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自觉: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江南乡村道德培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乡土中国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乡村的稳定与发展是制约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乡村民众的道德状况是乡村秩序得以维系的重要依据与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在江南乡村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权力、地方士绅及新式知识分子等各方力量,立足于民族伦理精神,积极吸纳外来道德资源,努力建构新文化网络,以塑造“新民德”,“厚德”以“载物”,成为江南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因。

本书为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近代江南乡村社会道德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全书围绕乡村道德培育的主体、道德培育的内容、道德培育的途径等主要内容,分别从“近代乡村道德转型的本土因素”“国家权力渗透与乡村教化之代谢”“近代乡村德育内容之嬗替”“新教育培养乡村新道德”“乡村师范与乡民道德培育”“县政建设与乡村改造”“近代江南新型知识精英与乡民启蒙”“民间社团化农民”等八个专题,阐释“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江南乡村道德培育”这一主题。

研究结论认为,近代江南乡村道德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培育呈现出:道德转型动力的“内发外生型”、乡村道德培育多元主体的联合互动、道德培育内容的“本土全球化”、道德培育途径的多维新文化网络构建等特点。

作为后发外源性现代化的国家,乡村的现代化与社会道德的建设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两大难题。伴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道德危机与规范重建,更是需要着力研究与解决的大问题。江南传统伦理文化深厚、区域经济发达、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是近代较早沐浴欧风美雨的典型,也是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如何认识近代该区域新民德的塑造与乡村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无疑对当下农村改革与理想道德社会建构,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