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的猪饲料科学配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主要饲料原料及配方设计

第一节 猪饲料常用原料与应用

一、能量类原料

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低于20%、18%,消化能在10.46兆焦/千克以上的谷实类、糠麸类、草籽果实类、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以及乳清粉等,都属于能量类饲料原料。

(一)谷实类饲料原料

谷实类饲料原料通常是指无氮浸出物不低于70%、粗纤维含量在5%以内的禾本科作物的籽实。但部分谷实类原料除外,如稻谷粗纤维含量可达8.2%左右,粟粗纤维含量为6.8%左右。谷实类原料主要的特点有:蛋白质含量低,一般在8%~14%,且品质较差;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相对缺乏;钙少磷多,其中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不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有效能值高。

正是由于上述营养特点,谷实是动物的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原料,在配方中占50%以上。

1.玉米

玉米亩产高、能量高、粗纤维少、适口性好,再加上对于猪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较高而成为最重要的能量饲料原料,在配方中所占比例达40%~70%,素有“能量饲料之王”之称。

玉米籽粒分为种皮、胚乳(包括糊粉层在内)和胚(图2-1),种皮约占籽实重量的5%~6%,胚乳占80%~85%,玉米胚特别大,占10%~15%,糊粉层占籽实重量的8%~10%,在结构上属胚乳。

图2-1 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1)玉米的分类

根据籽粒性状特点和成分,其分类见表2-1。

表2-1 根据籽粒性状特点和成分分类

根据籽粒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紫玉米、红玉米、黑玉米、混合色玉米(含黄白色)。

黄玉米含直链淀粉多一些,也就是俗称的α-淀粉,动物体内一般都有α-淀粉酶,容易消化,所以黄玉米适合做饲料用;而白玉米或者红玉米则不同,含支链淀粉多一些,主要是β-淀粉,动物没有对应的酶,消化较差,不宜用于饲料配方中。同时不同质量的玉米应合理应用在不同的饲料配方中,需加强对玉米质量的控制。易造成质量事故的玉米如图2-2所示。

图2-2 易造成质量事故的玉米

(2)玉米营养特点

玉米为高能量饲料原料,消化能(猪)为14.27兆焦/千克,碳水化合物常在70%以上,以淀粉为主;含粗纤维少,仅在2%以下;粗蛋白质含量较低,约为7.5%~8.6%,主要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品质差且赖氨酸缺乏;粗脂肪含量高,通常为3.5%~4.5%,高油玉米大于8%,粗脂肪主要存在于胚芽中,粗脂肪成分主要是甘油三酯,构成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占59%、油酸占27%、亚麻酸占0.8%、花生四烯酸占0.2%、硬脂酸占2%以上。黄玉米胚乳中含有较多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

(3)玉米用量范围

玉米对猪的应用效果很好,但要避免过量使用,防热能太高影响背膘厚度。因玉米粒太硬、太干燥,20千克以内的小猪仍以细碎为宜,但粉碎太过则有诱发胃溃疡可能,至于大猪仍以粗食较佳。由于玉米缺乏赖氨酸,故任何阶段猪饲料均应酌量添加合成赖氨酸。

玉米一般用量,仔猪50%~70%,生长猪45%~70%,肥育猪45%~70%,怀孕母猪35%~80%,哺乳母猪35%~80%。

(4)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①适口性问题。玉米是猪饲料中较为重要的饲料原料。猪料一般用粉质玉米,尤其是乳猪料。猪嗅觉和味觉都比鸡发达得多,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脂肪酸等指标超标都会引起猪的适口性问题,尤其是母猪料更应注意控制玉米中的霉菌毒素,所以猪料对玉米要求高于禽料。

②新玉米使用问题。新玉米因为抗性淀粉含量大,水分含量高,能量偏低,容易发霉变质,直接喂猪后容易出现采食量增大、消化率低、易拉稀(尤其仔猪多见)、母猪流产或死胎等现象,所以不推荐使用新玉米喂猪。

③储存问题。玉米经粉碎后饲喂,粉碎后玉米面不可长期储存。因为玉米脂肪含量高,储藏时间过久易变质、发苦、口味变差。粉碎后15天用完为宜,而在夏天以10天用完为宜。

④添加蛋白质饲料。玉米中蛋白质含量低且质量差,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所以,必须适当补充蛋白质饲料,可在日粮中加15%豆粕,仔猪可加5%鱼粉。

⑤补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玉米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低,因此应在日粮中添加骨粉、磷酸氢钙以及硒、铁、铜、锌、锰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⑥添加维生素。玉米中维生素含量低,饲喂时必须添加畜禽用多维素。

2.小麦

小麦为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我国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4,仅次于水稻而位居第二,小麦主要由胚芽、胚乳、糊粉层以及麸组成,如图2-3所示。

 图2-3 小麦籽粒剖面图

小麦受季节、品种等影响,分类方式复杂,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按栽培习惯,可分为春麦区、冬麦区和冬春麦区。春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冬麦区包括黄淮、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等地区;新疆、青海等地区归入冬春麦区。

按栽培季节,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按籽粒硬度,可将小麦分为硬质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其截面呈半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软质小麦截面呈粉状,质地疏松。

按籽粒表面颜色,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白皮小麦。

小麦品种复杂,相互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易受赤霉病(图2-4)危害而导致呕吐毒素等污染。

图2-4 小麦赤霉病

(1)小麦的营养特点

小麦的有效能值高,其消化能(猪)为14.18兆焦/千克。主要特点是:粗蛋白含量高,达12%以上,居谷实类之首位;蛋白质品质较差,必需氨基酸不足;无氮浸出物多;粗脂肪含量低,干物质可达75%以上;矿物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谷实,磷主要为植酸磷,利用率低;非淀粉多糖含量占小麦干重的6%以上,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的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造成猪粪便变黏,消化率受影响。

(2)小麦用量范围

小麦用于肉猪饲料以粗碎为宜,太细影响适口性。但乳猪饲料,一般均用粉末状的面粉或高品质粉头(次粉),取其鲜度好,杂物少,且色白具商品价值。

小麦一般用量,仔猪10%~30%,生长猪30%~60%,肥育猪30%~60%,怀孕母猪30%~60%,哺乳母猪30%~60%。

(3)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小麦对猪的适口性好,根据饲料黄金法则——玉米+豆粕=饲料、小麦+木聚糖酶=玉米,添加以阿拉伯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可作猪的能量饲料,不仅能减少饲料中蛋白质饲料的用量(不影响猪的生长、生产性能),而且可提高肉质。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复合酶的选择。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进行。

