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古代军事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什么是“十八般兵器”

中国的戏曲、评书中经常出现“十八般兵器”这个词。在民间,“十八般兵器”有两种概念:一是指十八种常用武器,二是指使用这些武器的技术,也就是“十八般武艺”。那么,所谓的“十八般兵器”到底指的是哪十八件武器呢?

在中国古代,“兵”这个字最早就是指格斗兵器,后来才泛指各种与军事有关的事物。西周时期,文献中有“五兵”的说法,指五种常见的制式兵器。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遴选出十八种常用武器,但是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统一称呼。后来汉末三国时期,对兵器又有了“九长九短”的说法。

两宋时期,民间有了“十八般武艺”的说法。这种说法后来盛行于元代,在元代杂剧中出现,并逐渐在民间被转化为“十八般兵器”。由于是产生于民间,所以能够列入“十八般兵器”中的武器,也是经常变动的,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对“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是: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见于《水浒传》第二回)。明代中期人的作品中,又把“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格斗)”列为“十八般武艺”。

明清两代,各种民间文学、戏曲、评书极为兴盛,产生了曲艺意义上的“十八般兵器”。屡经演变之后,弓、弩等远射兵器被排除在“十八般”之外,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说法,但仍然有两种。一种影响很大,即评书先生口中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具体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流星锤。另有一种影响力稍小,但是仍然可以在戏台上以及练武人的兵器架子上看到,即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很多近代武术家和武学门派,都承认这后一种说法。

无论是哪种说法最为权威,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元明清三代,所谓的“十八般兵器”,更多指的是习武之人所用的器械,代表的是一种武学文化。尽管这些武器都曾经出现在战场上,但是随着弓、弩等真正实用的兵器退出“十八般”的行列,“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也就远离了战场。也就是说,虽然在小说戏曲中,“十八般兵器”频频出场,威风十足,但实际上与军事领域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而在今天,“十八般兵器”常用来泛指多种技能,而很少用于确指兵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