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学会计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会计的基本业务

1.2.1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按财产与产权的关系、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等分类,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3所示。

图1-23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1)何为资产?

说到资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自己的房子、车子、人民币等等。由此可见,资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在会计领域,资产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我们先来看一下资产的专业解释,资产是指企业在已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中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从资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要想确定某项资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就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 该资源是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的;

定义中的“拥有”和“控制”是指:

拥有——企业拥有资产的所有权;

控制——虽然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但却能为企业所控制的经济资源。

② 该资源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条是说,就算企业拥有经济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如报废的机械设备。

③ 该资源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

案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租入机械设备一台,那么该设备到底属不属于企业的资产呢?这就要看它是以什么方式租入的。

如果该机械是以经营租赁的方式租入的,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租期较短,不是企业所拥有的,所以不属于企业资产。

如果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的,虽然也不具有所有权,但是租赁时间接近了该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可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如何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流动资产反之属于非流动资产:

满足条件:

预计会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持有的目的是为了交易;

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按其性质划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而非流动资产按其性质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何为负债?

一个企业有资产就少不了负债,负债的一大特点就是偿还性,从专业术语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在企业应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流出的现时义务。

从负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要想确定某项资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负债,就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满足条件:

① 该资源是否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 该资源预期是否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 该资源是否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如何区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流动负债:

满足条件:

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持有的目的是为了交易;

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予以清偿;

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日后一年以上。

流动负债按其性质分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按其性质分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等。

(3)何为所有者权益?

企业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及其所形成的积累。在会计中,所有者权益可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资本公积是指由企业非经营性因素形成的,不能计入实收资本的所有者权益。如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资本汇率折算差额、接受捐赠的资产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如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国家对这部分资金的来源、使用做了明确规定。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未做分配的净利润,是企业总利润与已实现利润的差额。

案例分析

甲公司2014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0万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50万元,2014年度亏损3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盈余公积3万元,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10万元,本年内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万元。计算该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计算:

所有者权益总额=150+(50-30)×(1-25%)-10=155(万元)

注: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和。

由上可总结得出,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① 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除发生减资、清算;

② 所有者权益无优先清偿权,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所有者权益;

③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④ 所有者权益金额的计量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间接进行的。

(4)何为收入?

人们工作多数时候是为了挣钱,那么赚钱就是收入。如卖菜的把菜卖完后,到手的钱就是收入。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通常来源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使用权。

按经营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饮食和运输行业提供劳务所获得的劳务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以外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收入。如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从收入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收入应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① 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会有经济利益流入;

② 被确认为收入的事项是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的;

③ 企业发生收入后可能导致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负债的减少,还有可能是两者兼有;

④ 收入可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何为费用?

费用就是企业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经营成本和非经营成本。用专业术语来说,费用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费用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的费用具有以下的特征:

特征:

①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利益的流出;

② 企业费用的发生可能导致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导致负债的增加,还有可能是两者兼有;

③ 费用可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按其归属与配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其中,生产(销售)成本是指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或销售商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6)何为利润?

利润通俗地讲就是将东西卖出去,扣除成本后剩余的钱。针对会计领域而言,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其他营业利润和营业外利润,即主业、副业和偶然所得。在这里要注意,企业的利润不等于收入。

从利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利润具有以下的特征:

特征:

① 利润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业绩,表明企业经营盈亏的情况;

② 利润的实现会相应地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净利润。其中,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以后的余额;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则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通常企业的日常收入扣除费用之后就是利润,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1.2.2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通过数学公式所做的概括性表述,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

(1)第一会计等式

该公式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也被称为静态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企业资产从一定的来源渠道取得,一种是投资者投入的,另一种是从债权人处取得的。前者是通过投资方式形成的权益,后者是通过借贷方式形成的权益。

(2)第二会计等式

该公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被称为动态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获取收入的时候,必定有费用的发生。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就是其利润或亏损。

(3)第三会计等式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陆续取得收入的同时也有相应费用的发生。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则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收入超过负债的差额就是净利润,利润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1.2.3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包含的全部项目,必须由该要素所划分的会计科目所涵盖,不允许遗漏或交叉重复。设置会计科目时具体要按以下的原则,如表1-2所列。

表1-2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和内容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为了登记企业中的经营业务,反映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会计科目不仅是复式记账的基础,还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② 会计科目不仅为成本核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更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一般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表1-3所列。

表1-3 常用会计科目

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范围有所变化,并不会消失。以前是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提取的,现在只是将其中营业税这一项提取,其他两项仍然存在,因此,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仍存在。

1.2.4 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而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账户通常存在于账簿之中,也就是说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存在的形式和载体,如果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其关系如图1-24所示。

图1-24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账户设置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如表1-4所示。

表1-4 会计账户设置时遵循的原则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连续记录会计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在会计核算中有以下意义:

意义:

① 会计账户能够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方便为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

②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③ 会计账户所记录的会计数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由于经济业务引起的各类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而会计账户相应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会计账户的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如表1-5所列。

表1-5 会计账户的格式

在实际工作中,科目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互相通用,不加区别。但是账户有自己特定的结构,该结构如表1-6所列。

表1-6 账户格式

在会计实务中,账户是根据以上的基本内容来设计账簿格式的。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可简化为丁字账户(或T形账户),丁字形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1-7所列。

表1-7 丁字形账户的基本结构

本期发生额是一个期间指标,它说明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本期增加额与本期减少额相抵以后的差额,再加上期初余额,形成期末余额。余额是一个时点指标,它说明某类经济内容在某一时日增减变动的结果。通常,账户的本期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上述各项金额的关系如图1-25所示。

图1-25 会计账户各项金额之间的关系

上式中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应当指出的是,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是记在账户的左方还是右方、账户的余额反映在左方还是右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类型。

在银行存款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账户,在T形账户两边填写对应的增减数额,如图1-26所示。

图1-26 银行存款T形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