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无声:一位新华社军事记者的十年见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童兵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志德书院院长

置身于我们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对于肩负着记录、观察与瞭望等特殊使命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盛。

《巨变无声——一位新华社军事记者的十年见证》一书,收集了作者2007-2017年在新华社这个国家通讯社平台上,采写的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和重大事件等新闻作品,采英撷华,大气厚重,充分展示了英雄模范的时代风采和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

这本书的作者王玉山,是我2001年回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执教的第一批本科生。我至今记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堂上,这批世纪之交入学的青年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感动,无论是课堂互动还是课下交流,他们个个朝气蓬勃,勤奋好学,胸怀理想,志向远大,洋溢着昂扬的青春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玉山的成长。作为中国首届国防生,他以优异成绩从复旦毕业之后,2004年曾代表武警部队参加第二届全军青年学习成才电视大赛,2005年赴基层连队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到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工作后,他先后参加了建党、建军、建国以及长征、抗战等重大主题报道,汶川、玉树、舟曲、芦山等重大灾难报道,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重大航天报道,以及“和平使命”“海上联合”等重大演习报道,采写了一大批有影响、有分量的重大典型,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此外,他还两次随远望号测量船远征三大洋,多次赴西沙、南沙等边海防一线采访,多次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以及亚、欧、非、美、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正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不管是当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还是在复旦大学,多年来的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我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新闻人要坚守基本的新闻理念,关心现实,激浊扬清;新闻人的价值在于优秀的新闻作品,要有新闻理想和家国情怀。

可喜的是,玉山的这本新作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一代代优秀新闻人优良传统的薪继火传,看到了那些历久弥新的新闻品质的接力传承。

作者的视野非常宽广。无论是重大典型还是重大事件,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总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去架构、去行文,立意高远,语言凝练,文风大气。更为难得的是,伴随着中国军队的日益开放,作者还多次走出国门,在与外军和外国新闻同行的交流切磋中,加深拓宽了新时期中国军事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古今中西的绚烂交融,是本书不同于一般军事新闻作品集的鲜明特色。

作者的文字充满激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没有激情的新闻人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本书中,既有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讴歌,又有对民族精神的高亢咏叹,文笔优美,收放自如。尤其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股激情,如江河奔涌,大开大合,跃然纸上。我相信,如果没有对人民、对军队、对民族的炽热大爱,没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没有扎实勤奋的采访和调研,是不可能写出这些热血澎湃的文章的。

作者的志向如此坚定。“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志”,复旦大学的这一校训中,我对“笃志”二字情有独钟。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众生浮躁的时代,难得的是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精神。这些年,我常常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讲,我不反对跳槽挣钱,但更希望他们在新闻道路上保持定力,忠于梦想。10年来,玉山能够在新华社这个大平台上,踏实敬业,埋头苦干,殊为可贵。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十分欣慰。

一位位典型人物,鼓舞人心;一个个标志事件,催人奋进。

好文字往往像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好文章常常如同一幅斑斓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本书就是如此,字字句句、篇篇章章,宏观处如万马奔腾,细微处似泉水叮咚,如歌如诗,如风如雨。细细翻阅此书,我常常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和作者一起,行走在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会情不自禁地为书中的那些人和事心潮澎湃、击掌点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也是人世间一切正能量的传播者。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希望中国新闻界能涌现出更多像玉山这样的新闻人,书写崇高,书写重大,书写美好,勇敢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担当。玉山的为人和为文,形象地表明他正在实践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一代又来,一代又去”,诗人但丁曾如此形容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快乐生活。

我今年已经75岁了,研究了一辈子的新闻,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我衷心为玉山1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希望他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在对新闻理想的执著与追求、奉献与拼搏、钻研与创新中再立新功。

14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作为玉山的导师,曾给他的毕业论文打了最高成绩:A。

14年后的这个夏天,我愿意再给他一个A!

心清如玉,义重如山。我相信,玉山的明天会更好!

2017年7月20日

于酷暑中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