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儿科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护理技术

第一节 更换封闭式胸腔引流瓶术

更换封闭式胸腔引流瓶术是对正在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瓶进行更换的一种方法。通过更换引流瓶可以将已收集满引流液的引流瓶弃去,或保证负压引流的持续有效及避免胸腔内的逆行感染。适用于正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需要更换引流瓶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② 保持引流的持续有效。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评估患儿伤口负压吸引情况。

(2)物品准备 胸腔闭式引流瓶,止血钳2个,湿化用水500mL,治疗盘(棉签、复合碘、污物缸、弯盘),一次性手套,胶带,安全别针。

(3)患者准备 患儿及其家属已了解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患儿保持安静,皮肤清洁。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检查引流瓶包装完好,无破损、漏气,在有效期内。

④ 取湿化用水倒入引流瓶内,负压瓶内水柱压差6~12mmHg。密封瓶内湿化用水应过0刻度水位线。

⑤ 用止血钳夹紧近心端引流管,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⑥ 关闭床旁中心负压。

⑦ 戴一次性手套。

⑧ 分离引流管与引流瓶接口。

⑨ 用无菌棉签蘸取复合碘按顺时针方向消毒引流管口2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⑩ 连接伤口引流管与引流瓶上引流管,无漏气。

⑪ 松开止血钳,调节床旁中心负压。负压值维持在100~200mmHg。

⑫ 记录引流瓶更换时间,用胶带做好刻度标记。

⑬ 引流瓶悬挂在床架上。

⑭ 用安全别针妥善固定好胸引管。

⑮ 整理床单位及处理用物,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

⑯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各引流管连接紧密,无漏气,负压引流通畅。

② 水封瓶内水柱过水位线,水柱波动情况正常。

③ 负压值大小符合患儿伤口引流情况。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有效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② 水封瓶内水柱过水位线,根据患儿伤口情况调节持续有效负压。

③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

五、注意事项

① 连接各引流管管道时要连接紧密,为患儿更换体位时应固定好管道,防止发生管道滑脱。更换时必须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气胸。

② 根据引流量的情况合理调节负压大小。密切观察负压瓶内水柱波动情况,若压力过小,吸引力不足,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而压力过大,则增加患儿伤口皮肤损伤。定期挤压胸引管,防止管道堵塞而影响负压引流。

③ 更换引流瓶过程中禁止将引流瓶高于患儿胸腔,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内引起感染。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法

中心静脉压监测法(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通过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压力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判断患儿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适用于危重症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鉴别患儿血容量或心功能情况。

②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评估及清洁穿刺部位皮肤,确认家属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

(2)患儿准备 中心静脉导管通畅在位。

(3)物品准备 多功能心电监护、一次性连接管、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压力袋、5~10mL注射器、肝素盐水、输液器、免洗消毒凝胶。

(4)环境准备 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取500mL肝素盐水放于压力套包中,充分消毒瓶口,将输液器进行充分排气后,连接冲洗装置与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按压压力传感器上的流量控制器,使肝素盐水充满整个传感器,松开流量控制器,使压力传感器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连接。

④ 打开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选择监测模式,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线与多功能监护仪的监测导线相连,再向压力套包内充气,同时调节压力至300mmHg。

⑤ 使压力传感器与心脏位置处于同一水平,按下监护仪上压力归零键使压力归零,旋转三通按钮,关闭静脉通道,使传感器压力通道和大气相通,使屏幕上压力线变为直线并与基线重合,同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各压力数字均为“0”时表示零点校正完毕。此时旋转三通按钮使传感器与静脉相通,监护仪上会立即出现压力曲线和中心静脉压数值,表示监测成功。

⑥ 整理床单位,记录。

⑦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静脉测压管通畅在位,多功能监护仪压力波形正常。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严格无菌操作。

② 连接各管路过程中严格排气。

③ 监测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压力波形变化。

五、注意事项

① 压力传感器管路排气及与静脉端连接时均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敷料应严格按照规定更换,如有潮湿、松动、污染,应及时更换。

② 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管路及T形管排气时需反复对光检查,避免空气进入,形成空气栓塞会造成不良后果。

③ 监测时将压力传感器用胶布固定于患儿床单位,使压力传感器与心脏位置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监测时要避免患儿躁动,防止传感器移位,确保数值准确性;及时处理测压管内回血,避免形成血栓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④ 妥善固定管路并记录导管长度,防止脱出。

⑤ 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若留置时间大于7天需更换压力传感器。

第三节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是指为心跳、呼吸骤停的新生儿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新生儿减少由于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损伤,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需现场急救的新生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恢复新生儿自主呼吸和建立有效循环,抢救生命。

②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护士2人(A与B,一人负责评估意识、进行按压;另一人负责配合人工气囊正压通气给氧),反应灵敏,迅速评估新生儿意识状态,能熟练进行除气管插管术及抢救用药外的所有心肺复苏技能。

