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家世
段祺瑞被当时的人称为“段合肥”,他是合肥人么?
关于段祺瑞的祖籍,长期跟随在段祺瑞身边的胞侄段宏纲回忆说:“段氏祖籍饶州(今江西鄱阳),明朝末年迁来安徽,起先在英山县落户,后来迁至寿县,又迁六安县太平集迤北三里。”段祺瑞出生后才迁居合肥西乡城西桥大陶岗(今肥西县三十岗乡陶岗村)。故而,段宏纲说:“伯父于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祖居,后数年始随家迁至合肥乡间。他的祖父名佩,早年曾办团练以镇压捻军有功,官至淮军统领;父亲名从文,务农。”
最早给段祺瑞撰写年谱的吴廷燮,对于段祺瑞的家世介绍得很清楚:“唐太尉段忠烈王秀实三十八世孙也。二十三世祖讳璋,号芝山樵者,天性至孝,居父丧,寝苫枕块无殆容,有芝草生于墓前,事迹详县志,并《庐墓记》。九世祖讳本泰,清初由英山迁居寿州南乡保义集坊。曾祖讳友杰,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妣杨氏,赠一品夫人。道光中,迁居六安,再迁合肥。祖讳珮,字韫山,咸丰初,值洪杨之乱,与乡人刘壮肃公铭传、张靖达公树声、周刚愍公盛波、周武壮公盛传等联创团练;及淮军兴,又与刘壮肃公等隶李文忠公鸿章部下,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妣赵氏、曾氏,封一品夫人。父讳从文,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母范氏,赠一品夫人。”
其实,段宏纲和吴廷燮关于段祺瑞家世传承的描述都不够准确。段祺瑞祖籍在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瓦前寻村,现在那里还建有段氏宗祠。段秀实是段祺瑞的第四十四世祖,他是唐朝一位有名的将军,为抵御吐蕃人的进攻而转战西域,后因反对朱泚僭位称帝被诛杀,唐兴元元年诏赠太尉,谥曰忠烈。《旧唐书》记述段秀实少年时的一段经历甚是感人:“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到其二十三世祖段璋那里,也就是以“芝山樵”为号的那个人时,又因“天性至孝”被载入县志,此处所说的县志就是英山县县志,可见其祖上奉长至孝的良好家风。
从英山县迁居到安徽寿州的,不是段祺瑞的九世祖段本泰,而是其第十二世祖段宪伦;从寿州迁到六安的,是段祺瑞的曾祖父段友杰。段祺瑞的曾祖父为什么要搬家呢?据段祺瑞的女儿段式巽回忆:“段友杰妻把一碗羊肉送给穷人吃了,段友杰不依,一巴掌失手把她打死。当地人出于义愤打抱不平,段友杰理亏,不得不搬迁。”看来,段祺瑞的曾祖母还是很有爱心的,可他的曾祖父就有些过分了,这样的搬家原因也可算是够无奈的了。但段友杰却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人,才会被清政府“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
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我们用“佩”字,而不用“珮”字,是多数段祺瑞研究专家的一致意见)字韫山,是一位有军功的人。清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事于广西,很快就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段佩与同乡人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一起创办团练,助官军剿太平军。后来李鸿章的淮军兴起,段佩又入李鸿章麾下,“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段佩从一个粗识文字的农村青年,成为一名领取朝廷俸禄并受朝廷册封的淮军将领。不仅如此,段佩还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吴廷燮记述说:“先是有土豪刘枏、刘枢者,乘洪、杨之乱,为暴乡里,公祖韫山公仗义诛之。刘氏以惧韫山公从军于外,刘氏时谋报复,至是迁寿州炎刘庙以避之。”刘姓土豪仗着家大势大,横行乡里,欺压乡民,段佩看不过去便把他杀了。但是刘家毕竟在当地是大族,极有势力,于是,为躲避刘姓家族的报复,段家不得不搬到寿州炎刘庙(今寿县炎刘镇)。
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虽出身武将之家,却一直在家务农。“祺瑞之父尝租周氏之田,为之耕稼,治事勤谨”。“周氏”即是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系当地的大地主,段从文尚要租种周家的田地,可见段家的家境很一般。清同治九年(1870年),段从文在合肥西乡城西桥大陶岗买了一百多亩地,段家搬到合肥。那一年,段祺瑞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