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活体动物杀虫剂
一、赤眼蜂
赤眼蜂属于膜翅目纹翅卵蜂科,可寄生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广翅目和革翅目等10个目200多属400多种昆虫卵内。目前赤眼蜂的防治对象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黄地老虎、草地螟、菜粉蝶、甘蓝夜蛾、豆荚螟、豆天蛾、芋天蛾、尺蠖、菜螟、刺蛾等。其中以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寄主最多。在我国已成为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最多的一类天敌。目前用于生产的商品蜂有: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主要剂型:卵卡或瓶装的寄生卵。主要生产单位有:吉林农业大学赤眼蜂厂、衡水田益生防有限责任公司、西丰县植物保护站等。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
(1)杀虫机理 赤眼蜂为延续后代种群数量,雌成虫专门寄生害虫卵来繁殖后代。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在寄主体内完成后,雌蜂用口器咬破卵壳爬出寄主卵,然后在自然环境中靠触角上的嗅觉器寻找寄主卵。找到寄主卵后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这些卵孵化出的赤眼蜂幼虫就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物质,等害虫卵的营养物质被破坏或被耗尽时,害虫卵的生命就会终结,不能孵化或死亡,这样就会把害虫消灭在卵阶段,害虫种群数量受到很大影响,降低或减轻其为害,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可防治露地以及连栋温室、塑料大棚内的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应及时做好田间害虫发生测报工作,发现鳞翅目害虫后及时准备释放赤眼蜂加以防治。防治连栋温室、塑料大棚内的鳞翅目害虫要首先以防为主,通过安装防虫网,出口安装门帘等措施预防害虫迁入。确定田间害虫卵发生期后在卵发生期将赤眼蜂卵卡挂到田间。一般在傍晚时放蜂,从而减少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晒的可能性。放蜂时,将卵卡挂在每个放蜂点植株中部的主茎上。赤眼蜂的主动有效扩散范围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亩8~10点,放蜂点在田间应分布均匀。释放时期在鳞翅目害虫初卵期开始释放,每卡有效蜂量1000多头,每亩均匀悬挂8~10卡即8000~10000头蜂,每3天挂一次,常年一个世代需挂3次,防治效果可高达85%~90%。在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中,释放赤眼蜂可以基本控制害虫为害,个别时候虫量过多时,可用苏云金杆菌除治残虫。
(3)注意事项 天敌释放是否及时,数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应做好测报工作,适时适量释放天敌,不能等到卵大量孵化时释放赤眼蜂,田间调查到害虫卵后就可以开始放蜂,放蜂量可适当少一些,在害虫产卵盛期要适当加量释放,产卵末期可适当减量释放,产卵多的地块可适当加量释放。
要坚持连续连片大面积地放蜂,放蜂地点要远离化防地块,以发挥赤眼蜂的控制效果。放蜂常在出蜂前1~2天及时进行,这样可避免雨天影响放蜂。赤眼蜂的活动和扩散能力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大面积放蜂要注意分布均匀,在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点的放蜂量。
