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一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肢带肌、颈肌、咽肌。它以对称性的四肢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病理示肌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坏死为临床特征。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多发性肌炎指无皮肤损害的肌炎,皮肌炎指伴有皮疹的肌炎,特征性皮疹包括向阳性紫红斑、Gottron征、技工手及暴露部位皮疹等。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5~14岁和45~60岁有高峰发病倾向。
诊断要点
1975年Bohan/Peter建议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
②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CK升高;
③肌电图有肌源性损害表现;
④肌活检异常;
⑤特征性皮肤损害。
具备上述①、②、③、④者可诊断多发性肌炎,具备①~④项中的3项可能为多发性肌炎,只具备两项者为可疑多发性肌炎。
具备⑤,再加上③项或④项者,可确诊为皮肌炎;具备⑤,加上两项可能为皮肌炎,具备⑤,加上一条者为可疑皮肌炎。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并适当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控制症状后可适当锻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避免感染。
(2)药物治疗
预案1:糖皮质激素(首选)
适用于轻度、中度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
泼尼松1~2mg/(kg·d),晨起顿服,多数患者于治疗1~2月后肌酶下降,肌力明显恢复。泼尼松减量应缓慢,一般为一年左右,减量至5~10mg/d,后继续服药,持续两年以上。
预案2: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或伴有严重吞咽困难、心肌受累或有进展型肺间质病变的患者。
甲泼尼龙0.5~1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天,然后改为60mg/d,口服,余同预案1。
预案3: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MTX)或硫唑嘌呤(AZA)
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者。
甲氨蝶呤每周7.5~20mg,对肌炎及皮疹均有益处,注意事项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硫唑嘌呤1~2mg/(kg·d),口服,起效慢,至少6个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注意事项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预案4: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CsA)
适用于MTX或AZA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
环孢素A:常用剂量3~5mg/(kg·d),口服,用药期间主要监测血压及肾功能,当血肌酐增加大于30%需停药。可导致青光眼及牙龈增生、多毛症。
糖皮质激素用法同预案1。
预案5: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
主要用于伴有肺间质病变的肌炎及皮肌炎患者。
环磷酰胺50~100mg/d,口服。重症者环磷酰胺0.8~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3~4周1次,个别难治、危重患者可缩短冲击间期。多数患者6~12个月后病情缓解,而在巩固治疗阶段,常需要继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逐渐延长用药间歇期,至约3个月一次维持数年。
糖皮质激素用法同预案1。
预案6: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适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肌炎及皮疹病例。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常规治疗剂量0.4g/(kg·d),静脉滴注,每月用5天,连续3~6个月以维持疗效;对于难治性皮肌炎的皮疹,可加用小剂量IVIG,剂量为0.1g/(kg·d),每月5天,共应用3个月。
糖皮质激素用法同预案2。
说 明
①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或皮肌炎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肌炎症状可自然缓解。其预后取决于恶性肿瘤的预后。
②对并发肺间质病变者,需警惕感染的反复发生,可因反复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对并发心肌受累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及致死性心律失常,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吴齐雁 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