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设备使用期的日常管理
2.2.1 设备使用期管理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在设备构成期只发生对设备的投入,即科研、设计、制造、检验、运输费用的投资;到设备使用期才发生设备的输出,即为企业生产服务,使企业获得效益。质量和性能好的设备,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也就不可能正常经济的运行,企业当然不能获得预期数量和质量的产品,设备投资就无法按预计期限回收。所以,构成期管理只能为使用期有高综合效能打下基础,使用期管理是发挥构成期管理成果的直接因素。
(1)设备使用期管理的基本任务
①采用群众维护、预防检修、状态检测、合理润滑和备件供应等措施来保证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时间可利用率。
②合理使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设备潜力。
③进行成本核算、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采取技术革新,节约能源和材料等措施,降低设备使用期费用。
④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2)设备使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工程技术方面 安装调试、维护、润滑、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②经济财务方面 折旧基金和大修基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维修成本核算与分析、设备利用经济效益分析、设备改造经济效益分析等经济工作。
③生产组织方面 组织机构、修理计划、生产准备、备件供应的管理工作。
2.2.2 设备的安装验收与移交
设备全过程管理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设备的安装验收与移交。
设备在安装前,首先应选择设备的安装地点,确定工艺布局。
如果在设备的计划和选型阶段进行了技术分析和企业工业布局规划,则在设备到厂以前就应该选择好安装位置,准备好如照明、空调等工作环境。还应组织好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培训,铺设水、气(汽)、电等线路。
外设设备到厂后,应由设备采购部门会同项目负责的有关部门(即基建、技措、安装施工等)及设备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开箱检验。主要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各部位有无损伤,当场清点零件、备件、附件、技术文件与装箱单是否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尤其要注意进口设备,必须按规定期限,及早进行验收,以免延误索赔期。
(1)设备交验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自制设备,应由设备设计单位负责召集组织设备制造、管理、使用等有关部门参加交验工作。
①有设计任务书(有申请责任者、审核和批准者签名),对设备的技术性能、主要参数、使用要求等明确清楚。
②设备审批手续齐全,设计达到任务书要求。
③制造完工、配套齐全、检验合格、经过3~6个月试生产证实性能稳定,生产实用。
④设备技术文件(说明书、主要图纸资料等)齐备,具备维修保养条件。
(2)在选择安装地点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环境和设备的相互影响。如重型锻压设备的震动及铁路对附近精密设备的加工影响。
②按工艺流程合理布置设备,减少零件周转时间与场内运输费用。
③合理的能源供应方式。对于耗电大的设备应靠近变电站;空气压缩机站应远离仪器、仪表控制中心。
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
⑤发挥设备最高利用率。
当设备安装完毕时,应由项目负责部门会同有关技术、设备、安装、安全等部门,做安装质量检查、精度检查,并按规定先做空载运转,再作负荷试车。对于大型装置还必须联动试车,试生产等,经检验合格,由筹建单位办理设备移交手续。填写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设备精度检验记录单、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经参加验收人员共同签字后送项目负责部门、使用部门、设备部门、财务部门各一份,对于关键设备(高精度、大型、重型、稀有)还应有总工程师、主管厂长参加验收、移交工作,并批准签字。
随机附件应由设备部门负责按照装箱单逐项清点,并填写设备附件工具明细表。它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保管。随机技术文件明细表填写完后,应由技术档案室存档,还要填写备件入单库,并由备件厂库办理入库手续。
对自制设备,鉴定验收后,应算出资产价值并与投资概算进行比较分析,办理移交手续。
2.2.3 进口设备管理
(1)技术引进和进口设备概念
通过一定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经验、成果称之为技术引进。技术引进的内容,应包括购买专利技术。即包括购买产品的设计资料、制造工艺、测试方法、材料配方或成分等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材料;也包括技术输出方为使引进方掌握引进技术提供的技术人员培训,或技术输出方人员提供的现场指导等。技术引进可以提高自制能力和设备制造水平,其费用比进口设备低得多。
进口设备的优点是上马快、周期短、能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和迅速填补空白,克服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但进口设备花外汇多,又不能解决设备的制造方法、技术问题。不过技术大都体现在产品上,如果进口样机或进口国内的空白及关键设备,也是技术引进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进口设备与引进技术等同视之,称之“引进设备”。
(2)进口设备的方式
目前一些企业进口设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先进技术和成套装置同时引进。这对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形成生产力及迅速改变技术落后状态是可取的,必要的。以后的技术引进,应着重从引进不同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装置或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和装置,过渡到只购买国外技术专利和主要设备,其余全部由国内承包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整个工程建设。
