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专业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灼伤及其防治技术

(一)灼伤及其分类

人体(或动物体)受热源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进一步导致病理和生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灼伤。灼伤按发生原因的不同分为化学灼伤、热力灼伤和复合性灼伤。

1.化学灼伤

由于直接接触化学物质所造成皮肤的损伤,均属于化学灼伤。导致化学灼伤的物质形态有固体(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酐等)、液体(如硫酸、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等)和气体(如氟化氢、氮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与皮肤或黏膜接触后产生化学反应并具有渗透性,对细胞组织产生吸水、溶解组织蛋白质和皂化脂肪组织的作用,从而破坏细胞组织的生理机能而使皮肤组织致伤。

2.热力灼伤

由于接触火焰、炙热物体、高温表面、过热蒸汽等所造成的损伤称为热力灼伤。此外,在化工生产中还会发生由于液化气体、干冰接触皮肤后迅速蒸发或升华,大量吸收热量,以致引起皮肤表面冻伤。

3.复合性灼伤

由化学灼伤和热力灼伤同时造成的伤害,或化学灼伤兼有的中毒反应等都属于复合性灼伤。如磷落在皮肤上引起的灼伤为复合性灼伤。由于磷的燃烧造成热力灼伤,而磷燃烧后生成磷酸会造成化学灼伤,当磷通过灼伤部位侵入血液和肝脏时,会引起全身磷中毒。

(二)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

由于化学物质的腐蚀作用,发生化学灼伤时如不及时将其除掉,就会继续腐蚀下去,从而加剧灼伤的严重程度。某些化学物质如氢氟酸的灼伤初期无明显的疼痛,往往不受重视而贻误处理时机,加剧了灼伤程度。及时进行现场急救和处理,是减少伤害、避免严重后果的重要环节。

化学灼伤的程度也同化学物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接触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灼伤就会越严重。因此,当化学物质接触人体组织时,应迅速脱去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伤面,不应延误,冲洗时间不得小于15min,以利于将渗入毛孔或黏膜内的物质清洗出去。清洗时要遍及各受害部位,尤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等处,对眼睛的冲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或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时水流不宜正对角膜方向,不要揉搓眼睛,也可将面部浸入在清洁的水盆里,用手把上下眼皮撑开,用力睁大两眼,头部在水中左右摆动。其他部位的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中和剂洗涤或湿敷,用中和剂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必须再用清水冲洗掉,然后视病情予以适当处理。

化学灼伤程度同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酸性物质引起的灼伤,其腐蚀作用只在当时发生,经急救处理,伤势往往不再加重;碱性物质引起的灼伤会逐渐向周围和深部组织蔓延。因此现场急救应首先判明化学致伤物质的种类、侵害途径、致伤面积及深度,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某些化学致伤,可以从被致伤皮肤的颜色加以判断,如苛性钠和石炭酸的致伤表现为白色,硝酸致伤表现为黄色,氯磺酸致伤表现为灰白色,硫酸致伤表现为黑色,磷致伤局部皮肤呈现特殊气味,有时在暗处可看到磷光。

抢救时必须考虑现场具体情况,在有严重危险的情况下,应首先使伤员脱离现场,送到空气新鲜和流通处,迅速脱除污染的衣着及佩戴的防护用品等。

小面积化学灼伤创伤面经冲洗后,如确实致伤物已消除,可根据灼伤部位及灼伤深度采取包扎疗法或暴露疗法;中、大面积化学灼伤,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应送往医院处理。常见的化学灼伤急救处理方法如表1-4所示。

表1-4 常见化学灼伤急救处理方法

(三)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化学灼伤常常是伴随生产中的事故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漏等造成的,与安全管理、操作、工艺和设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发生化学灼伤,必须采取综合性管理和技术措施,防患于未然。

制订完善的安全操作制度。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它们与人体接触时可造成的伤害作用及处理方法都应明确说明并做出规定。使所有作业人员都了解和掌握并严格执行。

在使用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设施,这些措施和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有效的防腐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强腐蚀介质的作用及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高流速等条件对机器设备会造成腐蚀,所以加强防腐,杜绝“跑、冒、滴、漏”也是预防灼伤的重要措施。

2.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

在使用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在设计时就应预先考虑防止物料外喷或飞溅的合理工艺流程、设备布局、材质选择及必要的控制、输导和防护装置。

①物料输送实现机械化、管道化。

②贮槽、贮罐等容器采用安全溢流装置。

③改革危险物质的使用和处理方法,如用蒸汽溶解氢氧化钠代替机械粉碎,用片状物代替块状物。

④保持工作场所与通道有足够的活动余量。

⑤使用液面控制装置或仪表,实行自动控制。

⑥装设各种型式的安全联锁装置,如保证未卸压前不能打开设备的联锁装置等。

3.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

如使用超声波测厚仪、磁粉与超声探伤仪、X射线仪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或采用将设备开启进行检查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设备的损伤部位与损坏程度,及时消除隐患。

4.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①所有贮槽上部敞开部分应高于车间地面1m以上,若贮槽与地面等高时,其周围应设护栏并加盖,以防工人跌入槽内。

②为使腐蚀性液体不流洒在地面上,应修建地槽并加盖。

③所有酸贮槽和酸泵下部应修筑耐酸基础。

④禁止将危险液体盛入非专用的和没有标志的桶内。

⑤搬运贮槽时要两人抬,不得单人背负运送。

5.加强个人防护

在处理有灼伤危险的物质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和防护用具,如眼镜、面罩、手套、毛巾、工作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