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才女立传
——《镜花缘》
《镜花缘》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自它问世之后就众说纷纭。孙楷第先生把它称作灵怪小说,鲁迅先生把它列入“以小说见才学者”一类。小说家吴趼人说它是“科学小说”,大学者胡适说它是“妇女小说”。其实,这种分歧正好说明这部小说本身的丰富与复杂。
《镜花缘》共有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名叫李汝珍。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五十回写女皇武则天寒冬赏雪,令百花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抗,结果百花仙子及九十九位花神尽遭天谴,贬谪人间,为百位才女。百花仙子降生为岭南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因仕途不利,抛妻别女,与妻兄林之洋游历海外,观览诸国,历经奇险。后五十回写武则天大开女试,考选才女,花神托生的一百名才女都被录选,赋诗论学,弹琴游戏,大展其博学卓能。小说的主旨,用李汝珍自己在第四十九回“泣红亭主人曰”中的话说,是“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也就是说,是为天下才女立传扬名的。
今天看来,这部产生于清嘉庆年间的长篇小说,最富有特色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它领先于时代的妇女思想,一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博学多能。
胡适先生在《镜花缘的引论》中说:“《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在小说的第三十二回中,作者专门设计了一个女儿国,“用文学的技术、诙谐的风味,极力描写女子所受的不平等的、惨酷的、不人道的待遇”,让林之洋被选为王妃,使这个男子身受种种女性所受的苦痛。在黑齿国,自以为博学的多九公被小女子亭亭、红红问得目瞪口呆,造出了一个女子教育相当发达的乌托邦。在两面国,又借强盗压寨夫人之口,提出惊人的妇女贞操之论。作者还以史实为依据,充分发挥创作天才,让武则天开办男女平等的选举制度,使女子得以堂而皇之地参政。这种明确提出男女平等、尊重妇女基本权力的思想在当时是极为可贵的。同时,李汝珍还通过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反对八股取士,主张读书人要知书明理、博古通今;他反对风水迷信、铺张奢侈,主张明智现实、节约简朴等等,表现了一个通达的知识分子的眼光。
《镜花缘》一出,最为时人称道的,是作者的博学。李汝珍的朋友许乔林称之“枕经史,子秀集华;兼贯九流,旁涉百戏”。书中所写的海外诸国如君子国、女人国等,都源自《博物志》、《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所见的奇风异俗、奇花异草也都有来历。至于对才女们聚宴显能的描写,更令人叹绝,凡诸子百家、人物花鸟、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双陆马吊、投壶蹴鞠等等,无所不有,且无所不精。书中所载的药方就一直为人称道,甚至还被选入医书中。
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学术著作。李汝珍在小说中连篇累牍地炫耀才学,极大地破坏了文学的意趣,人物的命运被挤到了次要的地位,当然不会有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这也是这部小说最失败的地方。
当然,李汝珍自己并不以为然,“以小说见才学”,正是他刻意为之、津津乐道的。李汝珍,字松石,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他大约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道光十年(1830)去世。李汝珍从小就聪慧颖异,好读书,但不屑于章句帖括之学,反而对各类杂学大有兴趣,像琴棋书画、星卜象纬、博弈杂戏之类,一学就会,是个博学多才之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师从精通乐理音韵的凌廷堪受业,“论文之暇,旁及音韵”,几年后,便完成了他的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为他带来了较高的声誉。大概在此书完成之后,李汝珍便开始专心创作《镜花缘》,前后三易其稿。到嘉庆二十二年(1817)冬,《镜花缘》正式定稿。
《镜花缘》完成后不久即付梓,有江宁桃花镇坊刊本,为今见最早刻本。同年又有苏州原刊本,甚精。此次出版,我们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考了张友鹤校注本。特此说明。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