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内经逐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夏三月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之前我们讲过春夏秋冬和生长收藏的关系,春天是生发的,要使志生,上一次课也讲到最核心引领的是“志”,志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夏三月当中,又提到了“若所爱在外”,我们说春天要使志生,夏天要使志无怒,到秋天要无使志外,不要使志太外化,要稍微往回收,就和这个生长收藏相关。但是生长收藏是四样,中间还有一个化,这个化就加在了夏秋之间,上次我们也提到过这一点。那么生长收藏的是什么?是阳气。生发是靠阳气来生的,长的也是阳气,收的其实也是阳。那么藏呢,还是在藏阳。化的时候呢,从上一代到下一代,我们讲过,花字就是化字上有个草字头,一开花就会结果,完成了一个传承的事情,就是化的含义。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三月,此谓蕃秀”的意思是说植物长得非常茂盛,之前说过为什么叫“百年树人”,和品德相关,和修身也相关。我们曾经讨论过:我们吃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属于木品的,如果木品非要寻一个根的话,它是水品的,天地人,人在天地的中间。所以这个中道是属于人的,人要走的道路应该是中道。金木水火土,由下到上依次为土、金、水、木、火,这个排得非常有意思。水是五行当中正中的,这个也是和中道相合的,而我们吃的东西大多是属木的,那吃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呢?好比我们人,以水为中道,但是自己要稍微上进一些,所以人的一生当中,工作什么的都是要求人来上进的,你是以水为本,但是要吃很多木。我们吃的几乎都是木性(植物性)的食物,有人问:“那肉属不属于木性呢?”金木水火土,其实肉也是和木最相关的,有这么一个联系,顺带提一下。木的最大特点是正直。一棵树,能成材,一个标准就是很直,很正。如果一棵树长歪了,这棵树就基本上无法有多大的用处了。树就必须要长正。对人来讲,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品行不正,那么这个人其实就已经偏离了做人的基本标准了。像北方有些树,如榆树长不直,就很难用材,就是因为长歪的榆树,还有歪脖的柳树,这种树一般会有很多结,木匠要用它的时候非常不好用。做栋不好做,做梁也不行,如果劈成板儿也不好劈。所以,对树来讲有一个“正直”的要求,对人来讲有一个正直的衡量标准。春夏秋冬虽然讲的是志,夏三月中蕃秀的蕃就是指草木非常茂盛,尤其是木。百年树人,树的本义,如果看《说文解字》,是植树的意思。植树的时候,一个人一只手把树扶在那,然后培一些土。植树的“植”字,一个木字一个直,和我们刚刚所讲的正直是一样的。植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树直起来,所以这些地方都是相互关联的。

“此谓蕃秀”里面提到了一个秀,上次我们也讲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一个人太有个性、太有本事了,有点像木秀于林,一定会受到打压或者挫折。木秀于林,秀的是什么呢?秀的是它的智,它的义,仁义礼智信的义。木所秀的东西其实是它的一种风姿;风必摧之,摧的是利益方面的,所以人们在讲这个问题时,会有一个双重标准,实际上木秀于林和它做了多大的事业,有多么成功这些利益方面的关系其实是不大的。一个人的秀呢,其实是他的精神品质方面的、道德品格方面的一个秀,但我们有时候用世俗眼光看这个人好像没那么成功,但实际上讲的是两回事。

天地气交

夏天的时候天地气交,这个气交指的是什么?夏天有一个最普遍的现象:下雨。《易经》有一句话叫作“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地气升腾上天,这叫作云行;天气下降就叫作雨施。所以天地气交就是指天地之间的云雨之象。

万物华实

万物好理解,华呢?就是和花比较像的,花是像草一类的花,但是华呢,下面是个十字,上面还是化,所以是指木的化;所讲的实呢,就是化之后必然会结果。所以万物都会开花结果,所以说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这个我们讲过了,有早卧早起、早卧晚起等,我们已经把规则告诉大家了。这个夜卧早起也好,早卧早起也好,也是追寻一天当中的阳气。因为一天当中,太阳有时候出来得早,有时候回去得早,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在让人尽可能地和阳气相应、相接触。那这样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我们每日每夜的阳气会积累得多一些。但一定要明白这个阳气,是中正平和的东西,当你冷的时候,有阳气的话,阳气会使你暖;当你热的时候,阳气也会使你的热平下来,阳气是一个中正的气,但是它会有偏煦暖的部分。这个和什么相关呢?人和哺乳动物很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所有的这些恒温动物的体温都是在摄氏三十六、七度左右,因为按道理来讲你可以再高一点,也可以再低一点,但是所有哺乳恒温动物体温都在这个范围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鸟类的温度是最高的,而我们知道在易经八卦当中离卦为火,表示南方,表示热,也表示鸟类的意思,这里面也有一个联系在。

