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中华传奇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少蓄五岳之志

晚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旸(yáng)岐村的徐家大院,刚刚完成了一次分家,徐有勉分得了作为家中学堂的湖庄书屋。没多久,徐有勉喜得一子,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大儿子弘祚已经二十一岁了,对这个晚来的儿子,徐有勉与妻子王孺人都格外珍视,他们给儿子取名弘祖,小名祖儿。

祖儿长大成人后,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有一次去拜访隐居佘山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陈继儒,两人一见如故。他们同游佘山,只见四野寥阔,满天霞光,陈继儒说:“我送给个别号吧,叫霞客,希望你无论走到哪儿,都有霞光照耀。”后来人们都叫他徐霞客。


徐霞客七岁的时候,徐有勉花了大价钱,为他聘请了一位以教学严谨而远近闻名的塾师吴先生。

吴先生对祖儿管教十分严苛,若背不出课文,就拿戒尺抽打手心。

祖儿被先生打手心是家常便饭。他对记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喜爱窗外那棵老樟树,上面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很热闹。

看到儿子的小手心被塾师用戒尺打得通红,母亲王孺人不依。

王孺人疼爱祖儿,有个重要原因,祖儿是老来子。王孺人四十二岁时,才怀孕生他。如今,老大已成家,老二才上私塾。所以,祖儿成长的每一步,王孺人都特别关注。

其实,王孺人看到祖儿的小手心被打得通红,已有好几次了。打祖儿的小手,就是在打她的心。王孺人本想对塾师说点什么,却一直忍着。今日祖儿的小手心比往日还要红肿,她再也忍不下去了。

王孺人对塾师说:“吴先生,祖儿那么小,怎么可以打他手心?”

对于王孺人的质疑,塾师有些诧异。打手心是塾师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得到众多父母认可。

塾师回答:“自古道,棍棒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孩子不打不成器。”

王孺人说:“娇生惯养、纵容溺爱固然不可。但学童年幼,顽劣乃是天性,《论语》中也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学童学不好,老师也要反省,课徒方法是否得当。”

东家话说到这份上,这位以严苛著称的塾师,无法再教下去,只得请辞。


徐霞客的第二个塾师,大家都称他季先生。

这位季先生带来个幼童,五六岁的样子。刚来旸岐村时,季先生抱歉地对徐有勉说:“老爷,这是我娃,小名良儿。您放心,他很乖,就让他坐在旁边听听。”

徐有勉看那孩子,木讷,笨笨的样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说:“季先生客气了,这是小事,无妨,让他和弘祖坐在一起听课。”

季先生果然不俗。为让徐霞客安心听课,他采取非常手段,将“四书”“五经”与《山海经》《水经注》等闲书放在一起,错开教学。全新课徒法果然奏效,徐霞客不但认真听讲,而且听得入迷,津津有味。

一次,师生二人讲读《山海经》。徐霞客问:“书上那些,都是外地仙山。我们这里也有仙山么?”

季先生说:“有啊,怎么会没有呢?我带你去看。”

正是春日。季先生带着徐霞客和良儿,从学堂走到户外,徐霞客觉得一切都很新鲜。离家不远,有座胜水桥,立在桥上,可览旸岐村全貌。此桥原是木桥,后徐有勉改成高高的石拱桥。

师生登上胜水桥,桥下好大一条河。不远处大小山峰,连绵数十里。季先生指着最近的一座山说:“此谓花山,白雾缭绕,这就是我们旸岐村的仙山。”

全新课徒法果然奏效,徐霞客不但认真听讲,而且听得入迷,津津有味。

徐霞客十分好奇,问:“花山上有神仙么?”

季先生神秘地说:“轻点声。那么好看的山,怎么会没有神仙呢?”

