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臺灣民眾漢字使用現況調查報告
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系
壹前言
一、“識正書簡”在臺灣
馬英九先生於2009年提出了“識正書簡”的概念,對於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的文字標準化議題,主張“閲讀及書寫時使用繁體中文的同時,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此一論述,引發多方高度關注。臺灣民進黨即表示反對馬英九先生的“識正書簡”路線,並針對此一議題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6%受訪者反對“識正書簡”之理念。民進黨明確表示該黨對此議題的反對立場,並表示除了政治立場外,也有文化傳承及藝術上的堅持;但接受少量手寫簡體字,反對全面使用簡化字。
面對民意的質疑,馬英九先生進而闡釋其理念爲:“提出‘識正書簡’的用意是他對大陸的建議,希望中國大陸13億人有機會親近中華文化,如此一來就可以古典書籍接軌。”然而,隨後因應2012年選舉之需要,其態度亦隨之調整,除下令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移除,並且呼籲臺灣民間不需要爲陸客特别提供簡體字的菜單或説明。此後,“識正書簡”之議題討論熱度,在臺灣便漸行冷卻。
二、臺灣學界的觀照
1994年9月28日—29日“第二屆漢字文化圈内生活漢字問題國際討論會”於韓國漢城召開。時任臺灣“中國文字學會”理事長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陳伯元(新雄)先生,應“韓國國際漢字振興協會”之邀請,以臺灣代表主題發言人的身份,發表論文。此次會議之主要議題,針對中文電腦軟體流通,希望在現行文字基礎上,研究出一種穩定字形式樣,訂定共文字形式,然後進行標準化與統一化,以便彼此之間互相溝通與資訊之交流。會議中並決議設立“國際漢字振興協會”,總部設在漢城,其餘參與國家,則在其國内設立分會,以便將來共同商訂漢字標準化與統一化。
陳伯元先生返臺後,於“中國文字學會”之下,設立“漢字振興小組”持續推動國字標準化工作。更進而呈文“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經李爽秋(鍌)先生與全體委員會議決定,毅然決定編撰《異體字字典》,以延續“教育部”推行標準字體政策之成功,及強化日後參與國際研訂漢字標準型式能量。歷經六年,《異體字字典》啟用,迄今仍爲華文世界最重要且詳盡的異體字資料庫。
此外,如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於2006年5月26日—27日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共同與會就“正體字與簡化字”進行全方位對話,以科學精神探討正體字及簡化字各自面臨現代化時因應挑戰的方式及相關議題。藉著學術辯論及交流,從深刻的對話中瞭解漢字形式與内涵及其未來發展的趨勢。會議由李爽秋(鍌)進行專題演講《簡化字面面觀》,兩岸學者分别就正、簡字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維進行意見交流,並就漢字資訊化的困境及因應,談如何建立漢字知識庫,並進而探尋漢字文化圈當前漢字的教學、應用現況,以及各自教學政策的差異及後續影響;文化傳承議題,則是從典籍重印到文字本身所承載之歷史内涵,以至於整體文化氛圍的感受,探討其時代價值以及文化傳承上的正簡優勢。
三、臺灣民間的關注
臺灣民間針對“書簡”議題較大規模討論乃在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期。時任“教育部”部長的杜正勝4月10日於“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答詢時公開表示“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簡體字可以並存”,並於後續接受記者訪問時補充表示:“教育部”要求學校教材與教師教學時,只能用正體字,但俗體字不等於簡體字,文字經過演變,難免有些約定俗成的俗體字,像是“台”灣的“台”、“体”育的“体”,這些被一般人看作是簡體字的俗體字,在臺灣廣泛通行,他不會要求要改過來。
此番質詢記錄正反映臺灣民眾書寫簡體字的頻率已高,引發相關關注與討論。最直接引爆點即爲大型升學考試測驗對書寫簡化字的評分標準。在分分必較的升學考試競爭中,書寫簡化字是否扣分,成爲考生與家長的關心重點。然而,面對社會大眾的疑問,臺灣教育單位方面也因認知不同而出現不一的態度。
時任“教育部”中教司長主管高中升學考試基測作文業務的陳益興先生説:“所謂約定俗成的字到底有哪些,學者至少要兩三個月到半年才能訂出來。”“考試要求公平,簡體字也是别字的一種。”“只要不是教科書上的正體字,就算是錯别字。”
