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遗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杨世会的身世

《人和》基本上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月刊,当然有时也发表一些小说。

由于和应昌之的关系,汪伪政府中的很多官员看在应昌之的面子上,也多来捧场祝贺。

由于第一次办杂志,周越相对有些保守,所以《人和》第一期只印了三千册。

谁杂志上市后却大受欢迎,在两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于是她又急忙加印了两千册,也立刻就卖完了。

看到杂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周越顿时自信满满,马上雷厉风行,迅速向当时的一大批著名学者、政客、文学家约稿。

很快,《人和》杂志上竟然出现了许多名人的文章,汪伪政府中的不少文人也踊跃供稿,杂志的名气也迅速地扩散开来。

汪伪政府的成员,大都是由当时的一些文人所组成的。

文人的职业病就是,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写上几句。

周越办的这个杂志,一方面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舞文弄墨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可以讨好应昌之。

这对他们来说,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周越有了这帮人的撑腰,杂志办得顺风顺水,一路绿灯,好不风光。

由于战时的物资紧张,印杂志的纸张,有时也会出现短缺,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于是应昌之就利用手中的权利,设法给周越批了很多的白报纸。

周越非常的高兴,她坐在装载白报纸的卡车上,一路招摇过市。

这个事情被当时的文化界一时传为笑谈,后来很多人就戏称她为“文妓”。

周越与应昌之以及他的手下的很多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

周越不仅平时约稿时和他们打交道,甚至可以经常出入他们的官邸、宅院。

周越为了拉拢这些人对她的支持,甚至还为这些人的老婆、儿子代笔,以这些人的名义写文章,发表在她主办的杂志上。

对于这些人来讲,能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他们对周越非常的感激,同时也加大了对她的支持。

尝到了甜头的周越,于是便想把她的杂志的名气再进一步的扩大化。

她想到了那些汪伪政府在南京的成员。

如果这些人也支持她,给杂志写稿的话,那么杂志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于是,每期的《人和》杂志一出版,她就把这些杂志一一寄给南京政府的这些人,同时也顺也向他们约稿。

而这些人中,其中就包括了汪伪政府当时的宣传部副部长杨世会。

杨世会出生于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里非常的贫穷。

他在家排行第六,上面还有五个哥哥。

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又生了这么多儿子,可想而知生活该有多么的艰难。

在杨世会十二岁时,杨世会的父亲把杨世会过继给离家四十里外的一个村庄上,一个姓李的财主家去当儿子。

这个财主已经年过五十,家里一妻一妾,由于他膝下无儿无女,所以向杨家讨要了杨世会去做他的过房儿子。

杨世会到了义父家后,吃饭每顿必有酒有肉,下午也有点心可吃,生活质量马上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李家人对他也是非常的尽心,义父一门心思想把他培养成材,并把他送到绍兴和杭州去读书。

杨世会自己也知道,如果不是义父,他是没有这个机会去读书的,所以他对义父也是非常的感激。

每到放寒暑假时,为了讨义父开心,他也总是住在义父家的时候多。

虽然他和义父之间,并不如和自己的亲生父母那样亲近,但是他也知晓义父对他的心意,所以他对义父和义母是尊重有加的。

但是,在义父的家里,他总是觉得自己像是个客人一般,不像是在自己家一般那样的放松。

所以有时他觉得很委曲,不时有叛逆的心理,然而他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他到李家的第二年,义母就去世了。

杨世会的庶母被扶了正,掌握了家里的经济大权。

同年,庶母生下了一个女儿。

最初那几年,庶母待杨世会还是很好的,像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但是在杨世会十五岁那年,他到义父家三年之后,义父就去世了。

义父去世那一年,庶母才三十五岁,除了打点家里的一切外,还要与觊觎财产的侄子打官司,心力交瘁。

她依照义父生前的意思,催促杨世会的父亲给他定亲,而聘金则由她来出。

于是家里人在征求了杨世会的意见之后,便给他订下了一门亲事。

庶母买下了一座楼房连同一片竹园桑地,大概价值五百银圆,说等杨世会成亲了,就把这些都交给他。

杨世会在杭州的教会中学读书时,是校刊的英文总编辑。

在他读到四年级,快要毕业时,因为在校刊上刊登了一个同学因账目问题被罢免了青年会干事这一个事件,惹恼了当时的教务主任。

教务主任认为中学是教会办的,杨世会刊登这个新闻,败坏了教会的名誉,对他极其的不满。

而杨世会坚决不认为自己有错,教务主任便向校长施压,后来学校便把他开除了

在杨世会二十岁那年,当家里人正忙着为他准备婚礼时,他父亲却提前一个月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杨世会是不应该按时迎娶新娘的。

但是穷人家办一件大事并不容易,而且父亲在世时,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父亲在去世时,留下的遗言中,也要他按时成亲。

于是,在父亲去世后一个月,杨世会便按照约定的日期,举行了婚礼。

婚后,庶母说要把给他买的楼房和竹园桑地送给他。

虽然加上庶母赠予的楼房竹园什么的,还有他在李家生活的这几年,吃饭上学什么的花费,前后也差不多有千金之多了。

但是,杨世会觉得,义父刚去世时,庶母便催着家里人给他定亲,明显是想把从义父家里赶走。

他觉得,既然义父把他过继过来当儿子,义父的财产也应该分给他一份,而对于庶母给的这些东西,他觉得相对于他应得的财产来说,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他出于赌气,坚决不要那楼房和竹园的地契。

庶母大为生气,当着他和妻子的面说,你们以后不必再来了。

杨世会的家人觉得他这样做实在是太傻了,逼着他去给庶母道个歉。

庶母却余怒未消,觉得杨世会太不识抬举了。

后来在其他人劝说下,庶母勉强同意把竹园和桑地的地契给了他。

杨世会这样闹了一场,不仅义父家的财产没有得到,反而连义母当初打算送给他的楼房也成了泡影。

从此以后,他和庶母家的关系便渐渐地疏远了。

婚后,杨世会便在自己村子里的小学教书,半年的工资是银洋三十五元。

他的妻子易家欣性格温顺,对婆婆非常的孝顺,杨世会的母亲很喜欢她。

杨世会的三哥有一个女儿,取名杨巧真。

杨巧真自幼生母去世,后来父亲再娶,继母经常虐待她。

等到杨世会的三哥也因病去世后,杨世会的母亲就把这个孙女带到了身边来抚养。

杨世会结婚时,杨巧真才八岁。

杨世会的妻子易家欣对这个侄女很好,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杨巧真也跟自己的这个六婶婶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