②引进先进技术,并从国外进口关键设备、仪器和样机。目的在于使引进技术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或利用进口的关键设备、仪器样机,填补空白,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③引进产品生产线,从国外进口全套或大部分生产设备。
④承接外商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中所进口的有偿与无偿的生产设备。
⑤合资生产、合资经营从国外进口设备。
⑥生产合作(即与外商合作,共同生产一种产品)从国外进口设备。
⑦外商馈赠的设备等。
(3)进口设备的管理
①计划管理是搞好进口设备的规划,达到预期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企业都应拟定一个比较稳定的中、长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规划,确定进口的设备项目,以便及早收集情报,摸清国外情况(技术先进程度、价格等),并做好国内配套的各项工作。在制定规划时,要根据资金来源(利用外资和国内贷款)与偿还能力,国内设备的配套能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必须对每一台需要进口的设备进行可行性研究,作好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择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的设备,特别要注意引进那些“适用技术”。既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情和国力(对进口设备的消化能力,备品配件的供应能力,原料、动力、维修能力,技术管理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比较,有选择地引进技术和设备。反对盲目引进所谓“高新技术”。
制定规划和编制计划时,应由企业主管技术的总工程师组织,有计划、设备、基建、财务、技术、供应等有关部门参加讨论和研究。总工程师要能善于听取设备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让设备主管部门提方案或提出初审意见。
②考察和谈判是计划确认后进行的。设备主管部门应直接参与对外谈判和出国考察。这样做有利于对引进技术中需要配套设备的分析,判断哪些是必须进口的,哪些是可以在国内配套的,哪些可以利用已有设备进行改进,避免进口国内能解决的设备。也有利于对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成套性、维修性、节能性等的审查。
在考察和谈判中,能学习和了解国外设备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设备管理部门今后做好设备的安排、维护、修理和对国内配套设备的选型。
有利于设备部门及时做好配套、安装的准备工作,促使工程项目早日投产。
③同外商判断应注意的技术策略问题。
对外商的报价要从技术、性能、价格、设备成交、合作制造、合作条件、利用外资贷款的可能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选择。要贯彻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把适用的先进技术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谁便宜就买谁的,这方面已有不少教训。
由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谈判小组,共同商量谈判计划、方案和策略,共同遵守,一致对外。尽量让外商先提出方案,有利于迅速权衡和制定对策。
第一线谈判小组应精干,出国考察人员应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主要谈判人员不要中途更换。谈判要灵活掌握,适时成交,不要因急于求成而造成被动。
要了解和熟悉国际上通行做法和趋势,善于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对于外商的不合理要求和条款,要善于抵制和拒绝。
为做好设备进口工作,还应熟悉有关外汇、外贸、税务、海关和商检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④无论是技术引进工程,还是单机进口,除了直接参与判断、考察工作外,设备主管部门要抓住前期管理几个环节。
a.做好口岸接近和运输工作。设备到达口岸(机场、港口、车站)后,订货企业应有专人驻港了解情况,掌握进口设备的船期、箱号、名称、数量。并配合货物管理部门分清批次,核对到货地点、名称是否与合同相符,查清到货件数,检查箱体有无残损;对残损问题要协助到货部门严格分清原残、工残,并及时取得船方或港务部门的有效认证。对于重要设备,应派专人负责押运。要检查有保温、防潮、防振等特殊要求的设备,在运输中是否按要求办理。做好设备入库管理。设备运抵工厂后,应立即入库。保管员应按照保管标记,分类保管,保证开箱及安装时按需要随时出库。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虫等工作。对那些临时不能入库的设备,要加盖苫布,并要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做到账物相符,入库、出库手续交代清楚。
b.检验和索赔。检验是进口工作的重要环节。进口设备到货以后,应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这一工作。要及时开箱检验,并迅速安装试车,这样才能发现设备的规格、质量和数量是否与合同相符,以便及时提出索赔。如合同规定卖方参加开箱检验,则应通知卖方到场。如果由商品检验局办理检验,则检验时应通知商品检验局,到现场复检、出具证明。进出口公司在货到达口岸之日起90天内凭检验证提出索赔。如货物抵达现场以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时开箱检验,则应向进口公司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能延期检验。
开箱检验应检查货物是否完整,开箱后查点箱内文件、单据、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实物是否与装箱单和合同相符。若本单位不具备某些设备检验条件,应提前与有关单位联系。除按规定在设备到达目的港后若干天进行初步检验外,还应尽快安装投入使用。在质量保证期内(一般为12个月)如发现质量和性能上有缺陷,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时,可凭检验证书向卖方提出索赔。