但主管當年度大學學測國文非選擇題閲卷召集人、逢甲大學中文系主任謝海平則表示:“只要是大家習慣使用的字,而且字形變化不大,閲卷老師通常不會扣分。”但標準卻不一致。“像是臺北的‘台’、變化的‘变’、體育的‘体’等,一般都不會扣分;但如果是字形變化較大的大陸簡體字,像是學生很常用的中華的‘华’、廣州的‘广’,就會斟酌扣分,但不會嚴格到一個字扣一分。”
曾經多次擔任國文非選擇題閲卷召集人的臺灣大學中文系何寄澎亦主張:作文評分項目中有一項是“錯别字”,但没有明確規定簡體字要不要扣分。何寄澎説,考生如果寫錯别字,會酌予扣分,但如果是社會上使用很普遍、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或簡化字,像是學校的“学”,“閲卷老師會用比較開放的心胸看待,只要不離譜,不會刻意扣分”。但如果是不常用、變化太大的大陸官方簡體字,像是傑出的傑寫成“杰”、塵土的塵寫成“尘”,就會被當成别字扣分。
面對一個“教育部”两種評分制度的狀況,時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吴財順則表示:“學生最安全、最有利的作法,就是使用‘教育部’公布的國字標準字,也就是教科書上使用的字,至於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教育部’‘尊重評卷委員的意見’。”然而,何謂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有没有標準可循?時任中教司長陳益興説:“所謂約定俗成的字到底有哪些,學者至少要兩三個月到半年才能訂出來。”而後杜政勝先生進而指示“教育部”該年年底前訂出俗體字參考表。
綜上所述,臺灣人民對正、簡字的問題,其實思考已久,但目前可見論述多爲學者專家的討論,至於民間正、簡字的實際狀況並未見可參考的資料。極少數可見的民調數字,又因問卷本身之設計摻雜過多政治、意識等變因,未能反映明確參照數字。鑑此,澳門語言學會發起“兩岸四地漢字認知及使用狀況調查研究”,本文有幸參與此次會議計畫,共同進行兩岸四地民眾對正、簡體字的識讀狀況與相關觀念及態度的調研,希冀能就2013年臺灣民眾漢字使用現況提供一個客觀的調查報告。
貳 問卷調查基本資料
一、調查時間與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時間爲2013.07—08.15,調查的對象爲年滿16歲以上的臺灣民眾,共發出1000份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627份。將受訪者資料圖示如下:
*受訪者性别
圖一
根據圖一,受訪者當中女性共計383位,佔總數的61.08%,有244位男性,佔總數的38.91%。女性受訪者約佔三分之二,比例高出男性受訪者。
*受訪者年齡
圖二
據圖二,受訪者當中18歲以下的一共有12人,佔總數的1.91%;18—30歲的有431人,佔總數的68.74%;31—60歲的有183人,佔總數的29.18%;而60歲以上的只有1人。18—30歲近七成,加上31—60歲29%比率,已近百分百。是以,本次受訪者年齡結構主要爲臺灣的青壯年階層。
*受訪者學歷
圖三
在這份問卷中,根據圖三,受訪者當中小學程度是0人;中學程度一共有9人,是總人數的1.43%;大學程度的共有403人,是總人數的64.27%;碩士以上程度的有215人,是總人數的34.29%。
*受訪者職業
圖四
在這份問卷中,根據圖四,我們調查對象當中有367人是學生,佔總數的58.53%;有92人是教師,佔總人數的14.67%;有75人的職業是文職,佔總人數的11.96%;其他職業的一共有93人,佔總人數的14.83%。
二、調查方法
本論文以網絡爲問卷平臺,受訪者於問卷網頁填答以進行此次問卷調查,據此蒐集臺灣人民對正、簡字體的各種意見和看法,進而分析相關的數據,綜合調查結果,試以見出正、簡字體於臺灣的使用、認讀狀況與未來文字使用趨勢。問卷網頁平臺,截圖圖示如下:
叄 問卷調查内容與分析
本問卷調查的内容概分三大部分:
—— 問卷設計爲複(多)選題,其目的爲了解受訪者於日常生活接觸簡體字的主要途徑與管道,以及受訪者生活中接觸簡體字之頻率。因此,此部分的問題設計已先行預設管道來源與表示頻率程度的選項,同時希冀經由此部分問題,得以分析受訪者對簡體字的認知起點與程度。
——問卷的第二部分,採用複選和填空結合的調查形式,除了提供了選項以供受訪者選擇,平行另一方面設置“其他”一項,以供受訪者明確表達意見和看法,力求使受訪者對正、簡字體的觀點明確具體化。通過此設計,可進一步瞭解受訪者對正、簡字體的態度與評論(包括這兩種字體的優缺點等),以及受訪者對學習簡體字的態度。
——由於之前未有全面檢測此命題之相關問卷調查,在最後一部分,本問卷先抽取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百個簡體字作爲施測内容,而未用其他工具輔助挑選,以求確切地了解受訪者對簡體字這種字體的認知度,從而評估臺灣民眾對簡體字的認知程度。
一、問卷内容與結果分析
01.請問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哪種漢字形式?