②用量的选择。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此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肥育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10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为40%~50%,育肥猪为60%~100%。用小麦替代玉米要先以较小的比例进行,再逐渐增加小麦用量。

③粉碎及粒度的选择。用作粉料时不能粉碎得太细,过细导致太黏而影响采食量,还容易造成胃溃疡等不良影响。小麦喂猪时加工后适宜粒度为0.7~0.9毫米,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和饲料报酬,又能使饲料获得较好的流动性。

3.稻谷、糙米与碎米

稻谷为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亚洲地区栽种广泛。在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区,并且通常有两种方法分类,一是按稻米颗粒的质地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二是按栽培季节可分为早稻和晚稻。稻谷主要由谷壳、谷皮、谷胚、胚乳、糊粉层等组成(图2-5)。

图2-5 稻谷剖面结构

(1)营养特性

糙米是稻谷去壳后的产品,其粗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与玉米相似,色氨酸比玉米高,约为0.12%,亮氨酸比玉米低,约为0.61%,灰分含量少,B族维生素含量高,可以完全取代玉米。糙米即使用到40%也不影响增重,饲料效率高。肉猪采食后其脂肪比采食玉米的硬,但变质米对肉质不利,且影响适口性及增重。糙米使用细碎为好,通常糙米适口性优于其他谷类,精白米的效果又比糙米好。

碎米是稻谷在脱壳、碾米等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破碎米粒,按粒形大小分为大碎米和小碎米,大碎米是指留存在直径2.0毫米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小碎米是指通过直径2.0毫米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毫米圆孔筛上的碎粒。小碎米在饲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碎米的营养含量如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等变异很大,粗蛋白变动范围为5%~11%,无氮浸出物变动范围为61%~82%;而粗纤维含量最低仅为0.2%,最高可达2.7%以上。

(2)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糙米、碎米的营养价值接近玉米。但碎米价格较高,甚至比玉米价格高得多,在肥育猪及母猪中使用没有优势,但因无抗营养因子,无毒副作用,故一般在仔猪配合饲料中使用,用量以15%~20%为宜。碎米使用一定要注意质量,对其感官要求为呈碎籽粒状、白色以及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陈米不宜使用,小型养殖户可以委托有能力的实验室检验。

4.高粱

(1)营养特性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高粱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4%、粗蛋白9%、粗纤维1.4%、淀粉65%~70%。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高粱粗脂肪含量略低于玉米。

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为17.4%~71.2%。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多为植酸磷;维生素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高粱及其副产品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中国产高粱单宁含量较高。单宁具有强烈的苦涩味,使用高单宁的高粱,要限制用量,不要超过10%,以免影响适口性。

(2)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高粱作为能量供给源,可代替部分玉米,用高粱可取代肥育猪饲料中25%(深色高粱)~30%(浅色高粱)的玉米,饲养效果良好。在母猪饲料中,高粱可完全取代饲料中的玉米。在高粱型母猪饲料中加适量赖氨酸、苏氨酸,可取得良好饲养效果。若使用高单宁酸高粱时,可添加蛋氨酸、赖氨酸及胆碱等物质来缓和单宁酸的不良影响。

(二)糠麸类饲料原料

糠麸类饲料原料由果/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芽、颖稃纤维残渣等组成,为谷实经加工后形成的一些副产品,包括米糠、麦麸、玉米糠、高粱糠、谷糠等。糠麸成分主要受原粮加工工艺和精度影响,其中粗蛋白、粗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较高,但无氮浸出物含量低,故而有效能较低。因糠麸独特的结构和体积,具有吸水膨胀性强的特点,因此对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轻泻作用。

1.麸皮

麸皮,是指小麦经过面粉加工后的副产品,具有批间成分变异大的特点。由小麦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组成,消化能(猪)为10.5~12.6兆焦/千克,有效能值低,多数当做饲料使用,是养猪常用的粗饲料。

(1)麦麸的营养特点

麸皮属于中低档能量饲料原料,具有密度小、体积大、能值低的特点,常可用来调节日粮的能量浓度。粗蛋白含量高,一般为12%~17%;氨基酸组成比例较佳,含赖氨酸0.68%,蛋氨酸含量少;无氮浸出物较少;粗纤维含量约6.5%;灰分较多,所含灰分中钙少(0.1%~0.2%)磷多(0.9%~1.4%),钙、磷比例极不平衡,约为1∶8,但其中约75%的磷为植酸磷;铁、锰、锌较多;B族维生素含量高,含核黄素3.5毫克/千克、硫胺素8.9毫克/千克,集中在糊粉层与胚中。麦麸容积大,每升容重为225克左右,具有轻泻性,可通便润肠,是母畜饲料的良好原料。

(2)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①使用说明。麸皮质地蓬松,容积大,可调节日粮营养浓度和沉积性质。小麦麸粗纤维多,难消化,不宜用麸皮作仔猪的饲料。但对肥育猪可用麸皮,一般饲料中控制在15%~25%以内。麸皮最好与其他饲料如玉米、高粱等搭配使用,可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食滞。

②便秘与腹泻。麸皮质地蓬松,具有轻泻作用,适宜喂母猪,可调节消化道机能,防止便秘。但麸皮吸水性强,大量干喂也可引起便秘。麸皮易氧化变质,严重时影响猪的消化机能,造成拉稀。

③钙磷问题。麸皮营养成分中磷高钙低,在治疗软骨病或佝偻病时应提高钙的用量;磷过多影响铁的吸收,治疗缺铁性贫血应提高铁的补充量。

2.米糠

米糠是糙米精制时产生的果皮、种皮、外胚乳和糊粉层等的混合物,即除壳稻(糙米)加工的副产品,有效能较高,属能量饲料原料。其品质与成分因糙米精制程度而不同,精制程度越高,米糠的饲用价值愈大。同时因所含脂肪多,易氧化酸败,不能久存。