无厌于日

讲了夜卧早起之后,接着讲了无厌于日。到了夏天的时候,日照的时间特别长,就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太阳的接触可以多一些,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致中和,都要有个度,你如果在大太阳的时候你还去“无厌于日”,像我有次和大家去踢足球,结果中午十二点踢完回来就中暑。中暑的话会发生洞泄,中寒洞泄。夏天的时候阳气是生发的,有一个经常讲的例子:冬天的时候井水要比夏天热,夏天的时候井水是凉的,因为阳气都生发出来了。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如果特别多地晒太阳,生发过度之后就会使中寒,就是使得自己的内部处在一个寒的状态。而对治这种寒,往往采取一个什么办法呢?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喝下去的时候,一股辛辣之味从嗓子进入到腹腔里。这个时候用的就是药物的辛散的功用,所谓辛散就是把寒气发散掉,如果能发散掉,出一身汗,这个中暑的症状就会减轻很多。有些人中寒之后如果没有用这个方法,可能会拉一次肚子,用洞泄的方式把这个寒气排出去,也可以得到缓解。

使志无怒

春天的时候以使志生,到了夏天的时候要使志无怒,怒,有点像一朵花怒放的时候这个景象,借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叫作“物壮则老”。当你看到一件事情最雄壮的时候,到了最巅峰的时候,那其实也可以判断出来,接下来的就是这个事情的衰老,一个向下的过程。所以人到了夏天,生发到一定程度呢,不可过,过犹不及,这个时候如果把所有的能量全部集中爆发出来,本来说开五朵花的,非要开十朵花,意味着你透支了,透支了就一定要偿还。所以说“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又回到此谓蕃秀的这个秀,使所有开出来的花要慢慢地结果,所谓的秀就是指要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开花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漂亮,更主要的是为了结果。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这个“若所爱在外”这一块,涉及到了夏天养生最根本的一块,爱是一种外化的东西,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由此及彼的东西,而不是由彼及此,不是拿来很好,别人对你很好,然后说这是我对别人的爱,这不对,是吧?你只要对别人有爱的话,就是一种奉献,尤其是父子、母子,尤其是母爱,就是奉献。用自己身上的血肉,孕育出一个孩子来,然后又把青春的年华,好的东西,全部给这个孩子了,全部以一种奉献的方式表达爱。同样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是一种爱,我们之前讲过《左传》当中颖叔考的故事,他能够孝顺自己的母亲,也能够施及庄公,“纯孝也”,其实也是一种奉献性质的爱。“若所爱在外”,我们知道爱是和仁相关的,所以叫作“仁爱”,仁义礼智信,这个爱,就是和仁挂钩的。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词,也是和爱相关的,叫作热爱。知道这个热爱,仁爱之后,我们也就知道,爱所处的位置是心,因为有“热心”一词嘛,是不是?心肝脾肺肾,有热心一词,但是没有热肝、热脾、热肺、热肾,没有这些词。如果肺热,那就绝对是病了。心本身就是热的,那没有关系,心本身就是以热心、热爱,以这种所爱在外的方式来存在的。所以这是“若所爱在外”与仁义礼智信相关和对应的,我们可以稍微提一下,比方说,肾相对应的是智,肝相对应的是义。肝胆相照,我们很快就能与“大义凛然”,“义气”联系在一起,心对应的是仁,肺对应的就是礼,因为有礼节、节约、约束,有一个收的东西在其中,另一个脾呢,对应的就是信,坤卦厚德载物所对应的就是脾的这个信。

此夏气之应

此夏气之应,这就是夏天所对应的一个东西。

养长之道也

养成、生长的一个道之所在。这个养呢,养的是这个阳,所长的呢,长的是这个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阳气很难长,我们吃肉长的是身体,吃肉没法长出志气来,但是你可以养一下自己的心性,养一下自己的神,这些东西都属于阳的。这里面涉及到阴阳的概念,我们同学们可以慢慢地来学习,因为阴阳的概念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慢慢来。这是讲养长之道。春生夏长,夏长出来了,夏天最重要一点就是指的生长、养长。

