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自觉: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江南乡村道德培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近代乡村道德转型的本土因素

——危机前士商互动背景下的徽州宗族教化

美国史学家史华慈(Schwarts)认为,“人类过去的各方面经验,不论有益有害,都可能继续存在于现在之中”,“中国之‘过去’和‘近代’,未必就作为互不渗透的整体彼此对抗”,它们是“两种流动不居、互相渗透的状态,传统社会中包含近代的趋势,近代社会中又体现了传统的特点”[美]科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就此而言,近代江南乡村道德转型,不仅仅是对西力冲击这一“挑战”回应的结果,也有江南地区传统社会内在变迁因素的驱动。因此,考察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道德转型,还须将视野延伸到中国社会内部,在乡村社会运动中“发现”历史。

本章基于“中国本土社会并不是一个惰性十足的物体,只接受转变乾坤的西方冲击,而是自身不断变化的实体,具有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强有力的内在方向感”[美]科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0:76.的历史自觉,以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为背景,在士商互动的历史视野中,考察徽州宗族教化的转型,以揭示近代江南乡村道德培育中的“本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