(1)米糠的营养特点

米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13%,赖氨酸含量高;脂肪含量高达10%~17%,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粗纤维含量较多,质地疏松,容重轻;钙(0.07%)少磷(1.43%)多,钙、磷比例极不平衡(1∶20),但80%以上的磷为植酸磷;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丰富,如维生素B1、泛酸含量分别为19.6 毫克/千克、25.8毫克/千克;含有较多种类的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高,约为9.5%~14.5%;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阿拉伯木聚糖、果胶、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含有生长抑制因子。

(2)猪应用注意的问题

①抗营养因子的消除。米糠中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生长抑制因子,但它们均不耐热,加热可破坏这些抗营养因子,故米糠宜熟喂或制成脱脂米糠后饲喂。米糠中脂肪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酸败,影响米糠的适口性,降低其营养价值,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全脂米糠不能久存,要使用新鲜的米糠,酸败变质的米糠不能饲用。脱脂米糠(米糠饼、米糠粕)储存期可适当延长,但仍不能久存,因为其中还含有相当量的脂肪,所以对脱脂米糠也应及时使用。

②添加量的选择。米糠在妊娠母猪前期用量为20%~30%,中期为30%~70%,后期为30%~50%;哺乳期30~60日龄仔猪至30千克前,宜在5%~15%,如果用量过多,仔猪不爱吃,并且会引起下痢;30~70千克架子猪,用量10%~20%;70千克以上肥育猪,用量宜在20%~25%。用量25%以内,其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用量超过30%,其饲用价值降低,猪开始挑食,食欲下降,皮肤松弛,并使肥猪的肉质降低。

(三)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

这类饲料主要包括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糖蜜、甜菜渣等。这类饲料干物质中主要是无氮浸出物,而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含量较少或贫乏。

1.甘薯

甘薯中粗蛋白含量低,以干物质计,也仅约4.5%,且蛋白质品质较差。我国国家标准《饲料用甘薯干》(NY/T 121—1989)以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规定粗纤维含量不得低于4%,粗灰分含量不得低于5%。甘薯多汁,具甜味,适口性好,并含有有机酸和酶,易于消化吸收。特别是对肥育猪和泌乳母猪,有助于促进脂肪生长和泌乳作用。但甘薯粉体积大,猪吃了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应控制其在饲料中的用量,在猪饲料中可以替代1/4的玉米。有黑斑病的甘薯不能喂猪,将甘薯切碎或打浆,拌入米糠或麸皮后饲喂效果好。

2.马铃薯

马铃薯块茎含干物质17%~26%,其中80%~85%为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少,粗蛋白约占干物质的9%,主要是球蛋白,生物学价值高。但未成熟、发芽、发青、腐烂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能使猪中毒,饲喂前,应将芽除掉,煮熟后饲喂。

3.木薯

木薯不仅是杂粮作物,而且也是良好的饲料作物,其块根可用作能量饲料。

木薯干(脱水木薯)中无氮浸出物含量高,可达80%,因此其有效能值较高。如消化能(猪)为13.10兆焦/千克,粗蛋白含量很低,以风干物质计,仅为2.5%;矿物质贫乏,维生素含量几乎为零。木薯在饲用前,最好委托有能力的实验室测定其中的氢氰酸含量,符合卫生标准方能饲用。若超标,要对其进行脱毒处理。在肉猪饲料中用量可达30%。

(四)其他能量饲料

其他能量饲料主要包括动植物油脂、乳清粉等,虽种类少,但在动物饲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油脂在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1)母猪应用问题

仔猪从出生便需要高量的乳脂,因此泌乳期母猪饲料添加大量油脂(5%以上),并于分娩前1周开始给饲,可改善初乳成分,增加初乳的乳脂率及泌乳量,减少仔猪饥饿机会,满足仔猪对高量乳脂的需求,因而提高初生重,增加成活率、断奶窝重及窝数,母猪本身亦可避免失重、提早发情及改善受胎率。

(2)油脂品质问题

人工乳饲料一般均添加适量的油脂以提高饲料能量,从而改善增重及仔猪抗寒能力,且品质优良的牛油及猪油可改善料糟饲料的适口性,但油脂用量不宜超过10%,否则招致适口性及增重降低。乳猪用油脂一定要是高品质者,否则因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健全,劣质油所导致的伤害极为严重。

(3)平衡养分问题

油脂用于肉猪饲料可提高增重、改善饲料效率,但脂肪含量太高会造成背脂太厚,影响屠体品质,故应掌握平衡养分才能奏效。一般而言,添加油脂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无论热季、寒季均有效,但对增重的改善,仅在热季有效。

(4)软脂问题

猪肉屠体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熔点受给饲油脂种类影响很大,低熔点脂肪长期给饲后会造成软脂现象,屠体品质低劣,欲加以校正,须长期改变饲料才能恢复。

2.乳清粉在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1)品质问题

乳清粉在水中的悬浮性是一项重要的品质因素,悬浮性愈差愈不宜使用。乳清粉的色泽深浅可显示加热干燥程度,加热过度即呈褐色,表示乳糖已焦化,其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利用率降低很多。乳清粉吸湿性很强,不利于储存,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储存太久会呈褐色,适口性下降,利用率降低。乳清粉的颜色愈白品质愈佳,但有些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着色剂,只要该着色剂对畜禽没有影响,并不减低产品价值。

(2)使用问题

乳清粉主要被用作仔猪的能量、蛋白质补充饲料。仔猪在开始饮水时,就可投喂乳清粉。在仔猪玉米型补料中加30%脱脂乳和10%乳清粉,饲养效果最好。

除非乳清粉价格特别低时,不宜用于肥育猪的饲料,使用时用量应少于20%。用乳清或乳清粉投喂母猪时,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补充。乳清粉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乳糖在肠内发酵导致肠胀气。

二、蛋白类原料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与核酸构成一切细胞的重要成分。猪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传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满足细胞组织,它是不能用其他种类养分代替的极重要的一种养分。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豆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及部分糟渣,均属于蛋白质饲料。

我国蛋白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日益严重,特别是豆饼(粕)、鱼粉等高档蛋白质饲料尤为紧俏。但是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可用脱毒、去壳、灭酶等手段利用棉籽饼(粕)和菜籽饼(粕),还挖掘了工业副产品、畜禽屠宰副产品及一些单细胞蛋白饲料等,合理搭配达到“理想蛋白质”水平,完全可以不用或少用紧俏高档蛋白质饲料,也可获得同样的生产效果。以上所述蛋白质饲料的特点有:

①蛋白质含量高,除乳制品和骨肉粉蛋白质含量为27.8%~30.1%外,其他都在50%以上,而且品质大多较好,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缺乏的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都比较多。

②这类饲料含无氮物特别少(乳制品除外),粗纤维几乎等于零,有些脂肪含量高,加之蛋白质含量又高,所以它们的能值高,对猪的消化能每千克高达16720~20900焦,其能值仅次于油脂。

③灰分含量高,钙磷丰富,且比例良好,利于饲养动物的吸收利用,同时动物性蛋白饲料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

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利于饲养动物的吸收利用,此外,这类饲料还有一种特殊的营养作用,即含有一种未知的生长因子,它能促进动物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不同程度地刺激生长和繁殖,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对养殖用蛋白质饲料的研究日益深入,蛋白质饲料已大量用于各类配合饲料的生产中,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饲料产品和厂家的增多,饲料市场逐渐向电子商务市场过渡,更多的用户、厂商更青睐通过“中国畜牧街”这类畜牧商贸网站进行饲料、蛋白质饲料产品的展示和交易,选择适合自己饲养动物的蛋白质饲料产品。

下面介绍几种猪常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一)豆饼(粕)

1.豆饼(粕)营养

豆饼(粕)(图2-6)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或榨取食用油脂后的副产品。豆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一般在40%~50%,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为2.45%~2.70%,豆饼(粕)与含赖氨酸不足的谷实类饲料搭配使用,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大豆饼(粕)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受大豆原料、加工方法以及产地等因素的影响。

图2-6 豆粕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1)抑制因子问题

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影响蛋白质的利用和吸收。但这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有对热不稳定的性质,经过在大约100℃ 10~15分钟的加热处理后,可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钝化,蛋白效率比值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降低豆饼(粕)中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和利用率。大豆饼(粕)在所有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公认为质量最好。

(2)氨基酸比例与添加量问题

豆饼(粕)中的赖氨酸含量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高者,但蛋氨酸含量少,适口性好;粗纤维在5%左右,能值较高;胡萝卜素与维生素D含量少;钙不足。大豆和生豆饼、生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物、皂角素等抗营养因子。大豆饼(粕)在日粮中用量一般在20%左右。仔猪每天需要含赖氨酸饲料且会转换为蛋白质,摄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会过量,所需的蛋白质含量根据生长期而决定。

(二)棉粕

1.棉粕营养

棉粕根据粗蛋白含量可分为40%棉粕、42%棉粕、44%棉粕、46%棉粕等几个等级,与大豆饼的粗蛋白含量相差无几。棉粕的用途、特征、局限性、蛋白含量是评价其在饲料中应用效果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种饲料品质与价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需要从这个角度对棉粕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棉粕和菜粕是主要的蛋白质饲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过敏性腹泻问题

棉粕对于大猪或繁殖期母猪不存在突出的问题,但对于仔猪,其存在的抗原蛋白可造成过敏性腹泻,因此添加比例一般不超过18%。

(2)危害因子问题

棉粕含有棉酚,对种猪危害大,所以在种猪饲料中禁用;在肥育猪饲料中可少量使用,但比例不超过3%~5%。菜粕中含有芥子苷等有毒物质,在猪饲料中添加一般不超过5%。

(3)氨基酸比例与性价比问题

花生粕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偏低,要注意添加这两种必需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棉粕与豆粕相比,棉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蛋白质含量低;二是价格低;三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高热量。第三点也是棉粕这种产品的局限性之一,所以其在饲料配比的量上就有了上限,同时也决定了棉粕的性价比低于豆粕。

(三)菜籽饼(粕)

1.菜籽饼(粕)营养

(1)主要营养素含量

菜籽粕的粗蛋白含量在36%左右,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含硫氨基酸含量高,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但低于豆粕,且精氨酸含量低。菜籽粕的碳水化合物多是不易消化的戊糖,含有8%戊聚糖,粗纤维含量在10%~12%,因此可利用能量水平低,低于豆粕和花生粕,但高于棉粕。

(2)抗营养因子

菜籽粕含有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如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唑烷硫酮、腈、芥子碱、单宁、植酸等物质,它们不但影响日粮的适口性、影响其他营养物质利用,还可引起动物甲状腺肿大,抑制动物生长,要限量使用。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菜籽粕在猪不同生长阶段的使用情况从20千克开始试验,起初猪的采食量受到影响,在超过14%后影响明显,认为逐步增加效果较好;30千克以上的猪采食量影响不大,对双低菜粕的耐受性明显提高,最大添加量可达20%。肥育猪日粮中双低菜粕和普通菜粕都可以使用,在添加3.85%~9.49%的范围内都可获得不亚于使用豆粕的效果,日增重可以达到800克以上,料肉比低于3∶1。鉴于以上营养成分,给日粮补充碘和添加解毒剂后有所改善。

(四)花生饼(粕)

1.花生饼(粕)营养

花生饼(粕)是花生脱壳后的花生仁经压榨或提取脱油后的加工副产品。花生饼(粕)中含有胰蛋白抑制剂,含量约为生黄豆的20%,可在榨油过程中经加热除去。花生饼(粕)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一般花生饼蛋白质含量为44%左右,花生粕为48%左右,比豆饼(粕)还高,是所有植物性饲料中最高者。但蛋白质品质较差,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低。其代谢能值较高,在饼粕类中为最高。花生饼(粕)的适口性好。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较高,饲喂时可与精氨酸含量少的蛋白质饲料如玉米、血粉等配合,花生饼(粕)含粗纤维不高,平均为6%。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花生饼(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利用率也较高,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铁;和生花生仁及生大豆一样,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剧毒致癌物质,猪对这一毒素很敏感,所以不能用发霉变质的花生饼喂猪。

(五)玉米酒糟(DDGS)

玉米酒糟(DDGS)饲料能预防猪肠道消化疾病并能抑制饲料自身的病原菌,玉米酒糟有效磷含量高,钙含量很低,需要其他矿物原料来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但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低,必须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

玉米酒糟是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能量、蛋白质和其他主要养分的良好来源。玉米酒糟在不同猪日粮的最大用量分别为:仔猪(7~12千克)和生长猪(12~50千克)20%,肥育猪(50~100千克)20%,怀孕母猪50%,泌乳母猪20%,种公猪50%,后备母猪20%。 使用DDGS不当将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刚出厂时酒味很浓,用于生产猪饲料,添加5%~6%就会使饲料适口性下降,但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刺激性气味明显减弱,适口性提高。