(2)物品准备 新生儿复苏简易呼吸器、一次性氧气管、不同型号面罩、免洗消毒凝胶、听诊器、心电监护仪、手表、抢救车。

(3)患者准备 将新生儿放置于安全、温暖、开放的环境中,空腹,胃内无余奶。

(4)环境准备 除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外,请其他人员离场,保证抢救环境较开阔。

2. 操作方法

① 护士A快速评估判断新生儿意识,轻拍足底,呼叫新生儿,如无反应,迅速呼叫医生,并同时看时间,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② 护士A将新生儿头偏向一侧,去枕头及身体覆盖物,用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异物后将新生儿置于鼻吸气体位,观察胸廓起伏,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通知护士B准备正压通气。

③ 护士B左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使其与新生儿面部密闭并保持开放气道,放松气囊进行正压通气20次,同时观察新生儿胸廓有无起伏。

④ 新生儿如果仍无自主呼吸,并且心率小于60次/分,护士A应立即采用双指法或双掌环抱法置于新生儿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亦可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cm处。按压深度为胸骨前后径的1/3,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正压通气与胸外心脏按压配合比例为1﹕3。

⑤ 3次胸外心脏按压配合1次人工气囊加压给氧,持续配合15个循环。

⑥ 护士A评估复苏效果。

⑦ 如复苏成功,将新生儿恢复舒适体位,保暖,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如果复苏失败,则快速协助医生给予气管插管等高级生命支持。

⑧ 心肺复苏结束,整理用物,6小时内补齐抢救记录及物品等。

⑨ 洗手。

三、操作评价

在3分钟之内完成以上复苏流程,听诊新生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100次以上,胸廓有起伏,自主呼吸恢复,可摸到大动脉搏动。检查新生儿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恢复,颜面、甲床、口唇等发绀减轻,皮肤色泽转红润,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3分钟内复苏成功。

② 使用正确的复苏手法。

五、注意事项

① 进行心肺复苏术必须争分夺秒,要求护士平时训练有素,熟练掌握除气管插管术、抢救用药以外的所有复苏技能。

② 严格把握EC手法,正压通气与胸外按压配合比例为1﹕3,按压深度为胸骨前后径的1/3。

③ 复苏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颜面部及全身皮肤颜色变化,把握胸外心脏按压力度,避免新生儿胸廓、肋骨创伤等事件发生。

第四节 儿童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儿所采取的以恢复循环、呼吸为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减少由呼吸、心脏骤停带来的脏器功能损伤。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患儿呼吸、心跳停止时迅速采取一切恢复自主呼吸和有效循环的抢救措施。

② 提高患儿复苏后的治疗效果,增进患儿健康。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评估患儿的病情。

(2)物品准备 简易呼吸器、胸外按压板、纱布、手电筒、听诊器、护理记录单、急救车。

(3)患者准备 取仰卧位;充分开放气道。

(4)环境准备 光线适宜、干净整洁,必要时遮挡屏风,请无关人员回避。

2. 操作方法

① 快速判断患儿意识,轻拍足底,呼叫患儿,如无反应,迅速呼叫医生,并同时看时间,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②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去枕头及身体覆盖物,取胸外按压板,将胸外按压板垫于患儿身下,暴露胸部,松开裤带。

③ 使用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异物,开放气道,必要时给予吸痰。

④ 简易呼吸器各管路连接正确,气囊性能良好,无漏气,连接氧气装置,打开氧气流量表,调节氧流量至3~5L/min。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EC手法固定面罩,配合心外按压挤压气囊。通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宜。

⑤ 人工循环和胸外心脏按压:年长患儿使用双掌法,将手掌重叠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也可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cm处。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的1/3,儿童约为5cm。

⑥ 10个循环后评估复苏是否有效,有无颈动脉搏动。

⑦ 如复苏成功,撤出胸外按压板。检查患儿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口唇、颜面、甲床皮肤色泽,末梢皮肤温度。

⑧ 恢复患儿舒适体位,遵医嘱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⑨ 整理用物,记录。

⑩ 洗手。

三、操作评价

① 患儿颈动脉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胸廓有起伏,口唇、颜面、甲床发绀减轻。皮肤色泽红润,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② 患儿胸骨、肋骨完好,无其他脏器的损伤。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正确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

② 在整个复苏过程中正确使用复苏手法。

五、注意事项

① 判断是否有大动脉搏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沿患儿的气管纵向滑行至喉结处,在旁开1~2cm处停顿,触摸颈动脉时间<10秒。

② 胸外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按压动作不能过猛,以防肋骨骨折、心包出血、气胸、肝脏破裂。每次按压后使胸壁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按压方法:双掌环抱法,单人30﹕2,双人15﹕2;单掌法单人30﹕2。

③ 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宜采用托举下颏法开放气道,不能使用压额抬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