圖五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體字的有615人,佔總數的98.08%,另外有12人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簡體字的,佔總人數的1.91%。换言之,在臺灣地區絶大多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以使用正體字爲主。
02.您認識簡體字嗎?
圖六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六,大致認識簡體字的人有199人,佔總人數的31.73%;認識簡體字的人有299人,佔總人數的47.68%;略懂一點簡體字的人有100人,佔總人數的15.94%;而完全不會簡體字的人只有4個人。總體而言,受訪者識讀簡體字的能力相當普遍。
03.您會寫簡體字嗎?
圖七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七,會寫簡體字的有89人,佔總人數的14.19%;大致掌握寫簡體字的人有135人,佔總人數的21.53%;略懂一點寫簡體字的人有335人,佔總人數的53.42%;完全不會寫簡體字的有47人,佔總人數的7.49%。與上題相較,近五成受訪者表示略懂一些,書寫簡體字的能力比讀識力低,符合文字讀寫常態。
04.您一般通過什麼途徑接觸簡體字?
圖八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八,通過學校接觸簡體字的有194人,佔總人數的30.94%;通過電視接觸簡體字的有127人,佔總人數的20.25%;通過網絡接觸簡體字的有501人,佔總人數的79.90%;通過報刊接觸簡體字的有117人,佔總人數的18.66%;通過書籍接觸簡體字的有398人,佔總人數的63.47%;通過手機訊息接觸簡體字的有70人,佔總人數的11.16%;通過字典接觸簡體字的有44人,佔總人數的7.01%;通過街頭廣告接觸簡體字的有80人,佔總人數的12.75%;通過其他管道接觸簡體字的有21人,佔總人數的3.34%。網路與書籍是受訪者接觸與閲讀簡體字的主要途徑。
05.您認識正體字嗎?
圖九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九,認識正體字的有147人,佔總人數的96.71%;大致認識的有4人,佔總人數的2.63%;略懂一點的只有1人,佔總人數的0.66%;完全不會的爲0人,佔總人數的0%。從此題中,可以得知受訪者對正體字的認識率十分普及。
06.您會寫正體字嗎?
圖十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十,會寫正體字的有136人,佔總人數的91.89%;大致掌握正體字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3.38%;略懂一點正體字的有6人,佔總人數的4.05%;完全不會寫正體字的只有1人,佔總人數的0.68%。從此題中,能掌握與大致掌握的人數比例高達95%,對比前題,可以推知受訪者閲讀與書寫正體字的能力均較高。
07.您一般通過什麼途徑接觸正體字?(可選多項)
圖十一
根據圖十一,在受訪者當中,通過學校接觸正體字的有305人,佔總人數的48.64%;通過電視接觸正體字的有306人,佔總人數的48.80%;通過報刊接觸正體字的有302人,佔總人數的48.17%;通過字典接觸正體字的有273人,佔總人數的43.54%;通過網絡接觸正體字的有323人,佔總人數的51.52%;通過手機訊息接觸正體字的有285人,佔總人數的45.45%;通過書籍接觸正體字的有313人,佔總人數的49.92%;通過街頭廣告接觸正體字的有158人,佔總人數的25.20%;通過其他管道接觸正體字的有6人。數字顯示受訪者日常生活中閲讀文字的管道平均而多元,且主要均以正體字爲主。
08.您曾就讀的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普遍嗎?