(六)鱼粉

鱼粉是以全鱼或鱼类食品加工后所剩的下脚料为原料,经过干燥、脱脂、粉碎或者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而制成,是畜牧养殖业中的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集营养性、适口性和功能性于一体。鱼粉主要生产国有美国、智利等国家(图2-7),其作为饲养业的主要动物蛋白源至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图2-7 鱼粉生产国家比率

1.鱼粉营养

鱼粉的粗蛋白含量高,蛋白质消化率最高达90%左右,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且组成较为平衡;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别少,粗纤维几乎等于零;钙、磷含量较高,且比例良好、利用率高;除此之外,它富含较高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和重要的脂肪酸及未明生长因子。鱼粉是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蛋白质饲料。优质鱼粉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硒、钙、磷等元素。鱼粉的营养特性及作用决定了日粮添加鱼粉可使种猪、乳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1)掺假问题

鱼粉的价值主要是提供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及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但是国产鱼粉由于原料不稳定,加之掺有混杂物,变异较大,购买时需要通过感官评定方法或委托正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鉴别真假。

(2)保存期问题

粗脂肪含量高的鱼粉极易酸败变质,购买后要及时使用,同时保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环境干燥。鱼粉应放于干燥处,底部可垫些干燥的木板,以免受潮变质。

第二,避光保存,注意通风。鱼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鱼油),当温度较高时,鱼油易被氧化成过氧化物、醛、酮等化学物质,从而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储存鱼粉的地方要通风透气,还要避免日光照射。

第三,保持环境卫生。储存鱼粉的场地要清洁卫生,防止鱼粉中生长鲣节虫,一旦发现鱼粉中有虫,应立即用药熏杀。

(3)添加量问题

鱼粉用量大时,其腥味可转移到畜产品中,影响产品风味;同时昂贵的价格会增加饲料成本,所以要适当添加。通常猪料中添加量在3%~6%之间,特殊用途添加量除外。

(七)肉骨粉

哺乳动物废弃组织经干式熬油后的产品,除正常制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少量混合外,肉骨粉不可含有毛发、蹄、角、皮革、排泄物及胃内容物,熬油时偶尔会混入少量鲜血。肉猪饲料中随用量增加,适口性下降,以品质不良之肉骨粉更为明显,所以用量不可太高,以5%以下为好。一般多用于肉猪与种猪饲料,仔猪避免使用。

(八)血粉

仔猪避免使用,肉猪饲料可少量使用,因为猪饲料容易缺赖氨酸,而血粉可补充,所以血粉用于猪饲料具有经济价值。肉猪饲料中,品质优良的血粉可用到4%,品质不良的应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拒食及成长不良。

三、添加剂类原料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完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特定的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它们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一般来说添加剂用量很少,每吨饲料中通常以克计,或每千克配合饲料以毫克计。

由于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故而分类标准也不统一。目前国内大多按其作用,将饲料添加剂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具体分类如图2-8所示。

图2-8 饲料添加剂分类

(一)营养性添加剂

1.维生素类

(1)维生素A

常用的维生素A添加剂多由维生素A乙酸酯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制成。维生素A乙酸酯易吸潮,遇热、遇酸性气体、见光或吸潮后易分解,并使所含有效成分下降。

缺乏症:①与视觉有关。当维生素A缺乏时,会发生夜盲症或全盲症。②与动物繁殖有关。维生素A缺乏,可使母猪和乳牛的胚胎畸形,死亡率提高,产仔数下降,受胎率下降等。③与生长发育有关。骨骼发生变形,不能正常生长发育。④与免疫有关。缺乏时导致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及过度角化。

(2)维生素D

维生素D又叫钙化醇,有多种存在形式,最主要的是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促进肠道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时,会造成幼年动物的佝偻病或成年动物的软骨病。维生素D可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缺乏时,可使动物的免疫力下降。

(3)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其作用:一是对生物膜有保护作用,即抗氧化作用;二是维生素E不仅能增加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具有抗应激作用;三是维生素E可促进精子的形成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使卵泡黄体细胞增加。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加维生素E可提高产仔数,降低断奶死亡率。

(4)维生素K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抗出血维生素”和“凝血酶因子”等,饲料工业中使用的维生素K是维生素K3类的人工合成产品,其在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多见于家禽和猪,缺乏会发生贫血症,并使凝血时间延长,畜禽易受伤并因出血不止而死亡。猪维生素K不足常见尿血、皮下出血、轻度创伤后凝血时间长等症状。

(5)维生素B1

维生素B1极易溶于水,并会被亚硫酸盐所破坏,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但随pH升高稳定性降低。饲料工业中所用的维生素B1商品为盐酸硫胺素和硝酸硫胺素。

缺乏症:猪缺乏维生素B1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体温下降,共济失调,呕吐,心肌萎缩和软弱无力,由于心脏病而突然死亡。

(6)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生长维生素和维生素G等,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易被碱破坏,对自然光和紫外线很敏感,极易被破坏。饲料工业中用的维生素B2为人工合成的维生素B2

缺乏症:猪缺乏维生素B2会出现生长缓慢,呕吐、神经鞘磷脂退化,皮炎,免疫反应降低等。

(7)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对热、酸和碱稳定,对光敏感而易破坏。盐酸吡哆醇对热相当稳定,pH值在3.0~3.5范围内有最大的稳定性,但pH值在6以上对热十分敏感。

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多与氨基酸代谢有关,主要表现为生长受阻、皮炎、抽搐和贫血等。

(8)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在pH值为3~6的弱酸中相当稳定,但pH值在2以下和7以上时会很快失效。遇光、重金属、氧化剂和还原剂时易破坏。

缺乏症:缺乏维生素B12时,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后肢共济运动失调,皮炎,被毛粗糙,生产性能下降,贫血等;母猪缺乏时产仔数下降,仔猪成活率下降等。幼年反刍动物维生素B12缺乏时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

(9)维生素H

维生素H也称维生素B7,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

缺乏症: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脱毛,后肢痉挛,皮肤溃疡,脚底部破裂,出血,下痢,贫血,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等。