逆之则伤心

我们也讲过了,春天逆了春气就伤肝,夏天逆之则伤心,秋天逆之则伤肺,到了冬天逆之则伤肾。

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对应的是心,心属于手少阴心经,伤了心之后,这个病真正出来的时候,就好像说你夏天得罪了它,秋天它才开始报复。秋天痎疟,就是疟疾,通常说的打摆子。我们知道,如果你夏天受了寒,留在身体里,到了秋天的时候,如果伤了肺,肯定会有一些咳嗽,对吧?这个是非常常见的。2013年我甚至见到整个一群人都在同一时间里开始咳嗽,大家坐在那里咳嗽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是在秋天。当然,不学中医,可能不太会在意观察这些东西。“奉收者少”,这个收,就是秋天的时候的秋收嘛,如果夏季的养长做得不好,那到秋季时能够使它收下来的东西就比较少啦。到了冬天的时候,(这个冬至,不是说到了冬至那一天,是说到了冬天)就成为一个很重的病症。它讲了一个病的发展,这里可以借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学过了,你就会明白,其实所说的病来如山倒,其实不是这样一回事。一个病,它的形成经过三个月、六个月都是蛮正常的事情,如果以后具备了中医的素养之后,再去观察这个病的时候,就会知道,不要就看今天怎么样,昨天怎么样,要往更久远的时间看。一般来讲,一个关键点就是七天,七日之内究竟在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受寒啊,受气啊等这种状况。这个七很重要,《易经》的复卦中提出:七日来复。看《伤寒论》或者《内经》里面讲一些病症的传变,很多时候也是讲的七天。我们从《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来看,两季是一个节度,三季又是一个节度,一般很少讲这种跨年的,很多人的病有时候是经年累月而成的,春天没有照顾好,到了夏天又没有照顾好,到了秋天也没照顾好,到了冬天还没照顾好,一年过去了,到了第二年又继续这样的恶化,这种情况就要小心一些,要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做打算。

〖名家注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王冰曰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举夏至也。脉要精微论曰,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然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者,何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亦顺阳而在外也。当夏气扬蕃秀之令,而养生者,必敬顺天时也。逆,谓反行冬令也。心象火,王于夏,故行冬令则心气伤。秋金王而火废,故病发于秋而为痎疟也。然四时之气,秋收冬藏,逆夏伤心,故少气以奉于秋收之令也。冬水胜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时也。

马莳曰四五六月,夏之三月也,阳气己盛,物蕃且秀,故气象谓之蕃秀也。当是之时,天地气交,万物有得阴气而敛,华英成实者,正以阳化气而阴成形也。吾人于此,当有善养之术,其卧则夜,其起则早,与春同也。起早而无厌于日,盖夏日昼行之度,较夜最永,人所易厌也。其持己也,使此志无怒,其爱草木也,使华英成秀。曰草木,则凡物可知矣。无怒则气易郁,又必使此气得泄,若有所爱于外而无所郁。凡若此者,以夏气主长,皆以应夫夏气而尽养长之道也。否则夏属火,心亦属火,逆夏气则伤心火,心火不能生长夏之脾上,脾土不能生秋时之肺金,至秋之时,有痎疟之病,正以心属火,暑亦属火,心衰则暑感,故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也,岂不少气以迎肺脏欲收之气哉?然不特秋时为病也,肺金不能生肾水,则冬为重病者有矣。

张志聪曰阳气浮长,故为茂盛而华秀也。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养长之气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长夏火土用事,怒则肝气易逆,脾土易伤,故使志无怒,而使华英成秀。华者,心之华,言神气也。夏气浮长,故欲其疏泄,气泄则肤腠宣通,时气疏畅,有若好乐之在外也。凡此应夏气者,所以养长气之道也。心属火,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矣。心伤至秋为痎疟,因奉收者少故也。盖夏之阳气浮长于外,至秋而收敛于内,夏失其长,秋何以收?至秋时阴气上升,下焦所出之阴,与上焦所逆之阳,阴阳相搏,而为寒热之阴疟也。夫阳气发原于下焦阴脏,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今夏逆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是根气已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故冬时为病,甚危险也。有云:逆夏气则暑气伤心,至秋成痎疟,此亦邪气伏藏于上,与阳气不收之义相同。但四时皆论脏气自逆,而不涉外淫之邪,是不当独以夏时为暑病也。

高士宗曰蕃,蕃衍。秀,荣秀也。夏时从生而长,则蕃衍矣。既长而盛,则荣秀矣。天地气交者,天气尽施于地,地气尽腾于天。万物华实者,华美成实也。人体夏时之气而调神,当夜卧早起,以遂其长,无厌于日,以厉其心,夏日最长而无厌,则心气清明,故使心志无怒。无怒,平和也。心志平和,则凡华英者,皆使之成秀矣。华英成秀,则气机充溢,故使气得以疏泄,若所爱在外者然。凡此,皆所以遂其夏长之气。故曰此夏气之应,在人为养长之道也。若逆之而不养其长,则伤心,心伤则夏无以长,故至秋有阴寒之痎疟,而奉收者少。秋无以收,冬何以藏,故冬至重病。是知养夏长之气,不但为秋收之基,且为冬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