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3.1 基元反应和微观可逆性原理
经过一次碰撞即可完成的反应,叫基元反应。如前面提到的:
NO2+CO NO+CO2
在高温下,经反应物一次碰撞即可完成反应,故为基元反应。从反应进程-势能图上,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正反应是基元反应,则其逆反应也必然是基元反应,且正逆反应经过同一活化配合物作为过渡态。这就是微观可逆性原理。
正反应:(1)NO2+CONO+CO2
逆反应:(2)NO + CO2NO2 + CO
H2+I22HI,不是基元反应,它的反应机理为:
(1)I22I
(2)I+I+H22HI
所以H2 + I22HI 称为复杂反应,其中(1)和(2)两步都是基元反应,称为复杂反应的基元步骤。
3.3.2 质量作用定律
在空气中即将熄灭的余烬的火柴,放到纯氧中会复燃。说明浓度大的体系,活化分子组的数目比浓度小的体系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加快,结果余烬的火柴复燃。
在基元反应中或在非基元反应的基元步骤中,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有严格的数量关系,即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aA+bBgG+hH
则:r=kc(A)ac(B)b,恒温下,基元反应的速率同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幂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经常称为反应速率方程。速率方程中c(A)、c(B)表示某时刻反应物的浓度。r表示的反应瞬时速率,即反应物为c(A)、c(B)时的瞬时速率。k是速率常数,在反应过程中不随浓度变化,但k是温度的函数,不同温度下k不同。a和b之和称为这个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可以说该反应是a+b级反应,也可以说反应对A是a级的,对B是b级的。
在基元反应中,由a个A分子和b个B分子,经一次碰撞完成反应,我们说这个反应的分子数是a+b,或说这个反应是a+b分子反应。只有基元反应,才能说反应分子数。
在基元反应中,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数值相等,但反应分子数是微观量,反应级数是宏观量。
例3-1 写出下列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指出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SO2Cl2SO2+Cl2 (1)
2NO22NO+O2 (2)
NO2+CONO+CO2 (3)
解:(1)r=kc(SO2Cl2) 一级反应 单分子反应
(2)r=kc(NO2)2 二级反应 双分子反应
(3)r=kc(NO2)c(CO) 二级反应 双分子反应
或反应级数为2,反应分子数为2。
3.3.3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或复杂反应的基元步骤,可以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写出速率方程,并确定反应级数。复杂反应则要根据实验写出速率方程,并确定反应级数。
例3-2 根据下表给出的实验数据、实验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的速率方程,并确定反应级数。
aA+bBgG+hH (1)
解:由实验1和2得
由实验1和3得
将实验1的数据代入上式得:
k=1.2×10-2 mol·d·
故式(1)的速率方程为:r=1.2×10-2c(A)c(B)2
据此可知,反应对 A 是一级,对 B 是二级,反应属三级反应。
因为不知道是否是基元反应,不能妄说分子数。
有了速率方程,可求出任何时刻c(A)、c(B)的反应速率,同样也可求出 rA、rB和rH。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还可以根据它的反应机理,即根据各基元步骤写出。
例3-3 H2+I22HI,不是基元反应,它的反应机理为:
(1) I22I 快反应,保持平衡
(2)I+I+H22HI 慢反应
试写出其速率方程。
分析:这是个连串的反应,即反应 (1) 的产物为反应 (2) 的反应物。决定速率的步骤是最慢的步骤。
解:(2)是慢反应,是定速步骤。
基元反应(2)的速率方程为:
r=k'c(H2)c(I)2
要将方程式中和起始反应物无关的浓度,换成反应物浓度。
由于(1)是快反应,一直保持有:r+1=r-1
写成速率方程表达式k+1c(I2)=k-1c(I)2
∴
将其代入 r=k'c(H2)c(I)2
得:
令,故有r=kc(H2)c(I2)
得到的速率方程,竟与按质量作用定律写出的一样。但这并不能说明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3.3.4 反应速率常数
(1)k的意义
在r=kcm(A)cn(B)形式速率方程中,k表示当c(A)、c(B)均处于1mol·dm-3时的速率。这时,r=k,因此k有时称为比速率。k是常数,在反应过程中,不随浓度而改变。但k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速率的影响,表现在对k的影响上。
(2)k之间的关系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改变表示速率时,k值不同。由r=kcm (A)cn(B)得,同一时刻,显然c(A)、c(B)应该对应相同,r的不同是由k不同引起的。
对于反应aA+bBgG+hH某时刻的瞬时速率,有如此的关系:
所以可得:
即不同的速率常数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k的单位
k作为比例系数,不仅要使等式两侧数值相等,而且物理学单位也要一致:
速率常数的单位:
零级反应:r=k(cA)0,k的量纲为mol·dm-3·s-1。
一级反应:r=kcA,k的量纲为s-1。
二级反应:r=k(cA)2,k的量纲为 mol-1·dm-3·s-1。
3/2级反应:r=k(cA)3/2,k的量纲为。
于是根据给出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判断反应的级数。
(4)速率方程的说明
在速率方程中,只写有变化的项。固体物质不写,大量存在的H2O不写。如:
Na+2H2O2NaOH+H2 按基元反应:r=k
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浓度,故不必单独列出进行讨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很显然的。食物夏季易变质,需放在冰箱中。压力锅将温度升到400K,食物易于煮熟。
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 (van’t Hoff) 提出,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一般增加到原来的2~4倍。这被称作van’t Hoff 规则。
T升高,分子的平均能量升高,有效碰撞增加,故速率加快。
N2O5(s)O2(g)+N2O4(g)
T/K 298 308 318 328
/mol·s-1 3.46 13.5 49.8 150
van’t Hoff,19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工作为动力学研究,渗透压定律等。在这一节中,主要介绍 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公式。Arrhenius,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工作为电离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