圖十二
圖十二顯示,在受訪者當中,曾就讀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爲普遍的有125人,佔總人數的19.94%;甚少的有285人,佔總人數的45.45%;未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有217人,佔總人數的34.61%。近八成的受訪者於學校學習歷程中,校方並未使用簡體字教材,但值得關注的是,已有近二成的學校,開始開放簡體字教材的使用。
09.您曾就讀的學校允許使用簡體字嗎?
圖十三
據圖十三分析,在受訪者當中曾就讀的學校完全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115人,佔總人數的18.34%;某程度上不允許(例如只可讀不可寫)使用簡體字的有328人,佔總人數的52.31%;只有考試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35人,佔總人數的5.58%;於作業上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47人,佔總人數的7.50%;曾就讀的學校完全不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152人,佔總人數的24.24%。臺灣學校中,雖多未使用簡體字教材,但面對學生使用簡體字的態度多採開放性態度,總比例已近七成。
10.您認爲臺灣教育界有需要改爲以簡體字教學嗎?
圖十四
在受訪者當中,認爲臺灣教育界需要改爲以簡體字教學的有15人,佔總人數的2.39%;認爲臺灣教育界不需要改爲以簡體字教學的有589人,佔總人數的93.94%;其他的有23人,佔總人數的3.67%。九成三的受訪者不贊同於學校進行簡體字教學。
11.您在臺灣哪些公眾地方曾經看過簡體字?(可多選)
圖十五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圖十五,在臺灣酒店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195人,佔總人數的31.10%;在臺灣旅遊景點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56人,佔總人數的56.78%;在臺灣公共場所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236人,佔總人數的37.64%;在臺灣食肆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124人,佔總人數的19.78%;在臺灣賭場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3人,佔總人數的5.26%;在臺灣政府機構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8人,佔總人數的6.06%;在臺灣學校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97人,佔總人數的15.47%;在臺灣交通工具中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72人,佔總人數的11.48%;其他的有125人,佔總人數的19.94%。自2008年7月18日臺灣正式開放大陸人民赴臺觀光後,依相關配套需求,一般觀光旅遊到訪之處便成臺灣地區主要可見到簡體字的公眾場合。其中旅遊景點成爲過半的受訪者的選項,而酒店(旅館)則爲次要場合。
12.據您所知,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相同的字多還是不同的字多?
圖十六
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相同的字多的176人,佔總人數的28.07%;認爲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不同的字多的451人,佔總人數的71.93%。逾七成的受訪者認爲正體字與簡體字有相當程度的差區性。
13.您認爲正體字和簡體字誰更優越?
圖十七
根據圖十七,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的有541人,佔總人數的86.28%;認爲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有8人,佔總人數的1.28%;没有意見的有78人,佔總人數的12.44%。近九成的受訪者主張正體字的文字讀用性能較爲優越。
14.您爲什麼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可選多項)
圖十八
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爲能展現書法藝術之美的有496人,佔總人數的79.11%;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爲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的有524人,佔總人數的83.57%;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爲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的有521人,佔總人數的83.09%;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爲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爲明確,便於理解意思的有556人,佔總人數的88.68%;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爲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的有504人,佔總人數的80.38%;其他的有24人,佔總人數的3.83%。
15.您爲什麼認爲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可選多項)
圖十九
根據圖十九,在受訪者當中,認爲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是因爲簡體字筆畫較少,結構簡單,書寫簡便的有254人,佔總人數的40.51%;認爲簡體字能減少文盲,增加識字率的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21%;認爲簡體字有利推廣,促進漢字學習的人有41人,佔總人數的6.54%;認爲簡體字能減輕學習負擔的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21%;選擇符合快速的社會發展,有利於促進國際交流的有50人,佔總人數的7.97%;另外有42人選擇了其他,佔總人數的6.70%。
16.您認爲正體字有何缺點?(可選多項)
圖二十
根據圖二十,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正體字書寫繁瑣,書寫速度慢的有378人,佔總人數的60.29%;認爲正體字筆畫太多,容易寫錯字的有166人,佔總人數的26.48%;認爲正體字字形複雜,不易辨别的69人,佔總人數的11%;認爲正體字會增加文盲,降低識字率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3.99%;認爲正體字不利漢字推廣和學習有49人,佔總人數的7.81%。認爲正體字只有港、澳、臺使用,難與其他地區溝通有209人,佔總人數的33.33%;選其他的共有77人,佔總人數的12.28%。
17.您認爲簡體字有何缺點?(可選多項)
圖二十一
根據圖二十一,在受訪者當中,認爲簡體字破壞了傳統漢字的美感的共有529人,佔總人數的84.37%;認爲簡體字筆畫太相近,容易混淆有467人,佔總人數的74.48%;認爲簡體字不利文化傳承的有442人,佔總人數的70.49%;認爲簡體字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有502人,佔總人數的80.06%;認爲簡體字同音假借、一字多義,容易造成混淆的有486人,佔總人數的77.51%;認爲簡體字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的有555人,佔總人數的88.51%;其他原因的有16人,佔總人數的2.5%。
18.您是否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打算?