露地释放赤眼蜂一般应选择无雨、无大风的天气释放。放蜂后如果下雨,植物上布满水珠,赤眼蜂不能活动并易被雨水冲刷。雨季要抢晴放蜂,放蜂期间遇大雨可将卵卡暂时在阴暗低温的环境中保存,雨过天晴后再放,但要保证卵卡在1~2天内出蜂,与害虫产卵期相遇。若放蜂时遇到小雨,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和蜂卡内赤眼蜂的羽化情况,必要时可冒小雨放蜂。天气干旱高温时放蜂效果也不理想,在夏日炎热干旱地区,寄生卵失水快,一般应在傍晚时放蜂。
设施大棚内释放赤眼蜂要注意控制棚内温度,温度高于35℃对赤眼蜂的存活与产卵都不利,因此要结合作物生理需求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一般作物高大茂盛、植被复杂的地方有利于赤眼蜂的活动和寄生,靠近果园、树木茂密的农田,赤眼蜂自然寄生卵较高。因此,农田环境对释放赤眼蜂的效果有较大影响,特别对赤眼蜂在农田中的自然繁殖,维持一个较长久、稳定的种群密度和提高释放赤眼蜂的后续效应影响较大。另外,某些作物有利于赤眼蜂自然种群的繁殖增长,如在玉米田和棉田间作绿豆有利于保护赤眼蜂,提高寄生率。
放蜂的方法要正确,放蜂前要将大片蜂卡撕成50~60粒的小块,注意尽量不要弄掉卵卡上的卵粒。小块的蜂卵卡用大头针、图钉或者牙签钉牢在植物体上背阴部位,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如枝条、树干或叶片背面处,卵粒朝外。放蜂时要注意不要将蜂卡用叶片卷放,也不要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叶心里,以避免蜂卡发霉而影响效果。
赤眼蜂卡在取运时,须用透气的纸袋,切忌塑料袋,以防闷死蜂。卵卡于5~10℃,黑暗的条件下可贮存3~4天。
天敌对多数化学农药特别敏感,严重影响放蜂效果,应特别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或影响很小的农药。
二、蚜茧蜂
蚜茧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蚜茧蜂科,我国蚜茧蜂主要种类有棉长管蚜蚜茧蜂、科尔曼氏蚜茧蜂、高粱蚜茧蜂、烟蚜茧蜂、燕麦蚜茧蜂、无网长管蚜茧蜂、印度三叉蚜茧蜂、伏蚜茧蜂、菜少脉蚜茧蜂、桃赤蚜蚜茧蜂等。具有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其寄主是各种蚜虫。主要剂型:新羽化的成虫或成虫与僵蚜的混合物。田间使用后,对人无过敏或其他有害反应。
(1)杀虫机理 蚜茧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蚜茧蜂主要是以它的卵粒来制服蚜虫的,在产卵期,雄雌交配后雌蜂产卵。产卵时雌蜂用产卵器将蚜虫腹部背面刺破,将卵产入蚜虫体内,这样蚜茧蜂的卵就在寄主幼虫体内寄生下来。这些寄生的蚜茧蜂卵在蚜虫体内孵化成幼虫,它刺激蚜虫,使蚜虫进食增加,体重加大,身体恶性膨胀,最后变成一个谷粒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僵死不动的僵蚜。某些蚜茧蜂幼虫在寄主蚜虫体内可分泌浓度较高的昆虫激素,这些激素可影响蚜虫正常发育,并使蚜虫变态异常,或提前死亡,或保持在低龄阶段总也长不大,最终死亡。一只雌蚜茧蜂一生可产卵几百粒,每粒卵都是射向寄主蚜虫的生物“子弹”,而且“弹无虚发”,高达98%。当代的农业和林业,已大量引入蚜茧蜂来治蚜虫,蚜茧蜂已成为一支消灭蚜虫的强大生力军。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释放蚜茧蜂防治蚜虫常采用小量多次连续释放的方法最好。
①放蜂时间。应确定在菜田内蚜虫处于点片发生的日期;温室大棚内也应在蚜虫初见时释放。切忌蚜虫已大量发生时才放蜂。
②放蜂量。要根据田间蚜虫虫口密度而定。如烟蚜茧蜂,释放的蚜茧蜂跟田间的蚜虫比例应该掌握在1:(160~200)为宜。
③释放僵蚜。释放前4~5天将僵蚜从低温冷藏冰箱中取出,放在室温20℃、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中使蚜茧蜂继续完成蛹期发育。若释放含有老熟蚜茧蜂蚜虫的僵蚜,应在羽化前一天移置田间放蜂容器中(可以是特制的塑料盒,可回收重复利用),让其成蜂羽化时飞出寻找蚜虫寄主。每批蜂在释放前7天应检查蚜茧蜂,若为加快羽化可置于温度25℃下提早2~3天羽化,检查时要统计羽化率、性比等,以便计算将来田间僵蚜的释放量。
