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及图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1.3.1 创新教育是改革的主旋律

我国各高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很好,但具有创造性的知识学习较少。据统计,我国近来涌现出来的发明家大多在45岁以上,而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统计情况,创造能力最强的年龄段是25~45岁。我国每年培养出几百万大学生,但他们之中涌现出来的发明家或创造性人才却非常少。这种情况说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对创造与发明能力的培养薄弱,重视度不够。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培养最富有创造性人才的大学,又称为培养发明家的大学。仅在1996年,他们的研究人员就提出了400多项发明,学院的师生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时刻在创造美国赖以占领全球未来高科技市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当美国政府和公司的“发展实验室”,成为美国高科技人才与创造人才的摇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地区,20%以上的研究人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激励麻省理工学院师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是创新教育与学术抱负融为一体的良好校风。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教育体制下,用一个统一的培养模式来塑造全体大学生,已经不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难以培养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人才。为适应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需要,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传授和继承知识为主的培养模式转向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融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一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当前高等学校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育思想必须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予以落实。

1.3.2 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当代社会的发展最需要具有主动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主动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养成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所谓人的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高等学校不应打压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反应该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改革举措,为激发和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提高素质和能力,使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现实。

(1)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

勇于探索和善于创新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特征。美国犹他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赫茨伯格通过分析几十年各行各业涌现的大量创新人才的实例后,总结出了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①智商高,但并非天才 智商高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不一定是天才。过高的智商有时会有害于创新,因为在常规教育中成绩超群,有时会妨碍寻求更多的新知识。

②善出难题,不谋权威 善于给自己出难题,而不谋求自我形象和权威地位是创造型人才可持续成功的重要特征,驻足于以往的成就,不思进取是发挥创新作用的主要障碍。创新人才也必须依赖不断学习与进取来维持创新道路上的青春常在。

③标新立异,不循陈规 创新人才不能靠传统做法建功立业,而惯于在陈规范围内工作的人员往往把精力消磨在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难以取得突破;而创新事业往往是不循陈规、标新立异的结果。

④甘认不知,善求答案 承认自己“不知道”是创新的起点,“不知道”或“不清楚”会给追求答案带来压力,压力转换为动力,是创新力量的源泉。

⑤清心寡欲,以工作为乐 在工作中追求幸福和快乐,在工作中享受生命是创新型人才的共有特征。

⑥积极解忧,不信天命 挫折与失败经常伴随着创新的全过程,困难面前排忧解难,勇往直前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⑦才思敏捷,激情迸发 敏锐的思维和热情奔放的工作激情是生命的最充分延伸,是创新人才工作进入佳境的条件,也是在成功道路上前进的标志。

针对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人才培养会产生积极作用。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由人的认识活动产生的,主要表现在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五个方面。非智力因素是由人的意向活动产生的,从广义来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活动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人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除智力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①兴趣 兴趣是人们在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时的意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意向运动,是个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或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人在最佳状态接受教育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和激发求知欲。所以,兴趣是人们寻求知识的强大推动力。注重创新教育过程中的兴趣培养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体现。

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智力因素,但兴趣是观察的先导,并对观察的选择性、完善性和清晰程度施加影响。兴趣有助于提高观察效果,而观察效果的提高又促进了观察力的提高。

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力的源泉,使受教育者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领域,促进了智力因素的提高。

兴趣能激发人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促进人们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创造活动的积极开展和深入进行。

兴趣能推动人们广泛接触新鲜事物,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为观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想象更加丰富,促进人们的知识领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兴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学习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他们的潜在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所以,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②情感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情感可以使想象更加活跃。抛弃旧技术,发现新技术,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情感影响人的思维品质。情感高涨时求知欲强烈,人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效率更高,更容易突破定势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所以,情感是思维展开的风帆。

情感影响人的记忆力。记忆的基本功能是保存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没有记忆就没有继承和发展,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强烈的兴趣和饱满的情绪可以产生良好的记忆。情感的变化必将影响牢固的记忆。有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情感,才能产生敏锐的观察力,随之产生的可靠记忆和丰富的想象,都会导致创造性成果的产生。

③意志 意志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智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坚强的意志才能保证人们在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百折不挠。意志是一种精神力量。任何意志总是包含有理智成分和情绪成分,认识越深刻,行动越坚强。意志能使人精神饱满,不屈不挠,为达到理想境界坚持不懈地斗争。

情感伴随着认识活动而出现,情感中蕴藏着意志力量,也是意志的推动力。反过来,意志控制和调节情感。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困难,就没有意志的产生。所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意志产生的先决条件。

④性格 性格是人在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影响人的智力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性格是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性格和意志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的,如勤劳与懒惰、坚强与软弱、踏实与浮躁、谦虚与自负等都可以互相转化。

通过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和主动进取的状态,不仅对促进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诸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会影响创新人才,特别就拔尖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