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论《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云:“《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27]作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汇集了典、谟、训、诰、誓、命诸文,是研究我国上古历史、哲学的重要依据。《尚书》同时又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称作《书经》,刘知幾目之为“七经之冠冕”:“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譬夫行不由径,非所闻焉。”[28]《尚书》以记言为主,记事为次,其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多采用想象、夸张、比喻、渲染、对比等手法,具有明显的文学性特征。因此,一向被认为是业已成熟的散文。
《文心雕龙》之《征圣》《宗经》《史传》等至少三十三篇论及了《尚书》,其余征引《尚书》原文、化用《尚书》事典、谈及《尚书》人物篇章者,则比比皆是,难以准确统计。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尚书》的地位和性质、《尚书》的语言特点、《尚书》的文学性特征及《尚书》对后世文学体式的影响等。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细致地从文学角度论述《尚书》者,非《文心雕龙》莫属。刘勰对《尚书》文学特征的描述和判断,对后世的相关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