④释放成蜂。可将僵蚜放在羽化箱中(可用纸盒做,只要密闭透气、保温保湿即可),将羽化成蜂收集于玻璃管中,给予补充营养后(2%~3%的白糖水或蜂蜜水),然后拿到田间释放。若田间蚜虫虫口密度高,隔4~5天再放蜂一次。
⑤防效检查。在放蜂后5天(夏季)或7天(春、秋季),田间调查到含有蚜茧蜂蚜虫的僵蚜时,即可检查第一次蚜茧蜂的寄生率及蚜虫虫口减退率。隔5~7天再作第二次检查,并将对照区与施药区作对比,鉴定释放效果。
⑥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防治大棚甜(辣)椒或黄瓜上的桃蚜、棉蚜,初见蚜虫时开始放僵蚜,每隔4天放1次,共放7次,每平方米大棚面积释放僵蚜12头。放蜂1.5个月内甜(辣)椒有蚜率控制在3%~15%,有效控制期近2个月;黄瓜有蚜率在4%以下,有效控制期42天。
(3)注意事项 释放时不能同时使用黄色诱蚜板,但可使用蓝色板。在蚜虫种群数量低时释放效果较好;于5~10℃可保存5天,避免阳光直射。
三、丽蚜小蜂
丽蚜小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蚜小蜂科,是世界广泛商业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剂型:蛹卡,因制作蛹卡形式不同,分为卡片式蛹卡、书本式书本卡和袋卡等。主要用于防治温室番茄、黄瓜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也可小面积用于茄子和万寿菊等。研制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对人、畜和天敌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1)杀虫机理 丽蚜小蜂在温室中通常可存活10~15天,取食蜜露成虫可存活28天。成蜂为了获得营养可直接刺吸粉虱若虫的体液而造成粉虱死亡,并可在粉虱3~4龄若虫体内产卵寄生,到粉虱若虫4龄后因丽蚜小蜂卵发育快而引起粉虱死亡。单蜂约取食20头若虫,成蜂可寄生1~4龄若虫,但喜好寄生3龄若虫,其次为2龄若虫,1龄和4龄若虫不利于蚜小蜂产卵。成虫产卵前期在1天之内,第三天达到产卵高峰,一生产卵平均128粒,日产卵平均5.5粒。卵在被寄生的粉虱体内孵化,幼虫也可取食粉虱的体液,约8天后变黑,再经过10天成蜂在粉虱蛹体背咬个洞羽化而出。丽蚜小蜂成虫活泼,搜寻粉虱的能力强,扩散半径可达100米以上。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可用于防治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蔬菜、花卉上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目前为害猖獗的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寄生效果可高达90%。育苗期间要做好清洁育苗工作,定植前首先要彻底清洁大棚,拔除杂草,安装防虫网,在靠近出口处挂黄板诱虫,也可在棚内均匀挂放。
①释放黑蛹 将存放于低温条件下的黑蛹或带有黑蛹的叶片取出,随机放在植株上,每棵植株平均放5头黑蛹,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4次,平均每株上释放15头黑蛹,每亩释放0.5万~3万头。释放黑蛹的时间应比释放成蜂的时间提早2~3天。
②释放成蜂 在放蜂前1天将存放在低温箱内的黑蛹取出,在27℃恒温室内促使丽蚜小蜂快速羽化。第二天计数后,将小蜂轻轻抖到植株上。每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每次每株释放5头,3次放蜂平均每株共放15头。小蜂与粉虱在低数量水平上保持数量平衡后,可以停止放蜂,注意大棚保温,夜间温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