(10)烟酸

烟酸是维生素中结构最简单、理化特性最稳定的一种。烟酸的商品添加剂形式有两种,即烟酸和烟酰胺,在维生素活性方面,两者可以互换,性能均稳定。

缺乏症:当动物日粮以玉米为主时有可能出现烟酸缺乏症,因为玉米中的烟酸含量很少。猪缺乏烟酸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呕吐,下痢,皮炎,正常红细胞贫血,被毛粗糙,肠胃溃疡,盲肠、直肠发炎和坏死等。

(11)泛酸

维生素B5,商品添加剂为泛酸的钠盐和钙盐。具有制造抗体功能,在维护头发、皮肤及血液健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缺乏症:猪主要为后腿僵直、痉挛、摇摆、“鹅步”,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下痢、皮肤干燥,免疫功能、繁殖性能下降等。

(12)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在饲料工业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是合成法或发酵法制成的,性能不稳定,易被氧化剂和微量金属离子所破坏。

缺乏症:畜禽可以在脾脏和肾脏合成维生素C,一般不会出现缺乏症,但在日粮营养不平衡、应激等情况下会出现缺乏症,典型症状为生长缓慢、贫血、坏血病、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等。

2.微量元素类

(1)铁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多种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作为氧的载体,保证体组织内氧的正常输送;参与体内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植物饲料中的铁多以植酸结合为复盐存在,其利用率低。同时若在饲料中添加了高量的铜,则动物对铁的需要量显著增加,此外,高量的钴、锌、镉和锰也影响铁的吸收,所以补铁对畜禽来说通常是必要的。

(2)铜

铜参与血红蛋白及许多氧化还原酶的合成和激活,铜对铁的利用有影响,造血时,红细胞的形成必须在铜蓝蛋白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所以缺铜也引起贫血。铜、铁、钴被称为造血元素。缺铜还引起骨质中的胶原纤维合成受阻,骨骼发育受影响,骨质疏松,长骨易碎。

(3)锰

锰能激活许多酶,这些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骨骼的正常生长、造血、神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4)锌

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的组成成分,锌通过酶和激素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参与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还与毛的生长、皮肤的健康、创伤的愈合、繁殖机能、骨骼发育以及味觉和食欲等有关。饲料中的植酸盐,钙、铁、铜、镉的含量及比例以及蛋白质的类型与水平,对锌的需要都有影响。同时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相互作用关系,与铜在动物体内有拮抗作用,过量的钙会阻碍锌的吸收和利用。

3.氨基酸类

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猪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我国饲料原料组成的日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比较缺乏,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1)部分氨基酸介绍

①赖氨酸。赖氨酸是普通饲料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饲料中补充氨基酸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猪肉品质,增加瘦肉率。赖氨酸为必需氨基酸,无法在体内合成,如缺乏则引起蛋白质代谢障碍及功能障碍,导致动物生长障碍、发育不全、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血中蛋白质减少、生长缓慢,神经平衡失调,皮下脂肪减少。

赖氨酸有苦味,会影响仔猪的采食量,所以,仔猪饲料用L-赖氨酸盐酸盐时要限量;任何氨基酸的过剩或不足,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②蛋氨酸。蛋氨酸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添加剂,也叫甲硫氨酸。它参与体内的甲基转移,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的合成以及肝内脂肪与磷脂的代谢均需蛋氨酸参与。因蛋氨酸极缺乏,大多数日粮中要补加纯品DL-蛋氨酸。缺乏时发育不良、体重减轻,肝脏、肾脏的机能受到破坏,肌肉萎缩,被毛变质。

在使用蛋氨酸、赖氨酸时,必须将其均匀地搅拌入配合饲料中。因此,要先经过预混合,载体常用玉米面等,氨基酸制品与玉米面的比例按2∶8预混。

③苏氨酸。苏氨酸作为饲料用氨基酸,广泛用于添加于仔猪饲料、种猪饲料等中。其特点是,可调整饲料中氨基酸平衡,促进生长;可改善肉质;可改善氨基酸消化率低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可生产低蛋白的饲料,有助于节约蛋白质资源;可降低饲料原料成本;可降低畜禽粪便和尿液中的含氮量,还可降低畜禽舍中的氨气浓度及释放速度。

④色氨酸。色氨酸能参与血浆蛋白质的更新,促进核黄素发挥作用,有助于烟酸、血红素的合成。畜、禽缺乏色氨酸时,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公畜睾丸萎缩。色氨酸由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全世界年产量仅数百吨。色氨酸主要用作仔猪的人工乳添加剂,添加量为0.02%~0.05%;很少一部分用于母猪的日粮,在生长期后备母猪混群的时候,短期提高日粮色氨酸水平可能起到降低攻击行为的效果。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①产品选择问题。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其价格相对较高,且目前大多为进口产品,因此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谨慎。在选择氨基酸类添加剂时应仔细检查产品的外包装、气味和颜色等,仔细辨别判断产品质量。

②有效含量和效价问题。使用氨基酸类添加剂前需了解其有效含量和效价,如赖氨酸饲料添加剂多为L-赖氨酸盐酸盐,含量为98%以上,其实际含L-赖氨酸为78%左右,效价可以按100%计算;而DL-赖氨酸的效价只能以50%计算。

③氨基酸间的平衡和拮抗。需考虑到各氨基酸间的平衡和拮抗作用,饲料中的氨基酸的品种和浓度需达到动物所需的营养要求。当饲料中的氨基酸品种或是某种氨基酸浓度不合理,将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当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含量过大时,更容易降低整体氨基酸的利用率和饲料利用率。

④搅拌均匀。使用氨基酸添加剂时应充分搅拌,并均匀地分布于全日粮中。若在没有强力搅拌机的情况下,可用适量的玉米粉或麸皮等作载体,与氨基酸预混合,经搅拌均匀后再与其他配合饲料原料混匀。

⑤注重经济效益。添加与否和添加多少,不仅要考虑饲养效率,而且还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在日粮配合时,首先要采用多种饲料原料合理搭配,使不同饲料之间氨基酸产生互补作用,可提高饲养效果和降低成本。

(二)一般性添加剂

1.生长促进剂

生长促进剂主要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增重速度,加速饲料转化效率,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相应疾病的一类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抗生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抗菌促生长剂等。