那天,师生从胜水桥回到书屋,兴致很高,热烈地谈论着仙山的故事。季先生告诉霞客:“那花山上住着仙人,能从这山飞到那山,还能呼风唤雨。每天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仙人就在整个村子里游荡,捉拿恶人。”

晚上,徐霞客瞪大眼睛,他在想,仙人是否进到村里了?等着等着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季先生急匆匆来找徐有勉夫妇,说徐霞客一直没到学堂来上课。

一时间,徐府上下炸了锅,找遍各处角落,也未见徐霞客人影。最后,可能意识到事态严重,躲在树下默不出声的良儿感到害怕,他告诉父亲,徐霞客到花山找仙人去了。

尽管还未走到花山就被徐府赶来的仆人们捉了回去,可徐霞客已经明白:学堂外面,原来还有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就像行走的大路,从胜水桥一直走,路就一直向前延伸,每走一段,都会遇见新鲜光景。

良儿寡言少语,读书认真。此后,他多了个任务,霞客到哪里,他就跟在后面,远远看着,如果他再次外出找仙人,要立即报告。

几十年后,那个叫良儿的幼童,与徐霞客情如兄弟,并承父衣钵,成了徐家的塾师,为徐霞客的几个儿女讲课。更重要的是,徐霞客临终前,将倾注一生心血的六十万字日记手稿,托付他整理。他叫季梦良。


徐霞客十五岁时,从旸岐村去江阴城参加过一次县学考试。答卷洋洋洒洒,十分顺利,没有想到放榜时名落孙山。徐霞客十分郁闷,决定去江阴名胜黄山寺散心。

黄山寺位于城北四里处。徐霞客登上黄山峰顶,极目远眺,万顷碧空之下,浩荡无边的长江一泻千里,奔腾东去。徐霞客不由发出一声喝彩:“好一条大江!”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徐霞客激情澎湃,考试落榜的烦恼,早抛到九霄云外。

徐霞客的喝彩声,引来一个人。此人四十岁左右,面带微笑,对徐霞客说:“如果我没猜错,此次县试,相公考得不理想啊。”

“惭愧。先生如何知晓?”

“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县试的学子,此刻必定兴高采烈,在城中酒楼欢庆。只有落榜之人,才会到这江边落寞的黄山寺,思考今后的人生。其神情必然忧郁,落落寡欢。”

徐霞客见自己的心事被人家看得如此透彻,暗自惭愧。

中年人笑道:“考不上又如何?我当年也没考上。人生苦短,大丈夫活在世上,一辈子若为考试所累,岂不悲哉,岂不惜哉!你看天地江山如此广阔,什么功名仕途,不过烟云。”

徐霞客第一次遇到如此洒脱之人,十分好奇,问道:“没有功名,又如何人生?”

“一辈子为功名所累,还是踏遍万水千山,去寻觅活着的意义?面对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困惑。”

徐霞客越听越觉得新鲜,后来才知道,眼前潇洒之人,正是江阴著名诗人许学夷前辈。

徐霞客问道:“前辈,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困惑?”

许学夷望着江水,目光深邃,对徐霞客说:“其实,解决人生中很多困惑和难题的答案,都在路上。当你走上一条路,就会忘记身后熟悉的世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冒险之旅,无论是怎样一段旅程,你都会得到所有的答案。”

在路上,多么新颖的想法啊。徐霞客心中豁然开朗,想起童年时去花山寻找仙人,从那时起,自己就已在路上了。

许学夷说:“你看对岸那座小山,叫孤山,千百年前,这片地域还是汪洋大海,孤山就一直在大海中。沧海桑田,它至今仍立在那里。还是杜工部看得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可不要辜负了这亘古的江山,不要辜负了永恒的大地。”

徐霞客受到许学夷的启发,他说:“终有一日,我将走在路上,我想踏遍三山五岳,我要穷江河之渊源,寻山脉之经络。”

许学夷深为赞许。两个落榜之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之交。他们曾数次前往太湖、苏州、无锡等地,进行过一些短途旅行。

通过观察,许学夷觉得徐霞客虽无意科考仕途,但他胸怀五岳之志,更可贵的是,许学夷在他身上,发现了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这让他很满意,并由此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

后来,许学夷将爱女许心慈嫁给了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