圖二十二
根據圖二十二,在受訪者當中,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打算的有275人,佔總人數的43.86%;没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打算的有281人,佔總人數的44.82%;其他的有71人,佔總人數的11.32%。
19.您覺得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嗎?
圖二十三
根據圖二十三,在受訪者當中,認爲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的有66人,佔總人數的10.53%;不認爲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的有532人,佔總人數的84.84%;其他的有29人,佔總人數的4.63%。
20.您打算通過什麽途徑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
圖二十四
在受訪者當中,通過學校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107人,佔總人數的17.06%;通過電視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73人,佔總人數的11.64%;通過報刊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83人,佔總人數的13.23%;通過書籍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88人,佔總人數的45.93%;通過網絡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81人,佔總人數的44.81%;通過手機訊息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3.98%;通過字典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51人,佔總人數的8.13%;通過街頭廣告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33人,佔總人數的5.26%;通過其他途徑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53人,佔總人數的8.45%。數據顯示受訪者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主要途徑爲書籍與網路,各佔近五成的比例。
21.關於以下建議,請選擇你的看法:爲了方便全球漢字文化圈的交流溝通,同時爲了傳承漢字文化,在漢字文化圈推廣“認識正體字,使用簡體字”的政策,即“識繁用簡”。
圖二十五
根據圖二十五,在受訪者當中,很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263人,佔總人數的41.94%;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202人,佔總人數的32.21%;認爲推行“識繁用簡”政策一般的有116人,佔總人數的18.50%;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41人,佔總人數的6.53%;很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只有5人。逾七成的受訪者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
22.您認爲兩岸四地有没有統一文字的必要?
圖二十六
根據圖二十六,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的人有117人,佔總人數的18.7%;認爲没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的人有439人,佔總人數的70.13%;對統一文字没有意見的人有70人,佔總人數的11.18%。
23.您認爲文字的統一會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嗎?
圖二十七
根據圖二十七,在受訪者當中,認爲文字的統一會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的有180人,佔總人數的28.71%;認爲文字的統一不會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的有386人,佔總人數的61.56%;對文字的統一會否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没有意見的有61人,佔總人數的9.73%。
24.如果將來漢字統一,您認爲會統一爲哪種文字?
圖二十八
根據圖二十八,在受訪者當中,選擇簡體字的有68人,佔總人數的10.85%;選擇正體字的有430人,佔總人數的68.58%;選擇綜合兩種字體的精華的有80人,佔總人數的12.76%;對此没有意見的有49人,佔總人數的7.81%。
25.關於正體字與簡體字是否可綜其精華
所謂“綜其精華”,其實是在正體字的框架内吸收一些兩岸可以同時認可的簡體字,形成用字的共識。如果認爲正體字與簡體字可綜其精華,請儘量舉出一些例字,如體(体):
体、机、来、还、条、弯、与、挙、国、栄、声、远、数、写、虫、寻、发、辺、点、楽、覚、参、晋、気、说、触、万、龟、会、图、経、复、台、蛮、戦、渊、萧、実、観、関、湾、乗、参、譲、応、点、诊、长、号、否、听、炅、习、罚、门、么、区、无、动、压、对、时、云、书、県、园、欢、关、礼、从、网、尘、縄、电、済、号、过、说、龙、凤、変、边、义、聪、垒、风、为、气、恋、应、树、弃、后、乐、历、个、学、厂、广、爱、亲、开、画、两、这、丽、于、兴、奋、势、琼、叶、简、艺、举、实、处、权、饥、呵、几、种、众、华、医、双、乱、略
