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无论古今中外,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关系之间和谐的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人与人之间所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研究我国历史时期包括两宋的生态环境变迁史,就是希望找到并总结中国历史上人们长期追求“天人合一,动静随宜”或“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有益经验与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积极价值的学术成果。古人言,“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如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就有志于从事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变迁史方面的学术探索,随之也自觉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一研究领域,期待能在这一具有勃勃生机的学术园地有所收获。近20年来,虽然在这方面的成果至今屈指可数,但我们完全依靠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手段,辛勤耕耘,总算是尽心尽力了。1995年,我们开始撰写的《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一书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999年,本书如期完成,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认为,该书就是我们从事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研究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开展中国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近些年来,我们仍然主要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其中有些想法一直萦绕于脑海,有的甚至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如有关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环境史的定义及其分歧、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生态环境史学研究的缘起与重要成果、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的时空界限、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两宋生态环境变迁状态的基本评估等学术界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期望借此机会在这里谈些不一定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并殷切地期盼得到学术界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