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无为章第二十二
【题解】
本章阐明炼丹法象之大纲、神药之指归。
自外丹言之,上德指铅金、流汞所化之水,下德指鼎下之炉火;金水处鼎中,湛然常静,炉下之火则炎而常动。炼丹时,上鼎当要密固,方保药不失;下炉在烹炼中,为提升炉温,亦要采取密闭措施;收宫之时,还要“封炉”,故有“上闭”、“下闭”等措施。因鼎中之金水居上而有体位,故“上闭则称有”;炉火处下而无常形,故“下闭则称无”;炉下无常形之火气炎于鼎上,鼎中之金水则凝结成还丹。在这个过程中,鼎、炉的上、下两个口子起了关键作用,鼎上面口子的开阖主要与金水是否融化、凝结等事宜相关,炉下面口子的开阖则与炉火温度的高低直接相关。上、下两个口子的功能须要配合、相应,上鼎之金水与下炉之火气才能两相调和、顺宜,如此则还丹可成。
自内丹言之,“上德”喻修性,其体本静,无为而不烦智索;“下德”喻修命,其体常动,有为而自强不息。上闭则收视返听,闭塞其兑,此乃有为之功;下闭则潜心于渊默,筑固其灵株,此乃无为之道。上闭则性火交于下,而命水得以生成,故称“有”;下闭则命水升于上,而性火不散,故称“无”。元炁居下、元神居上,元炁用下德以奉上,元神居上德以御下;下德命门之肾水交于上德性中之心火,水制火以奉上,取坎填离,精化炁而有神,故“上有神德居”。元神守于玄宫,默默无为;炁腾于丹田、紫府,绵绵不绝,虚心实腹,虚上实下,则心肾相交,神、炁相抱,故说“相须”。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1]。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2]。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3]。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4]。
【注释】
[1]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德为水,下德为火;水在上湛然常静,有“无为”而“不以察求”之意;火在下则炎而常动,有“为之”而“其用不休”之意;水上火下,成水火既济,则可由后天坎、离复归先天之乾、坤。当然,历代注家对此句还有多种解释。如有谓上德之人安静虚无,法自然而无为;下德之人功不稍息,其有为之事不休止。或谓上德为修性,其体本静,无为而不烦智索;下德乃修命,其体常动,有为而自强不息。或谓“离”喻心炁而居上,其中玉液可为还丹而有益于人,故称“上德”;“坎”喻肾炁而居下,其中有金液亦可为还丹而有益于人,故称“下德”;玉液还丹,神守于玄宫而默默无为,即“上德无为,不以察求”;金液还丹,气腾于紫府而绵绵不绝,非借假炉灶而修为则不可得,故“下德为之,其用不休”。或借《周易》谦卦之《彖》“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之说,认为下部坤腹、玄关之中生起元阳,从身后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历阶而升,此为坤道之上德,其体本静,静则无为,听其自然,非人力能与,故“不以察求”;上部乾首之元神,注于坤腹、玄关,是为下德,乾道下济,乾体常动,动则有为,人力可以参与其中,无时可休止,故“其用不休”。处无为之时即以无为,在有为之时则用而不休。此句经文源出于《道德经》:“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三十八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
[2]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炼丹有上鼎、下炉,铅金、流汞所化之水居上鼎,火居下炉。炼丹时,上鼎当要密固,方保药不失;下炉在烹炼中,为提升炉温,亦要采取密闭措施而用之;乃至在收宫时,还要采取俗称的“封炉”,故有“上闭”、“下闭”之说。因鼎中之水居上而有体位,故“上闭则称有”;炉火处下而无常形,故“下闭则称无”。或谓上闭则收视返听,闭塞其兑,此乃有为之功;下闭则潜心于渊默,筑固其灵株,此乃无为之道。上闭则性火交于下,而命水得以生成,故称“有”;下闭则命水升于上,而性火不散,故称“无”。或谓元阳升上而闭固,因坤道上行,闭之得有形之水,故称“有”;元神下注而闭固之,乃乾道下济,闭之得无形之火,故称“无”。闭,关闭。
[3]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鼎炉中有金水,得炉火烹炼,火无形而金水有形,故上有、下无;丹道火候运四时、五行之气,以资养神胎中之金水,炼成还丹至宝,此即“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或谓元炁居下、元神居上,元炁用下德以奉上,元神居上德以御下;下德命门之肾水制上德性中之心火,水制火以奉上,取坎填离,精化炁而有神。
[4]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鼎、炉有上、下两个口子,鼎上面口子的开阖主要与金水是否融化、凝结等事宜相关,炉下面口子的开阖则与炉火温度的高低直接相关。鼎中金、汞得火气相蒸、历历有声,如龙吟、虎啸;铅、汞在鼎内,混融、相须,上、下两个口子的功能须要配合、相应,水火之气才能两相调和、顺宜,如此则还丹可成。穴,他本或作“窍”。金气,他本或作“吟气”、“有无”。须,他本或作“胥”。
【译文】
上德为水,下德为火;水在上,湛然常静,有“无为”而“不以察求”之意;火在下,则炎而常动,有“为之”而“其用不休”之意。炼丹有上鼎、下炉,铅金、流汞所化之水居上鼎,火居下炉,炼丹时上鼎要密固,方保药不失;下炉在烹炼中,为提升炉温,亦要采取密闭措施而用之,在收宫时还要“封炉”;鼎中之水居上而有体位,故“上闭则称有”;炉火处下而无常形,故“下闭则称无”。炉火虽无常形,却能烹炼、资养上鼎中之金水,炼之使成还丹至宝。鼎、炉有上、下两个口子,鼎上面口子的开阖与金水是否融化、凝结等事宜相关,炉下面口子的开阖则与炉火温度的高低直接相关。鼎中金、汞得炉下火气相蒸、历历有声,如龙吟、虎啸;铅、汞在鼎内,混融、相须,故上鼎、下炉两个口子的功能须要配合、相应,上鼎之金水与下炉之火气才能两相调和、顺宜,如此则还丹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