑虑的情况下作决定,更不能拿全体官兵的生命开玩笑!大家思想统一,拧成了一股绳,工作就会更主动。”王红理说,“这期间,海上临时党委一班人深入各舱室战位,与大家交换意见,了解思想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让我们感动和欣慰的是,官兵们坚信海上临时党委能够带领372潜艇走出困境,完成后续任务。”
“支队长几次找我们了解情况,询问设备是否正常,航速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进入预定海区。”372潜艇航海长李奎回忆说,“作为指挥员,他不是随意拍脑袋说走或说不走。”
经过充分酝酿,险情发生后第二天,372潜艇召开临时党委会。
会上,王红理提议:鉴于装备恢复进展情况比预期要好,尽管要承担一定风险,但基本具备完成任务条件,应继续按计划完成后续任务;只要我们能完成任务,就暂时不要给“家里”发报,以免干扰上级决心。
“我很佩服支队长这个决定,说心里话,很难!20多年前我们的一艘潜艇远航时,一台柴油机齿轮出现了故障,就面临可能回不来的情况。做决定那几天,当时的指挥员忧心如焚,哪个值班员下口令时声音大一点,他都会跳起来喊‘什么事什么事……'”满头白发的支队雷弹业务长杨法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过,不仅那次我们没有中断任务,支队历史上也从没有任务中途回来的!”
“海上通信受限,很难将具体情况向上级汇报清楚。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与战时临阵脱逃没什么两样。个人荣辱事小,履行使命事大。作为海上指挥员,该承担的责任我绝不推诿,该检讨的问题我回去检讨,但有一条,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让王红理更有底气的是,这些年来,历经多次远航任务的考验,艇上官兵的素质能力“个顶个”过硬。
“我们7名临时党委委员一致表示,海军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为了任务,为了胜利,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坚定不移往前走!”回忆那一刻,海上临时党委副书记何占良仍记忆犹新。
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完成任务——海上临时党委的决定得到全艇官兵的坚决拥护!
“如果当时选择返航也能拿3到4分,可你们以智勇双全交了一份出色答卷,完全可以打‘5+'。事实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事后,海军首长对他们的担当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
浪奔潮涌,向着使命召唤的方向,向着胜利,372潜艇毅然带伤挺进大洋!
在胜与负的较量面前,他们敢战强敌能打胜仗,成功突破对手的围追堵截
万顷碧波,波谲云诡。
372潜艇浮出水面后不久,就遭遇多批次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
此时,372潜艇正处在最艰难的境地:主电机无法运转,只能靠一台经航电机航行;经过连续排险、抢修装备,官兵们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可当急促的战斗警报一经拉响,官兵们的斗志瞬间被激发,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各自战位,做好迎战准备。
“当时,我们已连续抢修了几十个小时,又累又困,但一听到战斗警报,全身忽然就来了劲。”观通长王锋说,面对外军舰机的步步紧逼,大家毫不畏惧,斗志昂扬。
“对手近在咫尺,没有一人退缩。我们当时就想,既然有免费的陪练,就不能辜负人家的美意,那就好好过过招吧!”在王红理看来,只有敢于把对手当“磨刀石”,部队才能砥砺雄风锐气,练就过硬本领。
声东击西,示假藏真。372潜艇通过采取一系列战术动作,与对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成功摆脱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
谁知,刚出包围圈,又遇“拦路虎”:在经过某海区时,372潜艇再次遭遇外军舰机的高强度搜索。他们综合运用一系列战术动作,悄无声息地突破了对手的围堵。
深海逢敌敢亮剑,大洋逐鹿我争雄。任务期间,372潜艇单枪匹马,转战千里,先后与多批次外军反潜兵力周旋。
对手们也许不知道的是,像这样的较量,对372潜艇官兵而言,并不陌生。
有一年,372潜艇赴某海域执行远航任务,刚出去没多久,外国反潜机就跟了上来。
“从离港到抵达预定海域,外军舰艇、飞机跟踪侦察就从未消停过。但一连数天都没发现我们的踪迹,最终败兴而去。”令时任372潜艇艇长的刘涛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场较量中,官兵们无不把与对手的每一次遭遇,都当成练兵的绝好机会。
凭着一股子顽强和血性,多年来,不管是危机四伏的深海大洋,还是面对强敌的蓄意挑衅,官兵们都不畏艰险,越战越勇。
