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范仲淹
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生性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含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②。
黯乡魂③,追旅思④,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笺注
①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③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④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sì):羁旅之思。
译文
流云飘忽的蓝天,黄叶覆盖的大地。浓重的秋色映进江中碧波,水波上寒烟凄迷,一片苍翠。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向远处延伸着,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息。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羁旅愁思,追逐而来,难以成眠,每天夜里除非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才能留人入睡。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在这样的明月夜一个人凭栏独倚,还是喝上一杯酒吧,将思乡的苦酒灌入愁肠,让它们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渔家傲·秋思
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④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笺注
①塞下:边地。
②衡阳雁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③边声:边塞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④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避寒,毫无留恋的情意。边塞的马嘶、风号之声在四面八方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云雾弥漫,落日斜照,天际一片橘黄,孤孤单单的边城,紧闭着城门。
斟上一杯浊酒怀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又怎么敢筹划归乡之期呢?悠悠的羌笛声在夜空回荡,秋霜洒满大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久久不能入睡,将军又添了些许白发,将士们的热泪也充满了眼眶。
简析
整首词的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词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词人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①碎。真珠帘②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④,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笺注
①寒声:被寒风吹落的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②真珠帘:即珠帘。真珠,即珍珠。
③练:白色的丝绸。
④攲(qī):斜靠。
译文
秋天的黄叶在深夜纷纷凋零,飘落在台阶上,凄凉寒冷的秋夜一片寂静,唯有那风吹落叶的簌簌之声。珠帘高高卷起,玉楼人去楼空。夜色清明,闪耀的银河斜垂在大地上。年年月月都如今夜,月色依然如白绸一般皓洁,而思念的人却已在千里之外。
愁到深处,已是肠断,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这相思的煎熬。酒还没喝下,便已先化作了相思泪。深夜那盏孤寂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斜倚着枕头,尝尽这孤眠的滋味。你看这怀旧的离愁别绪,不是在眉头攒聚,便是潜入心底,我简直无法回避。
简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词,又题作“秋日怀旧”,写离人在秋月之夜的离愁别恨,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词人本是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久居他乡,这如练月华又怎能不触发他那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全词由景入情,情随景生,自然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