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俞敏洪
创业是全方位锻炼能力的过程
人·物·名·片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2009年获评CCTV年度经济人物。
从早期在校园贴小广告招生,到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创业过程可谓曲折,在积累了十余年之后才开始腾飞,而对于当前的创业者来说,积累周期明显缩短,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成为创业者的“天使”。
在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了商业社会和创业环境的成熟,已经和自己当年创业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眼下如火如荼的创业形势,他鼓励年轻人创业,但是希望创业者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创业,而不仅仅将上市当成创业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企业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其实就是两个关键词:“责任”和“进取”。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从20世纪80年代电子一条街的起步,到如今成为中国创新创业风向标,中关村创业发展四十年,不仅孕育了国内最先进的科技园区,更是孵化了一大批国际瞩目的大企业,新东方便是其中一家。
上过新东方的同学都会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因为俞敏洪出过一本书——《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说,对于现在的年轻孩子来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过于沉重,人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某种无奈,说得更深一点是在绝望中寻找某种希望的过程。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或是精神、心灵,人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就是因为心灵痛苦、精神渴望所带来的对于未来的自己不断提升的过程。当然,关键点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希望来自于对绝望和失败的分析。
“不同的阶段,看待失败与困难的心态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经过对失败和困难的处理,能力和智慧都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觉得,困难和失败本身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困难和失败压倒以后,再也爬不起来了,人只要还能再起来就不算失败!”俞敏洪说他在北大上大一、大二的时候,一直认为学习成绩是出人头地最重要的东西,也是自己获得面子的最重要东西。得了肺结核之后,他明白了学习成绩只能证明一个方面的能力,于是逐渐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生活中,俞敏洪尝试的事情一般来说至少三次以上,并且每一次失败以后都会去分析原因。为什么失败?下一次怎么样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一般三到五次基本上就能做成了,如果还没做成,事情可能就放弃了。
“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比如说我出国联系了三年半、接近四年,但就是没有拿到奖学金,我要不放弃的话,其实就是死路一条。但放弃实际上就像俗话说的,上帝关上了这扇窗,我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新东方这扇门就是因为出国失败打开的。所以,我觉得按照辩证法来看人生蛮有道理,在失败中学到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智慧,改变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才是真正的‘创客的基因’。”俞敏洪说。
在生活中,俞敏洪看过很多人是重复失败的,比如在教书的时候发现有的人考了十次托福依然考得很差,碰到过连续创业开办六七个公司全做失败的人,“我觉得是顶级笨人,在跟他沟通的时候,发现他对创业其实没有什么太多感悟,像一头犟牛一样,总觉得自己创业就是好事,但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在失败中学会东西,而不是说学会失败本身”。
创业是把别人做过的东西做得更好
在中国,鼓励创业是一件好事,但俞敏洪希望创业者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创业,创业不是为了面子,也不是为了那种表面上的成功,更不是为了让自己觉得创业是一种时髦,创业是人生过程中间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通过创业这件事情激发原来自己没有看到的才能、扩大原来自己不可能扩大的胸怀、服务于原来不可能有能力服务的社会,这才是创业的根本目的。
俞敏洪认为,不创业,身上的很多才能不能被激发出来。创业就是让一个人多方位、全方位锻炼强大能力的过程。以乔布斯为例,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倔的、有点钻牛角尖的技术人员,当他第一次在苹果失败、再次回到苹果的时候,尽管保留着非常有特色的个性,但已经变成了一个能够从多角度来思考的真正企业管理者了,这就是他的进步。这个进步如果他不重新回到苹果,没有在苹果被赶出去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对于大学生创业,俞敏洪不太鼓励。在他看来,社会宣传那些大学没毕业就出来创业成功的人,一说就是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在中国,大学没毕业出来创业成功的人,能拉出三五个人就很了不起。在某种意义上,他觉得一个人的功底和成熟度跟他的创业有着密切关系。功底既包括了专业功底、学术功底、人品功底,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合伙人相处的成熟度和容忍度,还包括眼界和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是创业的重要基础。现在之所以创业失败比例那么高,就是因为这些基础没有奠定,只是有了一个创业想法,就跑出来创业来。现在创业成功比例比较高的是大学已经毕业或是上过研究生、读过博士的,或是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几年的,这些人的创业成功率比较高。另外,很多人开始创业就想做出一个别人从没有做过的东西,创业真正的观念不是说别人没有做过,而是在同样的东西中抓住恰到好处的机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做别人没有能力做或是做不到的东西。
俞敏洪举了例子:乔布斯开发的音乐播放器iPod,实际上是对三星等企业开发的播放器进行了创造性改进,苹果手机也是在其他手机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这是一个正常的创业途径。很多人把创业想象成了一个宣誓青春的东西,想做“别人所没有做过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的,创业是把别人做过的东西做得更好,并且能够用更新的、更有创意的方法去做得更好。
