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统录章第十八
【题解】
本章说明丹道之理可与天道、治道之理相通。
自外丹言之,丹道炉火引天文星象如“文昌”等,主要为取象,因象以明其理。文昌调理阴阳众星。在丹道中,“文昌”或谓鼎炉,喻土;阴阳众星则代表水、火、木、金等药物,因水、火、木、金四者,皆可入于土灶中得到煅炼。或谓“文昌”为“北斗星”之辅星,喻炼丹之炉鼎,而“三台星”则喻为鼎脚之三足配合;旧说认为,炼丹炉鼎的形状与一般的鼎有不同之处,其上安装有斗形装置,下面方为鼎之身,再往下有三足配合,合而观之,其形状有似于北斗、文昌与三台之星,此鼎常常用于丹道文火烹炼之时,故以“文昌”主之。“文昌统录”于丹道言,则象征鼎内纳受天地万物之气,得火烹炼,生成种种变化。如果天运阴阳相乖,则春、夏、秋、冬四时失度,这就好比炼丹运符火之士于丹药调制、烹炼过程中,调适有过差则要有所规正,此谓诘责。因为道教修炼金液还丹,其秘在于铅、火,铅、火之用贯通于炼丹过程之始终,铅、火不真则所炼之丹难成;有如众星失其度,众星失度则阴阳相乖、四时失序。
自内丹言之,“文昌”喻为绛宫之天子,它统辖人一身之乾坤;“乾坤”喻阴阳,“文昌”有如心神,统一身阴阳之精炁,使之结而成内丹。道家有三丹田之说,其中之中丹田,有时亦称“绛宫”。后世认为,道家炼精化炁在下丹田,炼炁化神在中丹田,炼神还虚在上丹田,最后,粉碎虚空,炼虚合道。如此说来,中丹田之绛宫,乃丹道修持过程中的炼炁化神之所。绛宫亦有其主宰,谓之“绛宫天子”,此绛宫天子即为“文昌”,故“文昌”不过是对炼炁化神阶段修行人心神之功用的一种比喻说法。内丹众卦火符不失其度,则万化流通而圣胎增长,而此皆取决于修丹者一心之功。
文昌统录,诘责台辅[1]。百官有司,各典所部[2]。
【注释】
[1]文昌统录,诘责台辅:文昌乃统辖、总理之星,众星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二十八宿、乃至三台、辅星等,悉皆为文昌所管。如果阴阳顺时,则众星受文昌之统辖而周行不息;如果阴阳过差,则文昌诘众星之过咎,使之处正。关于“文昌”,《史记·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认为“北斗”之首“斗魁”上有六星如匡之形,覆于其上,此即是“文昌”或“文昌宫”。“文昌宫”六星如匡之形,成“天府”、“天宫”、“天庭”之象,为北辰天帝下面的辅弼之官居之之所,其功能为扬天之纪、执天之衡,主宰天之众星,有如人世间之丞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史记索隐》谓:“《春秋元命苞》曰:‘上将建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司命主老幼,司炎(疑作“司中”)主灾咎也。’”关于“文昌六星”,《汉书·天文志》与《史记·天官书》之说略有不同,其以第五星为司录、第六星为司灾。台辅,为魁下六星,因其两两相比,故曰“三台”或“三阶”。《史记集解》谓:“应劭引《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子之三阶: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不平,则稼穑不成,冬雷夏霜,天行暴令,好兴甲兵。”或谓“台”为三台星,“辅”则为北斗旁之辅星。统录,他本或作“总录”,大概有总辖、诘问的意思。
[2]百官有司,各典所部:其他众星,各有其职责,分掌其分内之事。例如,唐代天文书《神枢灵辖》就认为:柱史一星,主记过失;三公三星,主宣德化;九卿三星,主理万事;尚书五星,主纳言;谘谋、大理二星,主刑狱事;其余众星,各有其位。百官有司,泛指各级官吏与部门皆有其执事。典,掌管。
【译文】
文昌乃统辖、总理之星,三台、辅星等悉皆为文昌所管辖;如果阴阳顺时,则众星受文昌之统率而周行不息;如果阴阳过差,文昌则诘众星之过咎,使之处正。其他众星,各有其职责,分掌其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