c.设备的安装。设备开箱检验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消化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和图纸,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接线方式,绘制安装基础图和管理图线,制定安装计划,准备材料、工具。做好浇灌基础、设备上位、清洗、接线工作。
设备安装试车,应有生产车间人员参加。在设备试车前就应定人、定机、定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对那些应由卖方参加试车的设备应通知卖方参加。试车(试测)应按技术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试车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并按规定处理。
试生产中的技术培训工作。设备安装后的试生产阶段,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操作者对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等不熟悉和不会操作。因此,要组织以出国或在国内培训过的维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程人做老师,进行操作知识、安全和保养知识的培训。
2.2.4 设备的租赁
租赁设备不仅可以租赁国产设备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设备。按这种租赁方式,租赁公司不直接向企业贷款,而是将购入的设备租给企业,使用设备的企业负责设备的选择、维护、修理,并可以边生产,边产生利润,边付租金。这是解决开工初期筹建资金困难,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措施。
设备的租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设备使用单位之间由于生产人物变化,设备不均,进行互相支援和调剂。另一种是使用资金不足,向专业租赁公司租赁设备。
设备的租入租出,一般是由于租入单位临时紧张,而短期内又占不到货源,租出单位则由于季节性停工或产品变化、工艺改变等原因有暂时不需要的设备。
设备租赁时租入租出单位双方应签订租赁合同,内容包括:
①租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
②租赁期限以及租赁起止日期;
③租金数额及结算方法;
④双方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如大修应由谁负责,租赁期进行改造增添附件时如何处理等。
⑤其他双方认为必须明确的问题。
租出企业对设备所有权不变,继续提取折旧和大修费用。租入单位不能将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只负责经常维修费用开支。
设备使用企业向专用租赁公司租赁设备,是社会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设备商品的产物,这种做法类似于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置设备,设备使用单位定期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直至最后获得产权。这是减少国家对企业设备费用的投资,搞活设备管理的好办法。
当租赁期满以后,可以采取续租、设备退回租赁公司、由使用单位购买这三种形式处理。
2.2.5 设备的故障与事故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设备故障与设备事故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生产中应努力使故障发生率降到最小限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此,研究设备故障,消灭和减少设备故障是从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2.6 设备管理与公害
工厂开工后可能发生的公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燃烧排出气体和剩余排出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氨的氧化物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②废水、废液。如油、酸、碱、腐蚀物、氢、纸浆废液和重金属类废液。此外还有温度较高的冷却排水等。
③噪声。如泵、空气压缩机、鼓风机以及其他直接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发生的噪声。
④振动。如空气压缩机、鼓风机以及其他直接生产设备等所产生的各种振动。
⑤恶臭。生产工艺、原料、产品的储存、运输等环节泄露出少量有臭物质,例如,硫醇、氨等。
⑥地盘下沉。由于工厂汲取地下水而造成的地盘下沉。
⑦光、热。主要是由火炬管的辉光焰造成的光和热。
⑧工业废弃物、塑料、浓缩污泥和炉渣等。
要想防止公害产生,就必须投资安装防止公害的设备,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维修保养好。应当将防公害设备看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否则防公害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停产。
因此,在化工厂的设备设计阶段,不但应考虑防公害的设备要配套齐全,还应该认真考虑公害设备的维修保养问题。
2.2.7 设备的封存与保管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设备都应该是长期正常运转的设备。对生产所必须而又短期使用的设备,可以通过租赁或其他办法解决。所以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设备长期闲置的现象。可是,由于生产形势的大幅度变化等原因,会造成企业有一定数量的设备长期闲置。这批闲置设备不能发挥经济效益反而给企业管理带来压力。其实设备封存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只是由于采取了正式的、集中的封存保管措施,使国家财产遭受自然损耗的程度降至最低限度,有效地保护了国家财产也减轻了企业的压力。设备在封存期内,不考核设备指标,不提取折旧与大修基金。
另外还有一种性质不同的封存措施。即国家为了节约能源,使用行政干预手段硬性规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封存设备。在封存的保管措施上可参照一般封存的要求来执行。
(1)机械设备封存的条件及要求
①凡已停用6个月以上而又估计不为企业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由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填写“机械设备封存清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封存。