③挂蛹卡 商品丽蚜小蜂,是尚未羽化出蜂的“黑蛹”,一般每一张商品蜂卡上粘有1000头“黑蛹”,可供30~50平方米温室防治白粉虱使用。在茄果类、瓜类定植1周后,开始使用丽蚜小蜂。只需要将商品蜂卡悬挂在作物中上部的枝杈上即可,丽蚜小蜂羽化后即可自动寻找粉虱并寄生粉虱的幼虫。丽蚜小蜂飞行能力较小,需在大棚中均匀悬挂蜂卡。粉虱发生初期单株虫量0.1头左右时开始释放,每亩释放10~20张卡,即2500~5000头蜂。如果大棚防虫网能完全挡住粉虱进入,可停止放蜂。一般每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5~6次。为确保丽蚜小蜂的旺盛生命力,防止高湿或水滴润湿蜂卡而造成蚜小蜂窒息或霉变、不能羽化,大棚内应铺盖地膜,并正常通风,温度应控制在20~35℃、夜间15℃以上,以提高防效。
(3)注意事项 天敌释放是否及时,数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做好测报工作,适时适量释放天敌。防治白粉虱首先要做好清洁苗培育工作,此外在温室要使用防虫网防止外界粉虱大量迁入,在生产中可以在靠近通道的位置挂放黄板作为预测预报指示。不能等到粉虱数量过多时释放蚜小蜂。
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首先控制好温室温度。丽蚜小蜂的发育适温较高,而温室白粉虱的适温较低。在较高温度(27℃)条件下,丽蚜小蜂的发育速度比温室白粉虱的大1倍,而在较低温(18.3℃)条件下,温室白粉虱的发育速度比丽蚜小蜂的大9倍。因此,在温室内必须营造有利于丽蚜小蜂而不利于白粉虱的温度环境,才能使丽蚜小蜂始终处于发育繁殖的优势,发挥长期抑制温室白粉虱的作用。温室白粉虱成虫对黄色有趋性,在温室中用黄板诱杀白粉虱成虫效果很好,而且对黑蛹和寄生蜂比较安全。
蛹卡的贮存温度在11~13℃,可贮存20天,黑蛹贮存后2~3天即开始羽化。蛹卡在6~8℃于密封的容器中最多贮存3~4天,长期贮存会导致其寄生能力降低。高温对蚜小蜂存活有抑制作用。
严禁在放蜂地块使用烟雾剂。
四、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捕食性天敌,属鞘翅目、瓢虫科,别名:花大姐、麦大夫、豆瓣虫。主要剂型:成虫、蛹筒、幼虫筒、卵液。研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1)杀虫机理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①释放时间 在农田释放七星瓢虫最好在日落后或日出前。如果放虫时间太早,阳光照射会导致成虫大量迁移,气温高也会使幼虫死亡率升高。
②释放量与释放时期 释放七星瓢虫量可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异。大白菜可比黄瓜释放少些;菜上蚜虫量大时要多放一些。七星瓢虫释放时期最好掌握在蚜虫发生初期量少的点片阶段。以瓢治蚜关键抓早,当蚜虫在植株上刚发生时就应及时释放一定量的七星瓢虫让其捕食。释放时的瓢蚜比控制在1:(50~100)。在蚜发生初期每亩放0.1万~0.2万头。虫态单一应加大释放量。
③释放虫态 较方便地释放虫期通常是成虫和蛹,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也可释放幼虫,在温室和大棚等保护地也可释放卵液。但释放成虫因其迁移性大效果不稳定。而释放4龄幼虫,虽然食量大,但将近化蛹期,因此生产上应以2~3龄幼虫作主要释放虫态,同时成虫也应该占一定比例,这样防效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④释放方法 释放七星瓢虫成虫顺垄撒于菜株上,每隔2~3行放虫一行,尽量释放均匀,每亩释放量为200~250头;释放蛹一般在蚜虫高峰期前3~5天释放,将七星瓢虫化蛹纸筒或刨花挂在田间植物中上部即可,10天内不宜耕作活动;当气温在20~27℃,夜温10℃以上时可释放幼虫,方法同释放蛹,也可在田间适量喷洒1%~5%蔗糖水,或将蘸有蔗糖水的棉球,同幼虫一起放于田间,供给营养以提高其成活和捕食力;释放卵,在环境比较稳定的田块或保护地,气温在20℃以上可释放卵,释放时将卵块用温开水浸泡,使卵散于水中,然后补充适量不低于20℃的温水,再用喷壶或摘下喷头的喷雾器将卵液喷到植株中上部叶片上。
