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1892—1996)
朱屺瞻,生于1892年5月27日,祖籍江苏太仓浏河镇,后定居上海。幼年受塾师影响,九岁开始摹写兰竹和山水。1908年,入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就读,得表叔——著名学者唐文治先生指点,后立志从艺。1912年瞒着家人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习绘画,翌年受聘任教。1917年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潜心钻研中外美术,积极参加诸多中西美术团体的画会活动,踊跃参加美术展览,成为当时有影响的画家。抗战期间,屺瞻先生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气节,拒不参加一切敌伪组织的活动,筹资守护国宝。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以巨大的爱国热忱,在战争甫歇之际,不顾肺疾,冒着彻骨严寒奔走于各地战场作油画写生。当年7月举办“朱屺瞻淞沪战迹油画展”,讴歌正义,激励民众,参观者摩肩接踵。这是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个展,亦是国内第一个专题油画展,意义深远。1936年与徐悲鸿、汪亚尘等发起组织“默社画会”。1937年多幅国画油画入选全国美展。1939年在沪举办“五人联合油画展”。1946年上海美术会成立,当选为监事。1947年被推选为“中国画会”候补理事。
朱屺瞻先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自奉节俭,却将大量的家产投入了艺术教育事业。20世纪初即受聘执教于上海图画美术院,还当选为江苏省教育研究会干事。1928年与同人兴办“艺苑绘画研究所”。30年代受聘为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与校董,出资创建“新华艺专绘画研究所”,兼任研究所主任与导师。这个研究所作为一所处于实验阶段的研究生院,体现了屺瞻先生的教学理念与治学方法。后来他还专门赴日考察日本的美术教育。抗战期间在家乡太仓创办“乡村改进社”,并为家乡贫困学子提供大学贷金和中学生助学金。孤岛时期,为抵制日伪对教学事业的控制,新华艺专教职员集体离职,他才离开教育岗位。20世纪80年代,荣誉性地受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兼职教授、交通大学美术教研室顾问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屺老当选为上海首届文代会代表。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和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同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其时,他不顾年高路遥,深入工矿农村与名山大川,画了一批现实题材的作品。1962年举办了“朱屺瞻画展”,并在上海、南京、西安巡展。
屺老早年倾心于青藤、八大和石涛。在接触西方绘画后,对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尤为醉心。他历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八十五岁高龄以世人罕见的胆魄成功进行耋年变法,开创艺术新生面。其融汇中西、色彩绚丽、淋漓酣畅的崭新风格,凝聚着深厚的民族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精神,令人耳目一新。1981年他先后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举办了九十岁个人画展,在美术界引起巨大轰动。同时,完成了反映个人学术思想和审美理念的论著《癖斯居画谭》。年届百岁,荣获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以强劲的爆发力和五年一次的速率,相继推出了九十五岁、百岁、百又五岁画展,每次都以全新的作品面世,创造了美术史上的奇迹。
屺老的艺术成就越到晚年越臻辉煌。1983年,应美国旧金山市政府之邀,为旧金山国际机场创作巨幅《葡萄图》。九十五岁高龄时再度越重洋访美,应邀在纽约、休斯敦等地讲学。百又五岁时,英国大英博物馆与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分别举办了屺瞻先生的个人画展,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祖国优秀艺术传统做出了积极贡献。
“画图要从己,做事要顾人”是他的人生格言。他躬身践行“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于艺术无怨无悔、孜孜以求,对人谦虚仁爱,一片赤诚,赢得画坛“德艺双馨”的赞誉。
1996年4月20日,屺瞻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安葬于青浦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