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红衣大炮”有什么突出之处
火药以及枪、炮等火器的故乡都在中国,但是中国火枪、火炮技术的发展却非常缓慢。明代前期,我国的火枪、火炮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到了中后期,则停滞不前,迅速被西亚、欧洲等地超越。
佛郎机
明朝军队很重视火器的作用,但是威力和射速一直是各种火铳的两大技术瓶颈。明代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者骚扰南部沿海,被明军击退,葡萄牙军舰上的火炮也被缴获。这种西洋火炮具有子母炮结构,一个母炮配4~9个子炮。子炮提前装好弹药,使用时轮流放入母炮发射,因此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明朝大量仿制了这种火炮,取名“佛郎机”(佛郎机是“法兰西”的音译,由于当时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所以把欧洲人大多统称为佛郎机)。
佛郎机的引进代表明朝火器技术已经落后,但同时也表明明代人并不排斥在技术领域向西方学习、交流。
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比较系统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一些西方军事技术介绍到中国。明朝军队通过传教士,向西方购买了一批用于战舰上的大型加农炮。据说是,这些火炮最早是从荷兰人手中买的,明代称荷兰人为“红夷”,故称“红夷大炮”。但是从史书记载来看,红夷大炮大多是在澳门从葡萄牙人手中买来的。
红夷大炮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炮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相比中国传统的口径大、身管短的火炮,它身管较长,而且炮壁从前至后逐渐加厚,药室部分最厚。为增加装药量、防止炸膛,炮身上还设置数道铁箍。红夷大炮一般长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达数千斤。
红夷大炮
包括红夷大炮、佛郎机在内的西式大炮被明军用于抗击后金的战斗中,与城墙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红夷大炮与传统火炮相比,装药量大、射程远、发射的弹丸重量也比较大。据史书记载,有的红夷大炮射程可远至十多里。参考同期的欧洲史料,我们知道这种记载是有根据的。
明军认识到红夷大炮的优越性,所以在不断从澳门买进的同时,也自己仿制。久而久之,红夷大炮的样式就成为了明清两朝火炮的标准样式。
红夷大炮虽然威力大,但是较为笨重,所以一般用来攻守城池,野战的效果并不好。红夷大炮被明军用于抗击后金的战斗中,与城墙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明末守卫宁远城的战役中,红夷大炮就发挥了巨大威力。
清朝建立以后,大量制造红夷大炮。因满清统治者忌讳“蛮夷”等字眼,所以便改红夷大炮为“红衣大炮”。红夷大炮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数次平叛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