(3)注意事项 由于实际工作中释放七星瓢虫量很难精确,因此需在释放后2天检查防效,若瓢蚜比在可控制范围内,蚜虫量没有继续上升,表明七星瓢虫已发挥控制作用,暂时不必补放。若瓢蚜比过低时,应酌情补放。早期释放七星瓢虫,应偏大量释放,按照实有株数计算释放量,以便及时控制瓜蚜数量上升。在购入各虫态的七星瓢虫后应及时释放到田间。释放时,注意靠近村庄的地块释放七星瓢虫易受麻雀和鸡等动物捕食,可适当增加释放量。释放成虫一般应选在日落后进行,利用当时气温低和光线暗的条件,使释放的成虫不易迁飞。为提高防效,释放成虫、幼虫前先饥饿1~2天,或冷水浸渍处理成虫降低其迁飞能力,提高捕食率。释放成虫2天内及释放幼虫蛹和喷卵液后10天内,不宜进行灌水、耕作等活动,以防成虫迁飞,保证若虫生长和捕食及卵的孵化,以提高防效。
五、草蛉
草蛉属于脉翅目、蛉科,成虫和幼虫具捕食性,主要捕食蝽类、蚜虫类、螨类、介壳虫、粉虱等微小昆虫,如盲蝽、粉虱类、红蜘蛛类、麦蚜类、棉蚜、菜蚜、烟蚜、豆蚜、桃蚜等。另外,还喜吃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幼虫,如棉铃虫、地老虎、甘蓝夜蛾、银纹夜蛾、麦蛾和小造桥虫等。草蛉常见种类有:大草蛉、黄褐草蛉、多斑草蛉、牯岭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中华草蛉、亚非草蛉、晋草蛉等。主要剂型:成虫、幼虫、卵箔。研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也不污染环境。
(1)贮藏技术
①成虫的贮藏。一般当季生产的草蛉数量有限,需要贮藏积累数量,才能满足田间大量应用。同时,作为商品的天敌产品,也需要有适当的货架贮存期,以方便用户选购和使用。草蛉的成虫、卵、幼虫及茧均可进行冷藏。成虫应放在低温条件下,3~10℃贮存30天,对成活率、产卵量以及孵化率影响不大。
②卵的贮藏。一般要求草蛉卵在贮藏期间不孵化,移入26℃恒温室后,卵孵化率应大于80%。卵的安全贮藏天数为5℃时6天,7℃时12天,12℃时21天,15℃时为12天。中华草蛉卵在26℃恒温中孵化所需的天数为2~4天。
③茧的贮藏。低温对中华草蛉蛹的影响较大,在11~12℃温度下贮存20天为宜。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①释放成虫。在露地大田释放后成虫会逃离大田,且易被鸟类等其他天敌取食,为减少损失常在保护地内使用。一般按益害比1:(15~20)释放或每棵植株上放3~5头,每隔1周释放1次,根据虫情连续释放2~4次。
②释放幼虫。投放幼虫的方法有单头投放和多头投放。
单头投放:将刚孵化的幼虫,用毛笔挑起放到发生害虫的植株上。
多头投放:将快要孵化的灰卵(即投放后半天左右就孵化的卵)用刀片刮下,另用小玻璃瓶或小型塑料袋,装入定量无味锯末,每50克锯末可接入草蛉灰卵500~1000粒,并加入适量米蛾卵或蚜虫[1:(5~10)的比例]作饲料,用纱布扎紧瓶口或袋口,放在25℃左右的室内,待其孵化,当有80%的卵孵化时,即可投放,撒到植株中、上部,或用塑料袋,内装2/3容量的细纸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草蛉卵和饲料,待草蛉孵化后,取出纸条分别挂在植株上,使纸条上的幼虫迁至植株叶片定居,发挥捕食作用。释放数量和次数,同成虫。投放时间以早晨为宜。
③释放卵。以放灰卵为好。放卵方法一般为放卵箔和撒放卵粒。
放卵箔:将卵箔剪成小纸条状,使每个卵箔上有10~20粒卵,然后隔一定的距离将卵箔用订书机或大头针固定在作物叶片背面害虫多的地方。
撒放卵粒:用刀片将卵粒从卵箔上刮下,与锯末或蛭石混合,装在容器内备用。用时人工撒放,可以根据作物每隔一定距离放入一定量卵粒,最好撒在心叶上,撒放要均匀,也可用药械将卵喷在植株上。
(3)注意事项
