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历程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与传统废水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渗滤液来源特殊、水量波动大、水质复杂以及危害性高,因此其处理工艺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加严苛。在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既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确定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渗滤液的实际特点,将最佳的处理工艺和最优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渗滤液处理的难题。目前,渗滤液处理工艺以场内单独处理为主,渗滤液处理工艺一般以生物法处理和膜法深度处理为主。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关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渗滤液处理工艺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国内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一致,其中代表性工程为杭州天子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三沉二曝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针对垃圾填埋场初期渗滤液特性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随着填埋时间延长,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越高,可生化性越差,因此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阶段为21世纪初期,考虑到焚烧厂渗滤液水质高氨氮、高有机物等特性,提出采用厌氧处理和MBR处理技术,工艺一般采用预处理+调节池+厌氧处理+MBR处理。该工艺可实现较低的氨氮排放,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GB 8978—1996),其中代表性工程有光大环保苏州项目一期工程、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项目等。
第三阶段为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站远离城区,因此垃圾渗滤液处理后无法并入城市污水管网。与此同时,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也在逐步提高,甚至要求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
目前,渗滤液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处理+膜法深度处理的结合工艺,即预处理+厌氧(UASB/IOC)+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最终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代表性工程有光大环保南京项目一期工程、深圳老虎坑垃圾焚烧厂等渗滤液处理项目。
然而近年来,针对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出现的纳滤和反渗透浓缩液处置难题,也出现了一些处理浓缩液的新工艺路线和解决思路。比如:深度处理采用化学软化+微滤+RO处理工艺,减少了浓缩液产生量,产水回收率达70%~75%;RO浓缩液采用碟管反渗透(DTRO)处理工艺,全厂总回收率可达85%;膜浓缩液采用蒸发技术处理生成结晶盐。通过以上措施可实现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全量处理和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