(1)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获得的产物,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广义的抗生素还包括类似作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①抗生素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不仅能预防畜禽疾病的发生,而且能改善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如果添加数量、方式和方法不当,容易出现副作用,如果持续使用,会造成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抗生素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②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a.合理地选用品种。抗生素种类繁多,在饲料中应用的作用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应用好抗生素的前提,也是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降低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b.使用适当的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对其作用效果影响较大,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一般只是为防病促生长,而不是作为治疗药物。添加量过少,达不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对病原微生物起不到最低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达不到相应的防病和促生长效果;但使用量过大,作用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造成动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调,引起消化紊乱,并可能产生内中毒以及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等后果,因此,应科学和慎重地确定其使用剂量。

c.科学的用药方案。同一环境中连续使用同一抗生素时,其促生长效果明显下降,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作用效果。要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用药方案。常用的用药方案有轮换用药、穿梭用药以及综合用药等。

d.严格的停药期。停止应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动物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可相继排出体外,加上药物自身半衰期的作用,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抗生素可大大地减少。

(2)酶制剂

①酶制剂的应用。饲用酶制剂是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和稀释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一种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可以提高动物,特别是年幼或有疾病动物的消化能力,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养分利用率,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的污染,转化和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并使一些新的饲料资源能被充分利用。饲用酶制剂大多属于助消化的酶类,其关键是要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加工过程的高温、消化道内酸性环境及内源蛋白酶的破坏作用。

添加外源性消化酶可弥补幼龄动物消化酶分泌不足,强化内源酶的作用,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目前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a.消化酶。淀粉酶,能催化淀粉降解;蛋白酶能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的蛋白胨、肽、氨基酸等;脂肪酶能降解脂肪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便于吸收。

b.非消化酶。纤维素酶分解不可吸收的纤维素为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半纤维素酶可将半纤维素降解,避免半纤维素在消化道黏结导致不同程度的拉稀;植酸酶能降解豆科或谷物类原料中的植酸磷(占50%~70%),加强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②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a.要选用复合酶制剂。单一的酶制剂往往不如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制剂的效果显著,故而使用复合酶制剂效果较好。

b.要根据猪的生理阶段选择酶制剂。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制剂,如淀粉酶和蛋白酶主要适用于仔猪,纤维素分解酶主要用于肥育猪。

c.要选择耐热性好的酶。因为酶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在酸、碱、热等的作用下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

d.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酶制剂要求存放在避光、低温、密封、防潮的环境中,异常或过期的酶制剂不宜使用。

(3)酸化剂

①酸化剂机理。酸化是人为地将有机酸或无机酸加入到畜禽饲料或饮水中以降低pH的过程。酸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六个。

一是提供酸根离子,弥补幼龄动物胃酸分泌不足,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化为蛋白酶,并可提高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蛋白质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是酸根离子降低了胃肠道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节约蛋白,从而能起到类似抗生素的促生长、防下痢效果。

三是通过酸味刺激味蕾,引起食欲,促进采食,同时分泌更多唾液,提高饲料消化率。

四是有机酸直接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对抗各种应激。

五是酸可防菌、防霉、抗氧化,提高饲料质量。

六是酸可增加部分营养物质的溶解性,提高吸收率。

②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a.添加目的问题。对于断奶前后的乳猪、保育小猪,由于其胃肠道发育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对固体饲料消化能力较差,不加酸则易引起小猪营养性拉痢。所以此阶段加酸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幼小仔猪胃酸分泌不足,添加量要根据小猪的生理特性及饲料的系酸力(日粮类型)而定。

b.替代抗生素问题。如果说添加酸化剂是弥补小猪胃酸分泌不足,缓冲饲料中碱性营养物质对胃酸的中和作用,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防治营养性下痢;而如果添加抗生素是要防治呼吸道方面疾病,尽管其也有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两者也不能相互替代。如果添加抗生素的主要目的也是防治营养性下痢,那么可考虑替代,但也不一定能替代,具体操作时要从第二点进行深入分析。

c.添加量问题。在玉米-豆粕-乳清粉的日粮中,复合型饲料酸化剂(1%水溶液pH值为1.8~2.3)添加量为2~3千克/吨全价料或以上。对于中大猪,由于其胃分泌胃酸已充足,加酸主要目的不再是防治消化不良,而是要抑制饲料中的一些致病菌生长或者是提高一些杂粕适口性,因此其添加量可相应减少。如复合型饲料酸化剂(1%水溶液pH值为1.8~2.3)添加量为1~2千克/吨全价料。但是如果要减少或不用抗生素,则酸化剂用量可能要达到5~10千克/吨的用量。

(4)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采用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和常用抗生素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可部分替代抗生素或可与常用抗生素配合使用,通过添加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可以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

①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在仔猪和母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明显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率,节省饲料、提高增重和减少药物开支。在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使用微生态制剂产品效果更明显,例如在动物断奶、转群、疾病发生以及气候变化和高温等应激因素存在时。

②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a.添加剂选择问题。预防动物常见疾病主要选用乳酸菌、片球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的细菌,效果会更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则可选用以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如果以改善养殖环境为主要目的,应从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以及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中去选择。

b.保存期问题。应用中要注意保存期限。通常微生态制剂应密封保存于阴凉避光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有效期一般为1年左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厌氧菌类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死亡,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或真空包装处理,应在打开包装后于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2.饲料调质剂

饲料调质剂是指能改善饲料的色和味、提高饲料或畜产品感官质量的添加剂。

(1)香味剂

香味剂主要是为了改变饲料中不良气味和迎合动物对一些气味的偏好。主要用于猪、牛等具有高度发达嗅觉的动物。目前香味饲料添加剂主要采用化学合成香料。常见香味剂有乳酸丁酯、柠檬油酪酸、乳酸乙酯、香兰素等。商品香味剂有油状和粉状两类。

油状香味剂用喷雾方法喷洒在颗粒饲料中,香气能很好地挥发出来,但不能持久,使用方法较为烦琐;粉状香味剂主要有吸附型和微胶囊型两种。吸附型使液体香味剂吸附在阿拉伯树胶、纤维素等载体上,然后制成方便的粉末状;微胶囊型香味剂是将香味剂进行微胶囊包装,使香味剂的香气缓慢释放并可耐受加工过程的高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香味剂。

(2)甜味剂

甜味剂主要用于改善饲料的口味,多用于雏鸡和仔猪等味觉较敏感的动物,在动物应急的状态下可提高采食量。饲料添加剂常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低碳糖、甘草等,其中糖精较为常用。糖精甜度高、成本低,但有类金属苦味,仔猪较为敏感,一定条件下影响采食。

