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周易(精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两派六宗”说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中有这样一段话: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以互相攻驳。

就是说,在《左传》中所记录的那些占筮方法,大概还是古代太史占筮的传统方法。到了汉代,经学大师运用象数之学来进行说明,其方式、方法与古代的传统还比较接近。之后象数派中出现了京房、焦延寿的“京焦易”,建立了一整套的象数体系,《周易》一变而成为说明占验征兆的书;当易学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陈抟、邵雍这样的象数易学家,《周易》变成了以河图、洛书为根据而探究天地奥秘的书,想要穷尽天地造化,象数派学说越来越复杂,《周易》不再是一般民众能够明白和使用的学问。以上汉儒的占筮、京房和焦延寿的祥、陈抟和邵雍的“图书”之学,是由象数派演变而成的三宗;另一派则发展演变成为义理派三宗: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天才少年,名叫王弼,他一扫汉代易学庞大繁杂的象数学说,用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来解易,他认为《周易》重在义理,而不在象数。这一派发展至宋代出现了胡瑗和程颐这样的大家,用《周易》义理来阐明儒家的思想。后来又出现了李光和杨万里,用历史事件来证明《周易》中的儒家思想,于是又形成了义理派的三宗,这样就形成了易学史上的“两派六宗”。(两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就是以上列举的几位易学大家所代表的学宗。)象数和义理如同《周易》中的阴和阳,既相互攻讦,又彼此依附,既相反相成,又对立统一。

接下来我们会按照上述“两派六宗”说所列举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所涉及的易学家及其学说依次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