创业环境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俞敏洪当初创业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这样的爆发性创业模式,每分钱都得自己掏。要积累到几百万元人民币,没有三五年是不太可能的。
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创业是有爆发点的,一个商业项目很容易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它的前提条件当然还是要有钱,没有钱就没法扩散,有钱就意味着投资变得非常必要,这也是俞敏洪后来加入投资人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加入投资,你看一个年轻人新的创意思想能否和他们的发展相结合”。
在他看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比美国还要好,为什么呢?政府还有投资基金,在美国是没有的。企业有投资基金,个人有投资基金,基金本身有投资基金。大学生要不要创业的问题,判断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项目有没有人投资,其实就是这个标志,拿自己家里的钱创业和拿自己口袋里创业,都属于失败的创业者,不值得赞扬。现在这个成熟社会,投资环境已经很成熟。
关于资本,在许多年轻创业者看来,企业上市融资是创业的终极目标。对此,俞敏洪认为,一个人创业,如果能创到上市的话,那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点。因为上市以后可以借助很多资源。第一,品牌资源。因为上不上市,品牌诚信度、知名度是不一样的。第二,借助资本力量整合。第三,为未来做更大的布局。上市以后拿到钱的本领比创业的时候要大很多。另外,拓展商业的途径,其实要不断地去进取,否则上市以后,更加容易变成一个失败者,且是在聚光灯下失败的。比如说,中国有一些20年前的上市公司,现在的市值都只有8亿、10亿美元,大家觉得这就是背后老板的失败。除了贴上一个失败的标签,还能贴上什么?尤其要命的是,市值现在这么低,居然还在当老板,就更加麻烦。除非是把公司卖掉了,倒也是一种潇洒。
“同类公司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优先上市一定是好事,因为这样的话,手里的钱首先就比别人多。如果说本身不缺钱,相类似的竞争公司并不多,那么我觉得打好一定基础以后,再慢慢上市也是可以的,甚至有些时候根本就不缺钱,不需要上市。一个公司做得是否好坏和长远跟上市不上市其实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俞敏洪说。
他举了个简单例子:如果新东方把教学质量做到极致,但一年就是10个亿的收入,这个不上市的话,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就是一家好公司。每年要花10个亿教育10万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拿到了世界和中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老百姓看来是个顶级公司,但在上市公司看来,这就是一个差公司,你要今年10个亿,明年15个亿,后年25个亿才行。所以,新东方做着做着就做到150亿,“新东方其实不是一家好公司,因为教学质量在规模这么大的情况下把控难度很大,这在锻炼我的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团队之间的默契特别重要
除了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俞敏洪另外一个身份是投资人,每年要看大量的商业计划书,也会看到很多年轻人成熟或是不成熟的梦想。
俞敏洪说,有个年轻人实际上已经创业到第三次了,最后真的是到身无分文了,住在地下室里,但依然想着自己怎么样把这个自认为最好的科技项目展示出来。这种年轻人挺值得学习,他不是盲目的,他就是坚持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个年轻的团队在一起创业了两三年,没有任何矛盾,非常地有意思,团队互相不争利益,你多我少都无所谓,就是为了想把事情做成,这个蛮难得,团队之间的默契特别重要。
很多人看过《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电影就是以新东方的合伙人为原型拍的。俞敏洪看过之后觉得电影把自己塑造得挺窝囊,但最后话锋一转说每个人都必须要经过成长。
他解释说,个性确实有比较脆弱、窝囊的一方面,但也有非常坚强、坚韧、豪爽、大气的一面,电影不能把这些个性全部描绘出来,否则的话,人物个性就变得太复杂,“所以我能够理解,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说怎么把我描写成这么窝囊,但大家看了电影后都说蛮感动的,我说你们感动就行”。
说起创业,新东方的内部创业也很热闹,网红教师就是新东方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全新资源,俞敏洪鼓励这种网红创业项目在内部发展,它不仅能把年轻教师的才华和收益同时放大,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运用到教育中去,使教育数据化、智能化。
对于网红教师,俞敏洪认为,能够把数学、物理、化学讲得像相声那样,学生听得如此入迷,还能够考出高分的老师就是挺牛的。但是,真正的高科技发展和教育,绝对不是因为互联网带来网红的发展、网红老师的发展,而是把高科技真正应用到教育中,使教育变得智能化和数据化,能够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情绪甚至是学习特点,最终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自动给孩子匹配应该学习的内容,甚至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推送不同的视频和题目,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迅速提高,同时使学习兴趣迅速增加,这是真正的大数据。
俞敏洪坦承,新东方的培训跟其他培训机构一样功利化了,其实比较严重的是忙于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帮学生通过考试,“当然这个也很重要”。但他觉得更加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善的人,需要对学生的人品、人格进行教育。正因如此,新东方的通识教育年,就是每个老师必须要学三门的通识课程,必须通过考试。不通过考试的话,就没有资格在新东方当老师了,这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俞敏洪说,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已不再是考虑去追上谁,而是如何追上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新东方说不定哪天也到1000亿美元的市值,也有可能哪天就变成10亿美元甚至一分不值,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探寻自己做事的意义,对社会带来的正向影响,以及给自己内心所带来的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