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1980年7月进入北京市钟表眼镜公司工作,从组建公司职工学校开始进入眼镜技术培训与教学行业,先后参与组织了验光员的岗前培训、眼镜职工中专、眼镜中等技术以及眼镜验光员的技术等级及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30多年来,先后担任过教务员、班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并始终坚持担任一线课堂教学工作。在进入这一领域之后,我就是凭着以下4本书提供的知识开始从事眼视光职业教育工作的:
毕华德编著:《眼科屈光学及其测定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孙桂毓编著:《眼的屈光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
徐广第编著:《眼科屈光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朱学敏编著:《验光与配镜》(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
特别要说的是,徐广第先生的教导对我从事眼视光学教学工作的教益是很大的,这正是自己能取得些许成绩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回顾与徐老的交往,老人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待人风格,对虚假科学嫉恶如仇的性格,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以及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对眼视光学的探索和进取精神,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终生都难以磨灭的烙印。
徐老嘱咐我: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验光师们的需要,为这些常年辛辛苦苦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多做些实事,写点他们需要的书。
当在2006年和徐老聊天时,说起在眼视光学的图书中没有关于验光案例方面的书籍这件事时,徐老说:“我早就有同感,只是年龄不饶人,没精力再做这件事了。看来这件事只能委托你来做了。”应当说这也是徐老曾经交予我编辑新书任务中的最后一项工作。当时,就该书的编辑工作,徐老与我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案例选择、写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方面,徐老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定了这本书籍在编写方面的基本要求:
1. 不涉及复杂的仪器设备的应用;
2. 案例一定要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3. 针对当前屈光矫正中存在不足的精选案例;
4. 不求文字的华丽,语言一定要通俗。
多年来,由于工作过于紧张、相关资料匮乏,对于这本书的编撰工作,自己一直是有心无力。2008年自北京商业学校退休后,担任太德明眼镜店的眼视光学专业技术顾问,这项工作才有了启动和完成的条件。在本书的编写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案例的选择、点评、结构体例及文字审核、订正工作。具体事务、编写工作则是由太德明眼镜店的袁淑波、马林两位青年验光师承担。
本书的筹备、编写、修订、再版,应当说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至今已历经近十年的时间。验光案例的编写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最难的是没有什么样本可资借鉴。在这期间,我们征询了一些眼科医师、验光师和配镜师的意见,并为书籍的编写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认真挑选案例、认真核对原始文档、认真编写和反复修改、订正等工作,《实用临床验光经验集》新书稿终于宣告完成。但愿此书的案例能对读者有所裨益,能对眼视光学的实际工作起到启迪思考、抛砖引玉的作用。
但是,本书必定还是一家之言,可能会有案例选择比较局限、分析和处置表述不当及难免会有挂一漏万等情况,还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呼正林
20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