此題因爲開放式設計,回答率偏低,多數填答之簡體字亦多爲下題所列100常見簡體字。填答中多數反映個人意見,表示不願使用簡體字,附錄於後。
26.請從下列100個簡體字中勾出你認識或常用的字:
續前
續前
識用率超過八成的簡體字有4字(学、区、机、台),識用率超過七成的簡體字有“过、体、动、还、电、对、个、声、点、门、会、权、与、湾、万、压”等16字,識用率超過六成的簡體字有31字,識用率超過五成的簡體字則達48字。這100個常用簡體字中,於受訪者中識讀率低於五成的僅有“咀、夸、蜡、粮、洁、尘、币、厂”等8字。
二、結果綜合分析
通過是次的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如下:
1.在臺灣地區,過半的民眾認識簡體字,而大部分民眾只略懂得寫簡體字。
2.臺灣地區中,大部分民眾都是通過網絡和書籍這兩個途徑接觸簡體字。
3.在臺灣地區的多數學校很少使用簡體字教學,所以臺灣學生較少機會從學校接觸簡體字,因此也較少機會從小接觸簡體字。
4.在臺灣地區,有94%的人民認爲臺灣的學校無需改以簡體字教學,反映了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爲簡體字可能成爲臺灣的主流字體,也不希望孩子從小學習簡體字。
5.在臺灣地區,人們多能在旅遊景點和其他的公共埸所看到簡體字。
6.大部分在臺灣地區生活的人認爲,簡體字和正體字寫法不同的字較多,兩種字體在寫法上差别較大。
7.在臺灣地區,近九成(86%)的人認爲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主要的原因是: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爲明確,便於理解意思;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而他們認爲簡體字則有破壞了傳統漢字的美感,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這幾個主要的缺點。可見在臺灣地區,大部分人比較推崇正體字。
8.在學習兩種字體的意向上,有學習意願和没有學習意願的人各佔一半,可見雖然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同簡體字,但他們仍然認爲有學習簡體字的需要與動機,值得注意的是,絶大多數的臺灣人民不認爲學習簡體字是困難的。
9.在臺灣地區,大部分人認爲兩岸四地没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統一文字也不會促進兩岸四地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假使統一文字的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正體字。
肆 結論
縱觀漢字發展史,簡化與繁化本爲漢字演化之主要道路。如只從異體字的角度觀察,便易陷入簡化爲漢字演化的趨勢。然其實即使在印象中認爲簡化最嚴重的戰國時代,其實漢字亦一方面簡化,一方面也繁化。許錟輝先生即云:
文字的出現,旨在替代文語言的表意功能,單音節的詞語,在同音異義的時候,會構成表義上的混亂,因而演化爲多音節詞語。同樣情形,同形異詞的,也會構成表義上的混亂,因而增繁其筆畫結構,提升其表義功能,非僅不是缺點應是文字演化上的進步。
漢字繁化的目的,多是爲了提升原有字形表義、辨異的功能。以單音節词爲主的漢語,因其語音符號的同音比例相對高,需透過視覺符號的文字分化來輔助強化其表義與辨異功能。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漢學家蘇立群先生亦云:
如果拋開歷史,不談文明的持續性,單就理論上來説,繁體與簡化各具優勢:繁體筆畫多,組合複雜,但正於此,資訊也多,而且具有相當的邏輯性,字體平衡,優美;簡化字筆畫相對少,組合簡化,書寫速度會增快。但是缺點也明顯,由於資訊少,往往造成混亂,尤其是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這類的混淆就更爲顯著,如,凸發,突發;代表,戴表;軍齡,軍令;舞會,午會等。從美學的緯度而論-- 這方面中國的書法家與熱愛書法的人都有同感,即簡化字的字形缺少美感。
大陸目前通行的簡化字,簡化的時候,因注重筆畫的減少,正如許嘉璐先生所云忽略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字和字的筆畫結構的不同,它本身是一種區别性的特徵,筆畫減少後,區别的特徵減少,容易鬧混……第二個,忽略了漢字的書寫是一種藝術,有的字一改了之後,無論怎麼寫都不好看……這些都違背了漢字的規律。”
陳伯元先生於1995年任“異體字字典編撰委員”時,即主張:
中國大陸的簡化漢字,有些可視爲異體字,例如:乱、体、尽、杰等字可視爲亂、體、盡、傑之異體字,讲、进、无、从等字可視爲講、進、無、從之異體字。但是同音替代的余、云、丑、里、斗、谷、干等字,我們不可認爲是餘、雲、醜、裡、鬥、穀、幹或乾的異體字。因爲它們還有分工,並不完全相同。
陳先生以爲,面對正體字與簡化字問題,仍宜正視其文字功能分化的性質,如無分化功能的,則可將簡化字視爲當代的異體字。此次問卷調查中的常用100簡體字於《異體字字典》亦已完全收錄,此結果正呼應了伯元先生當初的思考。如前文所述,漢字文化圈中對於漢字標準化的議題,逾二十年的討論,已逐步形成共識。“識正書簡”之一議題,在臺灣民眾的意識形態上雖不贊同,然由於兩岸交流日漸頻繁,隨著文化交流,其識簡、書簡的能力已自然而然形成了。
伍 附錄
(一)問卷第25題填答記錄
*如果想要大陸人“識繁用簡”,那根本没必要再搞綜合精華。
*應該就是一些由字形本身演變與書法等所產生的字!