①要适时释放,田间释放应用,即将草蛉按一定量以一定方式释放到棚室内,对害虫产生控制效果。根据害虫发生情况,结合草蛉的贮备情况,确定释放草蛉的时期,若释放过早,害虫基数低,草蛉初孵幼虫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存活率不高,另外由于草蛉发育期较短,等到害虫高峰期到来时,草蛉已接近化蛹,从而失去了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反之,如释放过迟,害虫对作物已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为害,害虫基数过大,释放的低龄幼虫已不足控制其为害。若加大草蛉的释放量,则势必要减少防治面积。
②选用适宜的种类。草蛉释放主要在保护地的温室或大棚内进行。释放不同的虫态具有不同的优点。释放成虫主要优点是释放到菜田后可立即捕食害虫,见效快,但释放速度较慢。成虫释放后易逃逸,且易被鸟类取食,因此靠近村庄的田块不宜释放成虫。
③选用适宜的剂型。投入草蛉卵箔时最好固定在害虫多的叶面上,便于草蛉幼虫从卵中一孵出来即可接触到害虫。放卵的优点是简便,速度快,效率较高。缺点是卵易被蚂蚁等天敌取食。因此要尽量减少草蛉卵在田间停留时间,生产中主要放即将孵化的灰卵。灰卵投放半天后即可孵化,可减少天敌取食提高防效。
④单头投放草蛉幼虫投放慢效率低,要以多投放为主。释放时注意蛉种的选择,不同种草蛉幼虫捕食习性不同,生产上要根据防治对象选择不同草蛉种类。如中华草蛉取食范围广可用来防治多种害虫。防治蚜虫要选用大草蛉和丽草蛉。
⑤购入不同剂型的草蛉应及时释放,并尽量不要贮藏。释放时要注意均匀分布以保证防效。
六、食蚜瘿蚊
食蚜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蚜虫的常见捕食性天敌。商品剂型:盒装老熟幼虫,每盒中装1000头左右。研制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生产上可使用该天敌来防治设施栽培的蔬菜上的桃蚜、甘蓝蚜、豆蚜、瓜蚜、萝卜蚜等60多种蚜虫。它的成虫、幼虫都善于捕食,只取食蚜虫或在食物缺乏时取食粉虱蛹和螨卵,对人、畜和其他天敌无害,不污染环境。主要用于防治保护地高价值植物上的蚜虫。使用食蚜瘿蚊来防治害虫,方法简单易行,对害虫的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上果菜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1)杀虫机理 成虫在晚间集中羽化,当夜就可交配,次日傍晚开始产卵,交配后第3~4天为产卵高峰。成蚊具一定飞翔能力,因此搜索幼虫的能力较强。雌蚊平均产卵46粒,寿命4~9天。幼虫平均可取食49头蚜虫。幼虫耐饥力强,取食7头蚜虫就可完成1个世代,食物缺乏时也可取食粉虱蛹和叶螨卵。幼虫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需8小时光照,温度21~22℃为宜。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食蚜瘿蚊可防治保护地蔬菜及花卉上的桃蚜、萝卜蚜、瓜蚜、甘蓝蚜、豆蚜等各种蚜虫。适用于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芹菜、莴笋、小白菜、空心菜等叶菜类蔬菜和黄瓜、西葫芦等瓜类。
定植前首先要彻底清洁大棚,拔除杂草,安装防虫网,在靠近出口处挂黄板诱虫,也可在棚内均匀挂放。定植后未能及时接入食蚜瘿蚊的,在发现黄板诱到少量有翅蚜后要立刻开始释放食蚜瘿蚊,释放量的确定要预先调查单株蚜量,再估算温室或大棚内当时总蚜量,按瘿蚊:幼虫=1:(20~30)的比例确定释放瘿蚊的总数量。具体方法是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内,在蚜虫发生初期,按照益害比例,将装有老熟幼虫的盒表面扎许多直径为1~2厘米的粗眼孔,然后均匀摆在植株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一般在蚜虫发生初期每棚每次释放500~1000头食蚜瘿蚊即可。幼虫化蛹后羽化为成虫,从盒孔飞出,搜寻有蚜虫叶片,并在叶片上产卵,卵经2~4天孵化成幼虫,孵化出的食蚜瘿蚊幼虫即可取食蚜虫幼虫,使蚜虫死亡。
(3)注意事项 释放时间最好确定在蚜虫发生初期,目的是为释放的成虫产的卵孵化后,就可有寄主食物可吃。要进行温室内蚜虫种群数量的调查,掌握好瘿蚊跟幼虫的比例来释放瘿蚊幼虫,释放瘿蚊数量不能太少以免影响防效,释放太多会增加防治成本。
