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转受统章第十四
【题解】
本章论丹道退阴符之候。
自外丹言之,于加热鼎器至于极盛之后,十六日,开始退火,作伏火而成其丹的前期准备工作;此时,月象巽卦,清晨没于天空西方之辛位,丹道以巽卦之象,以喻其减炭退火之候。二十三日清晨、平明时分,月亮运行至天空南方丙位,此为下弦之月,以艮卦象之,艮卦有覆碗之象,亦有止而不动之意,丹道以艮卦喻药在鼎中阴阳平平、如山之静止而不剧烈翻动。三十日,月没于天空东方乙位,坤卦本居西南、为阴,今没于东北阳方,以阴就阳,故有“东北丧其朋”之说。铅、汞得火交媾后,于此时可伏火,而小还丹成。如果要制作大丹,于前一月之功完毕后,还要添减药物,入鼎重修,月月循环,周而复始,周天火气足后,方能成就大还丹之功。
自内丹言之,月至十六日,光明乍亏,其象如巽,清晨没在天空西方之辛位,合于汉易纳甲法巽卦纳辛的道理,以人身火候言之,则为退阴符之初候,为阴符包阳、阳不得奔逸,性归于命之初之时;月至二十三日为下弦,光明半亏,其象如艮,清晨没在天空南方之丙位,合于汉易纳甲法艮卦纳丙的道理,以喻人身之中阴符下降至一半之候,为性归于命至于半之时。月至三十日为晦,光明尽丧,其象如坤,清晨没在天空东方之乙位,合于汉易纳甲法坤卦纳乙的道理,以喻人身阴符穷尽之候,一点阳魂全体敛入阴魄之中,为性返归于命之时。一月既尽,则阳又受阴之禅,复变阴为阳、成震之龙。其实,内丹于一息之间,便有月之晦、朔、弦、望四象:所谓上弦,即气之方息;下弦即气之方消;望即气之盈;晦即气之嘘,学者知之、行之,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自能体会《周易参同契》此说之精义。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1]。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2]。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3]。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4]。
【注释】
[1]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月亮于十六日后,阳始消退而阴始生长,月亮由圆乍变而为亏缺,如纯乾得坤一阴而成巽卦。清晨时分,在天空西方辛位出没,其象如巽,合于汉易纳甲法以巽卦纳辛之理。或谓十六日后,月出于天空东南巽位,运行至天空西方辛位,即为清晨、平明时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阳受阴禅、峰回路转之时。统,统领之意。十六日后,坤变乾一爻为巽卦,巽一阴爻生、伏于二阳之下,巽受乾统,故说“受统”。平明,清晨。
[2]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月亮至二十三日,为下弦,光明半亏,清晨时分,在天空南方丙位出没,其象如艮,一阳爻在上,二阴爻在下,合于汉易纳甲法以艮卦纳丙之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阴符下降至一半的时候。直,当值,即执行其职责之意。
[3]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月亮至于三十日为晦,清晨没于天空东方之乙位,光明丧尽,其象如坤,合于汉易纳甲法以坤卦纳乙之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阴符消尽阳火、阴符穷尽之时。经文“东北丧其朋”语出《周易·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或谓《周易参同契》于此借《周易·坤》之“朋”字以作“明”字用,“丧朋”即“丧明”之意,故此句他本或作“东方丧其明”、“阳路丧其朋”等等。
[4]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一月之内,阳长阴消各居一半,三十日共分为六节:自朔旦至初五日为第一节,月相主要表现为娥眉月,以震卦象之;六日至十日为第二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上弦月,以兑卦象之;十一日至十五日为第三节,月相主要表现为圆月,以乾卦象之;十六日至二十日为第四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下缺之凸月,以巽卦象之;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第五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下弦月,以艮卦象之;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为第六节,月相逐渐消尽,以坤卦象之。一月六节既尽,则日月合朔之后,阳又受阴之禅,循环重复如初,复变为震,继阴之体,而复生阳,震为龙,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说“继体复生龙”。节尽,指一月之终、六节皆尽。禅与,月终为阴、月初为阳,于下月之朔旦,阴让位于阳,即禅与之意。宋末学者俞琰对《周易参同契》将汉易纳甲与月相结合,以月相变化及其出没方位明丹道之火候有一详细考察。他认为,就一年来讲,春夏秋冬四季,昼夜短长各不相同,春夏一般昼长夜短,秋冬一般昼短夜长。通常情况下,如果值昼短夜长的秋冬季,太阳没于西方申位,月亮则现于西方申位而望于东方寅位;如果值昼长夜短的春夏季,则太阳没于西方戌位,月亮则现于西方戌位而望于东方辰位。因此,一年十二月之中,初三日所现之娥眉月,未必尽现于西方庚位,现于西方庚位者,其实是二、八月昼夜均平之时的月亮;而昼短夜长的秋冬季,初三日的月亮则现于西方申位;昼长夜短的春夏季,初三日的月亮则现于西方戌位。故一年中,初三日的月亮有时候现在庚位,有时候则现在申位与戌位。同理,十五日之月也未必尽见于甲。见于东方甲位者,也是二、八月昼夜均平之时的月亮。而昼短夜长的秋冬季,十五日的月亮则现于东方寅位;昼长夜短的春夏季,十五日的月亮则现于东方的辰位。故一年中,十五日的月亮有时候现在甲位,有时候则现在寅位与辰位。而且,由于日月合朔有先后,有大月与小月之区分,因此,上、下弦也未必尽在八日、二十三日,望、晦日也未必尽在十五日、三十日。《周易参同契》之所以谈月相变化,论月出没之方位、律历盈缩短长之法,只是取其象来说明丹道火候的进退,如一阳生即三日月生之震象,二阳长即八日月弦之兑象,三阳满即十五日月圆之乾象,一阴生即十六日月亏之巽象,二阴长即二十三日月弦之艮象,三阴足即三十日月没之坤象。丹法中,所谓“冬至”、“晦朔之间”等,皆以之比喻炼丹时阴极阳生之时,如以月言之则为月晦之夜,如以年言之则为仲冬之节,如此而已。继体,他本或作“继际”。
【译文】
月至十六日,光明乍亏,其象如巽,清晨没在天空西方辛位,合于汉易纳甲法巽卦纳辛的道理,丹道以之喻进阳火之后、退阴符之初候。月至二十三日为下弦,光明半亏,其象如艮,清晨没在天空南方丙位,合于汉易纳甲法艮卦纳丙的道理,丹道以之喻阴符下降至一半之候。月至三十日为晦,光明尽丧,其象如坤,清晨没在天空东方乙位,合于汉易纳甲法坤卦纳乙的道理,丹道以之喻阴符穷尽之候。一月既尽,则阳又受阴之禅,复变阴为阳、成震之龙,开始下一轮新的阴阳消长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