②凡申请封存的机械设备,必须做到技术状态良好,附件齐全,并要挂上醒目的封存牌。对已损坏的机械设备应予以修复并验收合格后,才能封存。
③凡已批准封存的机械设备又需要使用时,应首先由机械管理部门填报“机械设备启封请单”,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启封使用。严禁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封存的机械设备。
④设备的封存工作,一般由设备科(或机动科)组织原使用部门及技术、安全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封存的设备必须保持其结构完整、技术状态良好,并在封存前进行清洗,涂抹必要的防锈油脂。对化工设备尤应注意将内部物料清除干净,并彻底清洗,严密加封,并做好防锈和防腐蚀措施。设备封存后要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所有封存设备要达到完好设备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内容之一。
⑤对闲置设备应积极进行处理,闲置两年以上或产品转产不用的设备,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协助处理。上级有权调给其他单位使用。设备封存期间不提取基本折扣和大修基金。
(2)封存设备的保管工作
设备封存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保管质量,保护其不受损失。要采取妥善措施,切实加强封存设备的保管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或至少保持现有的技术状态,不致遭到自然损蚀而日益劣化。
凡新设备或大修出厂后未经磨合的机械设备封存时,应在封存前完成磨合程序并进行磨合保养工作,以便使设备处于磨合完了正常待用状态。防止将来封存日久,一旦启封时发生遗漏磨合程序的现象。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该明显标明。
凡带有附属装置的机械设备,应尽可能将其附属装置集中就近存放,避免主机入库,附件散置各处,天长日久易发生错配或丢失现象。
一切设备的工作装置均不得悬空放置。如工程机械的铲斗、刀片等均以木方垫起;履带下也要以木方、水泥制块、碎石层或石渣等垫起,避免与泥土地面接触,造成腐蚀。对电气设备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做好防潮、防尘、防水等措施。
(3)封存设备启用
当封存的设备决定再用时,应由使用单位办理再用手续,填写“启用申请单”(一式三份)报设备动力部门批准,并收回封存标志牌。启封单一份退回使用部门,作为启封的凭证;一份交财务部门作为继续提取折旧和收缴占用费的依据;一份留设备动力部门存档。
2.2.8 设备的报废
凡属固定资产的设备如需报废,必须提出申请,经过鉴定批准才能处理。设备未经批准报废以前,设备使用部门不得拆卸、挪用设备零部件。设备报废关系到国家固定资产的利用,必须尽量做好“挖潜、革新、改造”工作。
(1)设备报废的条件和分类
设备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宜修复、改装,或属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设备,可申请报废。根据不同原因,报废可分为以下几点。
①事故报废 设备由于重大设备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坏至无法修复或已不值得修理而造成的报废。
②损蚀报废 设备由于长期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使其主体部位遭受磨损、腐蚀变质、变形、劣化至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或其本体丧失使用价值而造成的报废。一般情况下也不能采取修理的方法来解决,这种类型的报废基本上也就是自然寿命终了的象征。
③技术保废 设备由于技术寿命终了而形成的报废。这种类型的报废也就是设备更新的前提。
④经济报废 设备由于经济寿命终了而退役。如果当时社会上已有更先进的同类设备可供选用,那么这种类型的报废也就应成为实现设备更新的一种机会。在社会技术更新步伐较快的国家,这已是一种正常现象。
⑤特种报废 凡由于不是前述几种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报废统称为特种报废。例如某些小批量的进口机械,当随机配件用尽后,往往长期处于停滞等待配件状态,这种配件国内不生产,进口无渠道,最后设备不得不予以报废。
在上述5个类型中,凡属③、④两项报废的设备,假如国家未明文规定不准流入社会继续使用,那么可以允许以优惠的条件向需用对象或企业转让,不一定就成为废品。
(2)设备报废的手续
设备的报废,涉及巨额资金的核销和国家财产的报废问题,所以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报废的程序和有关规定如下。
①由设备主管部门主持,吸收有关人员组成“三结合”小组,对报废机械设备作出详细、正确、全面的技术鉴定。确认符合报废条件后,填写“机械设备报废”申请(一式三份),经设备技术负责人和当地建设银行签署意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②批准报废的设备,除汽车按国家已有规定处理外,凡能改制、利用的材料、零部件及辅机,应充分利用,并作价入账,作为残值的一部分。
③设备必须提够折旧费后才能批准报废,其剩余净值可在报废审批中核销。处理报废设备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④审批报废的权限以单机原值为依据,按规定的限额划分,高于限额以上的机械设备的报废,由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批准;低于限额的机械设备报企业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重要设备要到有关部门备案。
⑤经上级正式批准报废的设备,应根据批准文件及时按台销账。
(3)报废设备的处理
当前在机械设备的报废工作中,普遍不注意报废后的清理工作。往往报废销账以后仍是原机原形停在原处,不仅影响到残值的回收,而且造成一种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符合“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方针。所以在机械设备批准报废后应及时清理,并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对有些报废设备可以作价出售给能利用的单位,或者将可利用的零部件、附件、电机等拆下留用,其余做废料处理。自批准报废起该设备则从资产中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