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铠甲都有哪些种类
古代的铠甲,从材质上来说,分为皮甲、金属甲、棉甲、纸甲、藤甲、木甲等等。藤甲、木甲是比较原始的铠甲,除了上古时代出现过之外,很多少数民族军队都曾经穿过这种铠甲。先秦时期皮甲是铠甲的主流,而秦汉以后金属甲(主要是铁甲)则成为军队中最主要的装备。棉甲和纸甲比较轻便,对于远距离射来的力道不大的弓箭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不过也有人认为,棉甲还有一些实用价值,而纸甲最多是检阅军队时摆摆样子用的。
从铠甲的外形以及制作方法上,又可以分为扎甲、鱼鳞甲、锁子甲、板甲。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应用于金属铠甲。
扎甲就是将长方形的甲片用皮条、绳索等连缀起来制成的铠甲。大部分的皮甲都是扎甲,而早期的金属铠甲也属于扎甲。扎甲的使用时间很长,宋代步兵装备了一种“步人甲”,重达七十斤,防御力很强,是扎甲发展的顶峰。
鱼鳞甲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扎甲。鱼鳞甲也是由小块甲片编缀而成,但是甲片之间互相重叠,状似鱼鳞。与扎甲相比,鱼鳞甲与人体的贴合度更好,而且防护能力(尤其是对于箭矢的防御能力)也更强。但是鱼鳞甲的重量也要大于扎甲,而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所以在军队中往往是只有军官才能装备。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掘出的铠甲来看,那个时候的皮甲在制作时已经注意将甲片进行简单的叠加,以增强防护力。汉代出现了铁制的半身鱼鳞甲,重量可达二十多公斤。魏晋至隋唐鱼鳞甲的地位有所降低,而唐代以后又成为军队中最重要的铠甲。
扎甲是铁制兵器时代最常见的铠甲形态,一直沿用到近代,这是1940年代仍被西藏军队使用的扎甲。
图中三位武将身着三种中古时代较为常见的铠甲式样,从左至右分别是鱼鳞甲、山文甲、柳叶(扎甲)。
锁子甲是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的一种铠甲。锁子甲与身体高度贴合,相比于其他的金属铠甲,重量也比较轻,是灵活度最高的一种金属铠甲。锁子甲对于刀剑的砍杀防御效果较好,但是面对长矛的刺击或者强弓劲弩射出的箭,它的防御力就比较差了。三国时期的史料就出现过锁子甲,不过从两晋时期的资料来看,这种铠甲大概是从西域流传过来的。锁子甲制作费时费力,在中原军队中装备数量一向较少。《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穿的铠甲,就是锁子甲。这种极具灵活性的铠甲正好和孙悟空的猴子身份相符,可惜的是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却都给孙悟空穿上了鱼鳞甲。
明锁子甲
唐代是中国铠甲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时期,一改秦汉时代的铠甲形式,代之以西域色彩浓郁的铠甲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宋明时期铠甲。这是从南北朝开始流行中国的明光甲的唐宋式样。
另外,在我国古代出现过一种独特的“山文甲”,甲片的形状像汉字的“山”字或“人”字。这种甲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比如各种雕像、画像等等。山文甲通过甲片的枝杈互相咬合形成铠甲,是一种介于鳞甲和锁子甲之间的铠甲。
板甲就是用大面积的整块金属组成的铠甲。考古发现证实,我国先秦时期出现过用几块大的青铜板连在一起制成的铠甲。魏晋到隋唐时期,盛行一种“明光铠”,就是前胸后背各有两块大型金属片来加强防护,其他部位则是扎甲或鱼鳞甲,由于金属片能够反光,所以称明光铠。按照唐代史书的记载,还有一种制式铠甲叫做“光要铠”,有人认为“要”同“耀”字,是一种能够护住躯干要害部位的铁板胸背甲,不过难以考证。欧洲在15、16世纪盛行的那种包裹全身的铁罐头似的铠甲,是板甲发展的顶峰。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板甲。
棉甲、纸甲、绢布甲等非金属铠甲,大多装备给不直接进行肉搏的弓箭手。沾湿的棉甲对于早期火枪具有不错的防护力,所以在明代装备了不少。清代八旗骑兵的铠甲,是一种在棉衣里面埋藏金属片的铠甲,可以说是扎甲与棉甲的结合。这种铠甲既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同时又对早期火枪具有较好的防御力。
北朝明光铠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