*數量很多!
*免談。
*看用途。
*正式場合,還是寫繁體,做筆記求快,可以繁簡夾雜。
*有些字,簡體的筆畫雖然少,但對於習惯寫繁體的我,還是不比較快。
*無論客觀或主觀皆認爲正體字才是綜其精華的根本。
*看得懂的正體字不需要被刪除,簡化不了的正體字更没有必要。
*就是以正體爲框架,簡化以不造成文字混淆,不會造成單字無法辨識(如:云=云?雲?),電腦繁簡無法轉换爲主!
*仍建議以正體字爲官方用字,其實有些字如“邊簡藝學舉實會動處權應對聽”等等,臺灣手寫時常用簡體字。
*簡體字形由中國書法而來,我認爲同時認可的字,不一定代表著是綜其精華,例如體這個字也是。
*正體字已是精華,不必再從精華中找出簡化過的文字。
*識得簡體字後,方知正體字之重要與不可更改。
*各地文化背景風俗民情大不相同,何要強人所難強調“統一”,不妨尊重各方文化,投其所好兼容地選擇性、多元化學習。
*此題無法回答,但想補充22 —24題:
(24題)字若要統一,依人性言,必趨於簡,實爲可惜。
(23題)英美語文同,文化卻異,則文字之統,未必與文化呈正相關。
(22題)兩岸四地文化發展殊異且久,已各自衍生出符合、特出於當地文化之字,故不應強求統一,否則亦爲可惜。
(二)臺灣民進黨“識正書簡”民意調查問卷内容
“識正書簡”及“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相關議題民調
民主進步黨民調中心今(11)日針對“識正書簡”及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等議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這份在6月10日晚間進行的民調,完成數爲708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爲±3.76%。
民調中心主任陳俊麟表示,最近馬英九一連串動作,嚴重逆反民意,包括兼任黨主席、推動識正書簡及政治酬庸的人事安排,使得最近民眾對他的施政表現,產生至少五個百分點的變化,不滿意度達到五成四。
*性别、年齡、分區加權數是依“内政部”公布之2009年1月份人口統計資料。
1.對於馬英九提出,爲了加速兩岸文化交流,打算推動“識正書簡”,有75.6%的民眾表示反對,贊成的有17.1%。即便是泛藍支持者也有六成七的比例反對書寫使用簡體字。
2.有51.2%的民眾認爲推動“識正書簡”是馬英九想要爲兩岸統一做準備,有32.1%的民眾不這麼認爲。其中,泛綠支持者認爲書寫使用簡體字是爲兩岸統一做準備的比例有76%;泛藍支持者認爲不是爲統一做準備的比例居多(50%>37%);中間選民則認爲是爲兩岸統一做準備的比例較高(48%>30%)。
3.有64.9%的民眾認爲馬英九會帶領臺灣走向統一,僅6.3%的民眾認爲是走向獨立,無意見的比例有28.8%。即便是泛藍支持者與中間選民也各有五成七的比例認爲馬英九會帶領臺灣走向統一。
4.有59.1%的民眾反對馬英九兼任國民黨黨主席,贊成的比例有25.0%。其中,中間選民反對的比例有55%,贊成的比例僅19%;即便是泛藍支持者也以反對馬英九兼任國民黨黨主席的比例較多(49%>44%)。
5.有53.7%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的施政表現,39.4%滿意。其中,有88%的泛綠支持者及56%的中間選民不滿意其表現,泛藍支持者則有70%滿意,28%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