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2),颠沛必于是(3)。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5)
【注释】
(1)恶(wū):怎么。
(2)造次:匆忙,急迫。
(3)颠沛:流离失所。
【译文】
君子如果失去了仁,怎么成就自己的声名呢?君子连一顿饭的工夫也不会违反仁,即使在紧迫的时候也不会忘掉仁,就是在流离失所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办事。
【解读】
《荀子·大略》中说:“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且,临患难而不忘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意思是:君子虽然被贫穷所困厄,但不会失去他的德行与信仰;虽然劳苦困倦,但不会因此而做事敷衍;即使灾难临头,也不会忘记平时所说的话。不到寒冬,就显不出松柏的耐寒;不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就显不出君子的节操,君子没有一天不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在儒家看来,这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仁”。
唯有在逆境中,才能真正检验出一个人的本性。以仁义为人格期许的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随外物的变化而改变内心的坚守。当然,要想成为君子,需要自我砥砺修炼。向高处立志,向低处力行,一日三省,自当有成。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