372潜艇副艇长钟文至今难忘那次“歪脖子远航”的经历:那年,潜艇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出海不久,就遭遇了外军舰机的围追堵截,可正当他们与敌斗智斗勇时,艇上右浮调柜管路突然破损,整条艇明显向右倾斜,连基本的潜浮动作都难以正常完成。
“面对险境难关,战友们沉着应对,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使潜艇保持一定横倾继续航行。就这样,我们硬是歪着身体在水下航行,圆满完成了战备巡逻任务,开创了海军潜艇带横倾航行训练的先例。”钟文记得,刚上岸那两天,不少同志的脖子还是习惯性地歪着,大家都笑称这次远航为“歪脖子远航”。
战备就是备战,出海就是待战。
372潜艇官兵敢打必胜的过硬本领,源于部队多年来持续开展的实战化训练,源于部队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372潜艇顺利完成一次数昼夜航行训练,可刚刚靠上码头就接到上级命令,紧急出航执行长时间水下警戒任务。官兵们几小时内即战斗出航,比规定时间缩短了一半。
——2013年年底,372潜艇参加上级组织的鱼雷攻击考核,当时海区气象条件恶劣、浪高超过4米,有人担心此时发射鱼雷风险太大,万一打不好,一年就白训了,建议向上级请示延迟考核。
“考核可以选择气象,但战争绝不会因为气象而推迟!”艇党支部研究认为:只要实战需要,这个险就值得冒!
最终,372潜艇以两发两中的好成绩,顺利通过考核。
一次次闯关历险,一次次实战磨砺,一次次交锋过招,让372潜艇官兵练就了“强手面前头不懵、险情面前手不抖、生死面前腿不软”的底气胆识和过硬本领——
从接装入列、全训考核到形成战斗力,他们一路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半年完成接装,一年内完成全训形成战斗力,第二年就执行战备远航任务,创下了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的14个首次和第一;
从潜艇水下待机时间比原来大大延长到活动范围、下潜深度、出海频率等都有新突破,他们相继创新出10多项训法战法,其中5项被上级推广;
……
用生命书写忠诚,用行动践行使命。
英雄的372潜艇官兵——
大洋深处跳动着你们最勇敢的心!浪花倾诉,逐梦美丽深蓝的中国海军必将铭记这一次精神无畏的生死航程!
英雄的372潜艇官兵——
美丽深蓝激荡着你们最宽广的梦!波涛镌刻,筑梦伟大复兴的中华儿女必将铭记这一曲热血澎湃的英雄壮歌!
(新华社三亚2014年12月17日,合作者:吴登峰、王东明、张玉亮。)
永远做党的好战士
——陆军某部“大功三连”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育人纪实
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
40多年前,陆军某部“大功三连”官兵白天参加国防施工,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坑道里学毛著的事迹享誉军内外;40多年来,“煤油灯精神”历久弥坚,连队先后成为闻名全军的思想工作模范连、基层建设模范连、科学发展模范连。
学系列讲话,建“四铁”连队,育“四有”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功三连”坚持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建连之魂、育人之本,官兵真学、真信、真用,连队全面建设不断发展进步。
真理之光引领学习步伐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是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是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气魄,是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奉献精神,当代革命军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政治营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窗外雪花纷扬,室内热潮涌动。1月4日,“大功三连”2017年第一届“士兵讲坛”正在举行,官兵们争先恐后、慷慨激昂的发言,让这个冬日的夜晚显得热气腾腾。
然而,走进三连,你会发现这些青春勃发的官兵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绝不仅仅凸显于这个雪夜的讲坛之上。
在三连,楼梯口摆放着电子书借阅机和数字读报机,官兵随时可以下载自己喜欢的图书、浏览最新的时政资讯;走廊两侧挂满了官兵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和宣传讲话要点的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宿舍里床头贴着学习讲话精神的感言,桌子上的图书角摆放着习主席讲话的书籍,官兵随手可取、随时可学。