在释放食蚜瘿蚊的温室和大棚内,不宜再喷洒杀虫剂,防止杀伤食蚜瘿蚊。
食蚜瘿蚊喜欢凉爽潮湿的生活环境,高温和干旱时释放食蚜瘿蚊效果往往不佳。根据作物需求适时浇灌也有利于食蚜瘿蚊对蚜虫的控制,浇水时间一般要选在早上或傍晚,以免冷水刺激作物根部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购买后的食蚜瘿蚊虫盒若不能及时使用,可存放在冷藏冰箱中,蛹的最佳冷藏温度为4~5℃,冷藏60天后平均羽化率达70.8%。温室或大棚内放入瘿蚊后若发现蚜虫繁殖很快,虫口密度上升时,可补充释放食蚜瘿蚊。
七、捕食螨
捕食螨是许多益螨的总称,其范围很广,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绒螨科、长须螨科和植绥螨总科等。而目前研究较多的已用于生产中防治害螨的捕食螨,还局限于植绥螨科中的如下种类: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瑞氏钝绥螨、长毛钝绥螨、巴氏钝绥螨、加州钝绥螨、尼氏钝绥螨、纽氏钩绥螨、德氏钝绥螨和拟长毛钝绥螨等。利用捕食螨防治农业害螨用于生产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的技术称为“以螨治螨”。
(1)捕食螨防治叶螨 利用捕食螨对叶螨的捕食作用,特别是对叶螨卵以及低龄螨态的捕食,而达到抑害和控害目的,是安全持效的叶螨防控措施。
蔬菜上发生的主要叶螨有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其天敌捕食螨的本土主要种类有拟长毛钝绥螨、长毛钝绥螨、巴氏钝绥螨等。可以用于防治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上的叶螨。
引进种智利小植绥螨是叶螨属叶螨的专性捕食性天敌,对叶螨有极强的控制能力。以作物上刚发现有叶螨时释放效果最佳。严重时2~3周后再释放1次。每平方米释放智利小植绥螨3~6头,在叶螨为害中心,可释放20头,或按智利小植绥螨:叶螨(包括卵)为1:10释放。叶螨发生重时加大用量。
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应在叶螨低密度时释放,按拟长毛钝绥螨:叶螨以1:(3~5)的释放比释放。叶螨刚发生时释放1次,发生严重时可增加释放2~3次。
瓶装的旋开瓶盖,从盖口的小孔将捕食螨连同包装基质轻轻撒放于植物叶片上。不要打开瓶盖直接把捕食螨释放到叶片上,因为数量不好控制,很可能局部被释放过大的数量。不要剧烈摇动,否则会杀死捕食螨。
捕食螨送达后要立即释放。对于智利小植绥螨来说,相对湿度大于60%对于其生存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卵来说。黑暗低温(5~10℃)保存,避免强光照射。产品运达后要立即使用,产品质量会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若放在低温下保存,使用前置室温10~20分钟后再使用。对于拟长毛钝绥螨来说,必须保存时,需低温(5~10℃),并避免强光照射,使用前置室温10~20分钟后再使用,产品质量会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两者均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效果较好,而高温、干旱时释放效果差。如果温室或大棚太干应尽可能通过弥雾方法增加湿度。捕食螨对农药敏感,释放后禁用农药。
(2)捕食螨防治蓟马 利用捕食螨对蓟马的捕食作用,特别是针对蓟马不同的生活阶段,以叶片上的蓟马初孵若虫以及对落入土壤中的老熟幼虫、预蛹及蛹的捕食作用,而达到抑害和控害目的,是安全持效的蓟马防控措施。
蔬菜上发生的主要蓟马种类有烟蓟马和棕榈蓟马等。目前已成为国内多种蔬菜如辣椒、黄瓜、茄子等上严重发生的种类。这些蓟马的天敌捕食螨的本土主要种类有巴氏钝绥螨、剑毛帕厉螨等。