(3)酸味剂

酸味剂主要用于调节消化道的pH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仔猪饲料中添加较多,使用效果较好。常用的酸味剂主要以有机酸为主,其中以甲酸钙、柠檬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较为常用。

(4)鲜味剂

一般常用的有谷氨酸钠,即味精,多在猪的饲料中添加,能提高猪只食欲,促进生长。

(5)咸味剂

主要有食盐和碳酸氢钠,在猪饲料中使用可增进食欲,改善饲料适口性,但不要过量。

(6)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①根据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调质剂。乳仔猪偏好母乳的气味,喜食具有奶香和甜味的饲料,因此,应首选具有奶香和甜味的饲料调味剂,能尽快引诱仔猪开食、早期断乳和增加采食量,并能减少断奶应激。肥育猪特别喜食柑橘香味物质,应用上有甜乳香型、水果型、甘草型、谷实鱼香型等,可提高饲料消化率。

②营养均衡条件下使用调质剂。调味剂只是刺激动物食欲和促进采食,并不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因此不能因为使用调味剂而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也不要试图用香味剂掩盖腐败变质和污染霉变的饲料。从气味来说,香味剂此时不但不能起掩盖作用,还会因香气组分的挥发作用放大这些不良气味和味道,如油脂酸败就属于这一种情况,饲料中的腐败油脂味在香味的作用下,不良气味极易挥发放大。

③不要仅凭人的感觉衡量调味剂。人的感官灵敏度以及气味和味道的生理阈值与不同动物相差甚远;因健康情况、饮食习惯、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味觉和嗅觉差异也较大,所以不能凭人的嗅觉、味觉等感官来评价和选用调味剂,而是根据动物的嗜好和生理特点以及饲料的配比情况来选择,同时可以根据产品说明利用动物试验,以确定最佳的使用品种和使用剂量。

3.驱虫保健剂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危害,在饲料中加一定剂量的驱虫剂。驱虫药物由于添加量小,不易混匀,首先通过适当的载体制成一定浓度的添加剂,然后再加入到饲料中使用,一般称为驱虫保健剂。驱虫保健剂有两类,一类是驱虫性抗生素,另一类是抗球虫剂。

(1)驱虫保健剂的意义

首先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鞭虫),但以它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则猪蛔虫占首位;一般猪群猪蛔虫的感染率达50%~75%。猪的外寄生虫病则以猪疥螨的感染和危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可达100%。许多猪场对寄生虫病仍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原因,一是对猪寄生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或误识;二是对药物的选择不当和防治方案不完善。只有把猪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才可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理想水平。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①制订完整的驱虫方案。许多养猪场往往存在猪内、外寄生虫的同时感染,以及数种寄生虫的混合感染现象也极为普遍,在制订驱虫方案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②选择合适的药物。驱虫药应选择使用正式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市售的驱虫药中有用粗制品或药渣做药品出售的,此类药物不仅疗效差,而且还发生猪拒食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和发生中毒的情况。

4.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是指具有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和延长储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它要同时具备既抑制霉菌生长,又对动物无毒的特点。

(1)饲料防霉剂的特点

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等。

常用的防霉剂有三大类,第一类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第二类为有机酸盐及其酯,如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等;第三类为复合防霉剂。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且必须在有一定的水分和pH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防霉效果好、腐蚀性小,是饲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

(2)猪饲料中应用注意事项

第一,根据饲料的pH值选择防霉剂。不同的防霉剂抑菌作用的最适pH值范围不同,如苯甲酸的最适pH值为2.5~4.0,在pH5.5以上对很多霉菌无作用;山梨酸可在pH值为5~6以内使用;丙酸的最适pH值在4.0以下;富马酸二甲酯pH为3~8之间。可见,选择防霉剂应注意饲料的pH值。

第二,根据温度、湿度和水分选择防霉剂。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防霉剂的添加量有不同的要求,气温高、湿度大,添加的量就应增加。同时要提高饲料防霉剂的使用效果,饲料水分还应控制在14%以下。

第三,根据饲料成分选择防霉剂。饲料中加入碳酸钙会对有机酸抑菌作用起到最不利的影响;饲料中的蛋白质也不同程度地使有机酸的抑菌性能下降,其原因在于蛋白质的缓冲作用而中和酸;而脂肪又能提高有机酸的穿透性,进而增进抑菌作用。所以,含高水平的碳酸钙、高铜或高水平蛋白质的日粮需要添加更多的防霉剂。

四、青贮饲料原料及其他饲料原料

青贮饲料的原料较多,凡可作饲料的青绿植物都可作青贮原料。但根据原料含糖量的高低,可将青贮原料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糖分含量较高易于青贮的原料,如玉米秸、禾本科牧草、甘薯秧等。这类原料中含有较丰富的糖分,在青贮时不需添加其他含糖量高的物质。

第二类是含糖分较低,但饲料营养价值较高,不易贮存的原料,如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三叶草、饲用大豆等豆科植物。这类原料多为优质饲料,应与第一类含糖量高的原料如玉米秸混合青贮,或添加制糖副产物如鲜甜菜渣、糖蜜等。

第三类是含糖量低、营养含量不高、适口性差,必须添加含糖量高的原料,才能调制出中等质量青贮饲料的原料,如南瓜藤和西瓜藤等。适时收割是保证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前提。一般禾本科牧草在孕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在初花期收割,带果穗的玉米在成熟期收割,收穗的玉米秸在玉米穗收获后(玉米秸下部仅有1~2个黄叶)立即收割青贮。

1.青贮原料的要求

调制青贮饲料时,对青贮原料应有如下要求。

(1)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青贮原料中含糖量不宜少于1.0%~1.5%,当用含蛋白质较多、碳水化合物较少的青豆秸等青贮时,须添加5%~10%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以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

(2)适宜的水分

一般青贮原料含水应在65%~75%,原料粗老时不宜青贮,若要青贮须加水,使水分含量提高至78%~82%。

(3)适宜的长度

原料长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

2.青贮方法

(1)铡短

根据原料的差异应铡短在2~10厘米为宜。

(2)装填

装填速度要快,装料前,窖底应先铺适当厚度的碎草,装填后也同样如此。

(3)压实

压实是保证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一环。

(4)封埋

装窖压实后,在碎草上面覆盖塑料布,再用土填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