“摘编讲话要点,满怀真情学起来;开办士兵讲坛,人人登台讲起来;组织交流互动,联系实际议起来;开展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带起来;进入具体工作,岗位践行干起来。”三连所在旅政治委员刘海成颇为自豪地说,新形势下,连队针对青年官兵特点,探索的“学、讲、议、帮、干”理论学习方法,几年间已经从这个小小的连队走向了全国全军。
一款刚刚开发不久的“学习军营”手机成为三连学理论的新平台。
“以往野营驻训期间,备课时搜集资料是最挠头的事,如今有了‘学习军营’,轻划屏幕,海量资料立即展现眼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三连指导员王金龙一边划动手机,一边有些“显摆”地说。
按照训练大纲规定,部队每年至少要有4个月的时间在外进行野营训练。2016年年初,三连党支部在征集外训教育怎么才能搞活时,不少战士纷纷“开炮”:“总说政治教育要贴近、跟进,形势教育要跟上形势,可是部队一拉出去,我们看的报纸都快成了周报,再怎么搞活也跟不上形势,跟不上党的创新理论步伐……”
“习主席强调,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必须用创新思维破解矛盾问题。”三连所在的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叶青说,着眼智能手机进军营等实际,集团军党委和中央党校联合开发了“学习军营”手机教育辅助系统,并先行在“大功三连”进行使用试点,然后再在集团军推开。
“不仅内容权威,而且更新速度也快。2016年,习主席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两个多小时后就推送到了终端。”王金龙说,“学习军营”成了全连官兵随身携带的“资料库”和“大课堂”,除了听广播、读报、看新闻,登录“学习军营”手机已成为官兵学习的“第四个半小时”。
使命担当淬炼制胜尖刀
这是一次尖刀对尖刀的对决。
2016年5月中旬,南昌城郊,“中部铁拳·勇士”杯比武竞赛,来自中部战区陆军5个集团军的50个战斗班在这里一决高下。
丛林投弹、翻越障碍、反恐射击……参赛队员要负重27.5公斤,连续战斗36个小时,完成12项内容全新的军事课目。
两天鏖战,“大功三连”一班扬威赛场,名列前茅。颁奖现场,一位了解三连历史的将军竖起大拇指:都说“大功三连”理论学得好、军事过得硬,名不虚传。
“武艺练不精,不是三连兵;技术不拔尖,不是三连官。”在三连,比这位将军的褒奖更广为人知的,是“一壶水”的故事。
前些年,三连组织战备拉动演练,到达指定地域后,连长张继平突然下令:“打开水壶,喝水!”
多数官兵闻令打开水壶喝了起来,唯独有3名战士不愿意喝。原来,水壶里的水因为长时间不更换,早已有了异味。
“天天喊打仗,这样能打仗吗?战场上,水壶的水不仅能喝,还能够清洗伤口,是救命的水!以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的准备,这种虚练、假练、空练的作风必须根治!”张继平火冒三丈。
“一壶水”引发的震动之后,三连官兵从此更加注重任何一个关乎打仗的细节。
练兵场上,武装越野、400米障碍、轻武器射击等基础课目连贯实施,车载火炮实弹射击靶标由白色改为迷彩色,常态化开展步战车碾压、复杂道路驾驶、超远距离射击等险难课目训练……三连实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官兵打仗的技能越练越精。
“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张继平说,习主席强调“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就是要求我们树立“战争就在今晚打响”的忧患意识,把战备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在三连,官兵们业余时间听音乐、玩电脑时耳机只戴一边,他们说这是为了能随时听到紧急出征的“号角”;节假日外出,大家不忘在假条的存根上注明联系方式、关键岗位的顶替人员名单,他们说这是为了保证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大家都会将水壶换上凉开水,把衣服放枕边,作战靴摆外侧,他们说这是军人枕戈待旦应有的姿态。
在三连,他们结合常年担负旅应急作战值班任务,将战备物资按作战单元装箱存放,加装滚轮提升装卸载效率;按统一型号定制给养器材货架,便于平战转换……率先在全旅推广“战备设施在营规范化、野营实战化、应急模块化”的经验做法。
血性在真打实备中磨练,尖刀在严训实练中磨砺。
冬季野营拉练,三连官兵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深山中练行军、练潜伏;盛夏战术演练,步战车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连队官兵按实战要求闭窗驾驶,汗水像雨珠一样滚落,浸透全身,无一人退缩。
谋求创新扬起转型风帆
2016年初秋,塞外某综合训练场热浪袭人,一场实战化背景的合成营战术演练激战正酣。
立体侦察、炮火打击、装甲强突、特战攻击……“大功三连”担任主攻任务,攻坚势如破竹,守固稳若泰山。全新的作战样式、精湛的战术水平、灵活的战法运用,令人大开眼界。
“装备换了!编制变了!”