巴氏钝绥螨适用于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草莓等蔬菜,在15~32℃,相对湿度大于60%条件下防治蓟马、叶螨,兼治茶黄螨、线虫等。剑毛帕厉螨,适用于所有被蕈蚊或蓟马为害的作物,适宜20~30℃、潮湿的土壤中使用,可捕食蕈蚊幼虫、蓟马蛹、蓟马幼虫、线虫、叶螨、跳甲、粉蚧等,在作物上刚发现有蓟马或作物定植后不久释放效果最佳。严重时2~3周后再释放一次。对于剑毛帕厉螨来说,应在新种植的作物定植后的1~2周释放捕食螨,经2~3周后再次释放捕食螨种群数量。
对已种植区或预使用的种植介质中可以随时释放捕食螨,至少每2~3周再释放一次。用于预防性释放时,每平方米释放50~150头;用于防治性释放时,每平方米释放250~500头。巴氏钝绥螨可每1~2周释放一次。巴氏钝绥螨可挂放在植物的中部或均匀撒到植物叶片上。剑毛帕厉螨释放前旋转包装容器用于混匀包装介质内的剑毛帕厉螨,然后将培养料撒于植物根部的土壤表面。
收到巴氏钝绥螨后要立即释放,虽可在8~15℃条件下贮存,但不应超过5天,对化学农药敏感,释放前一周内及释放后禁用化学农药,但可与植物源农药及其他天敌如小花蝽、寄生蜂、瓢虫等同时使用。收到剑毛帕厉螨后24小时内释放,避免挤压;若需短期贮存,可在15~20℃、黑暗条件下贮存2天。释放期保持温度15~25℃。不要将剑毛帕厉螨和栽植介质混合。释放剑毛帕厉螨主要起到预防作用,尤其是幼苗期和扦插期,暴露于高于35℃或低于10℃的温度下可能会被杀死;被石灰和农药处理过的土壤不要使用剑毛帕厉螨,可与其他天敌同时使用。
八、智利小植绥螨
智利小植绥螨,属蛛形纲、蜱螨目、中胸气门亚目、植绥螨科,别名:智利螨、智利植绥螨。以大豆上的棉叶螨人工扩繁。主要剂型:成螨,装于有适当载体和棉叶螨卵的纸袋或瓶中,也有以豆叶为载体出售的成螨,便于在田间释放。研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主要用于防治蜘蛛螨类如沙叶螨、二点叶螨和阔条螨,放飞密度为10头/平方米。此种天敌也可用于防治花卉、果树等作物上的蛾类害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毒,不污染环境。
(1)杀虫机理 雌成螨常产卵于叶片表面的猎物附近,以保证孵化后的幼螨有足够的食物。幼螨蜕皮变为第一若螨后立刻开始取食,到第二若螨时则不断的觅食。若螨只能在其孵化的叶片上取食,通常只捕食猎物的卵、幼螨和第一若螨。成螨则可以迁移到邻近的植株上,捕食猎物的各个虫态。雌螨在交配后几小时内即开始产卵。在食物缺乏时,成螨依靠取食水和蜂蜜可存活一定时间,但不能生殖。雌成螨必须与雄螨交配后才能产卵,一头雌成螨在温度、湿度以及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平均每天可产5粒卵,一生最多可产60粒卵。温度是影响其发育速度的重要因素。在15℃时,其完成一个世代大约需25天,30℃时则只需5天。该螨的繁殖速度比害螨快,因此用于防治害螨非常有效。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的适宜条件下,该螨可完全消灭害螨,随后将因食物缺乏而被饿死。
(2)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用于防治在温室内的蔬菜及露地种植的草莓、蔬菜等作物上的棉叶螨。在温室中使用时,按天敌与害螨1:(15~25)的比例释放,或每平方米释放5头。轻轻颠倒、摇晃装有螨和载体的瓶子,均匀撒于作物叶片上。
用于露地释放时,可防治露地草莓、茄子上的园神泽氏叶螨,在害螨发生初期,按1:(10~20)释放成虫。相对湿度低于60%时会降低其发育速度并抑制卵的孵化。温度低于10℃时,对害螨的控制效果差。
(3)注意事项 释放时间应在气候适宜且叶螨为害的始盛期为宜,此时有利于智利小植绥螨的定居和繁衍,可有效控制叶螨种群数量。释放量要针对田间害螨发生密度,决定适宜的益害比,过一段时间再调查虫情,必要时补充放虫1次;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的地块,不宜施用化学杀虫农药,防止杀伤天敌;释放3~4周后叶螨数量显著下降,以后一直维持在大约每叶1头以下;尽量在害螨的发生早期释放益螨,可减少释放量;购买后应尽快释放,避免成螨因食物不足而相互残杀;贮存于12~15℃,避免冷冻或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