2013年12月,三连所在师改旅,为全军步兵旅转型建设探路。送走挂满荣誉的战车,告别熟悉的装甲团营区,走进旅合成营这个新生家庭,三连官兵迈开了转型重塑的步伐。
新装备列装不久,集团军组织创破纪录比武考核。三连官兵信心满满,希望在装甲步兵班攻击碉堡这个拳头课目上争个头彩。
“全班下车,爆破组前出。”比武现场,班长廖科举指挥全班时而蛇形跃进、时而匍匐接敌,“轰隆”一声,“敌”碉堡被成功摧毁。
“不合格!”考核组的评判,让原本兴冲冲的三连官兵怎么也想不通。
“战车上强大的火力武器为何弃之不用?为何仍沿用传统步兵的进攻战术?……”考官的一连串反问让前来“兴师问罪”的廖科举哑口无言。
换装改制,比武场上首次亮相就遭遇“滑铁卢”,给三连来了一记当头棒喝。当晚,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彻夜开会反思:“穿新鞋走老路,手持倚天剑竟舞成烧火棍”“人钻进了步战车,思维还‘躺’在履带板上”……
为了从思想上脱胎换骨,他们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习主席关于新军事变革的论述,引导大家认识到,“不日新者必日退”“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努力夺取军事竞争主动权”。
“荣光只属于过去,只有主动识变、思变、应变,才能创造新辉煌。”全连官兵围绕“面对改革怎么办、转型建设怎么干”积极建言献策,破除重体能轻技能、重单兵轻协同、重基础轻战术等陈旧观念,逐步形成了战技一体、人装一体、训战一体等转型理念。
他们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实战要求,大胆变革训法战法。紧贴步兵分队未来作战能力需要,实现官兵分训,连队干部专心练指挥、研战法,士官长负责组织基础训练、班组战术;采取过关升级、分层次训练,增加战场侦察、特种射击、特种爆破等特战技能训练内容……
搜索目标、装填炮弹、激光测距、跟踪发射……随着一阵隆隆炮声,一发发炮弹直捣“敌”阵地——当年底,三连参加旅实弹射击考核,一举取得8个课目全优的好成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只要全军统一意志,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聆听着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三连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从狙击班到士官长,三连官兵学新知识、练新技能、强新本领,人人精通手中武器、个个专业岗位全优,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训练尖子,90%以上的官兵精通两种以上专业。
火红熔炉点燃青春梦想
“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三连战士曹振雄2016年学习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后的一段体会笔记。
入伍前,曹振雄打过工、开过公司,还跟父亲经营过煤矿,一度认为“人生的成功就是有钱”。在家乡谋生创业一次次受挫后,他对人生充满了迷茫,选择参军寻找出路。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013年5月,连队组织学习习主席“五四”青年节对全国青年的寄语,这段话让曹振雄心潮澎湃。他认识到,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人生的未来其实就握在自己手里。
从那时起,曹振雄渐渐开始改变自己,学理论、练体能、钻技能,各项素质提高很快。2016年,他参加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勇夺金牌。如今,他不仅是连队的理论骨干,还当上了副班长。
“青年官兵追梦的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张继平说,信息网络时代,官兵入伍动机多元、价值取向多样,在个人成长中难免有些迷茫,关键是要像习主席指出的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在灵魂上“补钙”、本事上“升级”、血性上“淬火”、品德上“提纯”。
三连战士王前猛高考失利后入伍,一度意志消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班长谢达标推荐他学习习主席《路就在脚下》这篇文章,使他懂得“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的道理。之后,他给自己制定一个个成长“微目标”,一点一滴勤学苦练,先后被连队评为“理论之星”“训练之星”。
“人生‘清华’在三连。”清华大学生士兵罗宏图入伍原本只想“镀镀金”,工作训练凑合应付。连队看他爱学习、肯钻研,安排他担任理论学习骨干、参加炮长训练攻关小组,使他找到了军旅人生奋斗的舞台。2014年年初,他参加集团军专业骨干比武,力拔头筹。
“战士参军入伍,承载着个人的梦想、父母的期盼、强军的希望,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培养好。”指导员王金龙说,关键是要像习主席要求的那样,按照“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培塑官兵,使人人有梦想,个个能成才。
据统计,近年来三连先后有9人考学提干,22人实现学历升级,退伍战士中有28人成功创业,61人成为地方企业骨干。2016年,连队被共青团中央和原总政治部定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阔步强军兴军的征程中,三连官兵通过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尝到了甜头也悟出了一个真谛:学习力就是战斗力!”陆军某集团军政治委员王成蔚说,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永远做党的好战士,已成为全体官兵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新华社石家庄2017年1月12日,合作者:李清华、杨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