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儿科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儿科护理工作制度

第一节 住院患儿转交接制度

(一)儿科普通病房转交接制度

1. 医师根据病情确认患儿需转科,通知患儿家属,转出病房护士书写转诊交接书,整理患儿药物及相关护理文件。

2. 转出病房电话通知转入病房,转入病房准备好床单位,做好接收准备。

3. 根据患儿病情由1~2名护士与医师共同护送患儿转科,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隐私、安全与保暖,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4. 转入病房护士与转出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儿情况,内容如下。

(1)患儿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腕带、诊断、意识、生命体征、自理能力。

(2)患儿基本病情、发病时间、诱因、既往史、过敏史、阳性症状与体征。

(3)药物及治疗 ①输液:交接患儿输注的药品、输液卡、输液剩余量、输液速度、留置针穿刺部位、穿刺时间、输液是否通畅。②口服药:交接患儿口服药单、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③患儿自备药物。

(4)管路 ①交接各种管路的深度、高度、固定情况,管路内液体的颜色、性质、量。②CVC、PICC管路置入日期、换药日期、腿围/臂围、留置深度、固定情况。

(5)口腔 牙齿、口腔清洁度及黏膜的完整性。

(6)皮肤 交接皮肤的清洁性、完整性、有无破溃(部位、面积、处理措施)、有无压红或压疮(部位、面积、处理措施)。

(7)伤口 交接伤口部位,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是否覆盖良好。

(8)护理文件 交接护理记录单、压疮评估表、转科记录单并签字、预约检查单、患儿出入量等与患儿病情相关的文件。

(9)专科护理 交接特殊操作与护理,必要时需携带相关操作流程及护理常规。

(10)其他 ①患儿病历、X线胸片等;②通知营养科。

5. 转入病房护士未交接清楚之前,转出病房护士不得离开。

6. 交接完毕后,转入病房护士在转科记录单上填写转入时间、签名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二)儿科普通病房与监护室交接制度

1. 医师根据病情确认患儿转科,首先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取得家属理解。转出病房护士书写转诊交接单,整理患儿治疗药物及相关护理文件,协助家属整理患儿日常生活用具。

2. 转出病房负责电话通知监护室,监护室做好相应的抢救床单位及设备、药品的准备。

3. 根据患儿病情由1~2名护士与医师共同护送患儿转科,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隐私、安全与保暖,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病情、管路及输液情况,必要时备抢救设备,如简易呼吸器、吸氧面罩、氧气袋或氧气瓶及监护仪等。

4. 关注家属情绪,请家属在监护室门口等候。

5. 转入科室护士与转出科室护士共同交接患儿情况,内容如下。

(1)患儿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腕带、诊断、意识、生命体征、自理能力。

(2)患儿基本病情、发病时间、诱因、既往史、过敏史、阳性症状与体征。

(3)药物及治疗 ①输液:交接患儿输注药品、输液卡、输液剩余量、输液速度、留置针穿刺部位、穿刺时间、输液是否通畅。②口服药:交接患儿口服药单、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③患儿自备药物。

(4)管路 ①交接各种管路的深度、高度、固定情况、管路内液体的颜色、性质、量;②CVC、PICC管路置入日期、换药日期、腿围/臂围、留置深度、固定情况。

(5)口腔 牙齿、口腔清洁度及黏膜的完整性。

(6)皮肤 交接皮肤的清洁性、完整性、有无破溃(部位、面积、处理措施)、有无压红或压疮(部位、面积、处理措施)。

(7)伤口 交接伤口部位,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是否覆盖良好。

(8)护理文件 交接护理记录单、压疮评估表、转科记录单并签字、预约检查单、患儿出入量等与患儿病情相关的文件。

(9)专科护理 交接特殊操作与护理,必要时需携带相关操作流程及护理常规。

(10)家属情况 家属情绪状态,等候位置,特殊需求等。

(11)其他 ①患儿病历、X线胸片等;②通知营养科;③自备生活用物。

6. 监护室护士未交接清楚之前,转出病房护士不得离开。

7. 交接完毕后,监护室护士在转科记录单上填写转入时间、签名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8. 转科护士应清点转运物品,防止遗失。

(三)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制度

1. 手术前交接

① 手术当日病房责任护士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共同到手术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及腕带信息(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并请患儿或家属说出患儿姓名、所患疾病及部位、所做手术名称(如遇特殊情况患儿不能回答时,可由陪护人员确认),并与病历核对。

② 护士检查患儿术前准备情况,检查患儿是否禁食、是否佩戴饰品、有无过敏、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皮肤是否清洁等。

③ 护士核对所带病历、影像资料、胃管、尿管、胸腹带等物品及术中所需药品,并记录。

④ 核对无误后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在手术交接本上签字。

⑤ 危重患儿需由护士送至手术室。

⑥ 从病房到手术室过程中需注意患儿安全,注意保护患儿隐私并保暖。

2. 手术后交接

(1)手术结束后,由医师/麻醉师将患儿送回病房,危重患儿由住院总医师协同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将患儿送至监护室。

(2)病房护士与医师/麻醉师共同交接并核对,内容包括:①患儿姓名、腕带、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②患儿皮肤、管路、伤口;③手术方式、手术过程、麻醉种类、术中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查阅术中麻醉记录;④患儿病历、X线片、衣物等。

(3)交接完毕后双方在手术交接本上签字,病房护士做好护理记录。

(4)在手术室到病房护送过程交接本上签字,病房护士做好护理记录。

(5)从手术室到病房护送过程中需注意患儿安全,注意保护患儿隐私并保暖。必要时备抢救设备,如简易呼吸器、吸氧面罩、氧气袋或氧气瓶及监护仪等。

(四)产科与新生儿病房患儿转诊交接身份核实制度

① 责任护士接到产科转诊通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② 产科患儿由住院总医师抱入或由转运暖箱转入,责任护士通知值班医师接诊,并与住院总医师共同进行对患儿的交接。

③ 交接内容包括腕带(母亲姓名、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间、出生体重,入院时间及入院时生命体征(T、P、R、BP),血氧饱和度,并做好交接登记。

④ 患儿的基本信息应与产科转科志一致,如有疑问需与产科再次确认。

⑤ 责任护士应与家属共同核实产科腕带,确认患儿身份后,将产科腕带交还家属,并签字确认。

⑥ 责任护士与患儿家属共同核实儿科腕带,并为患儿佩戴,并保证为患儿佩戴双腕带,以确保患儿身份安全。

第二节 儿科危重患儿抢救流程

(一)普通儿科病房危重患儿抢救流程

① 如患儿出现病情变化,值班护士立即通知一线值班医师(夜班、节假日)或主管医师(工作时间内)。

② 一线医师到场后,护士负责通知住院总医师,并推抢救车到患儿床旁,给患儿吸氧(酌情吸痰),准备球囊复苏器、心电监护。

③ 一线医师负责维护抢救环境(请家属及无关人员离开抢救现场),负责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抢救用药、化验取血等。

④ 护士及时给患儿开放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⑤ 住院总医师判断患儿病情,如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转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PICU),如评估有心肺复苏指征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护士协助住院总医师准备气管插管及抢救用药,一线医师通知二线医师(主任级医师),联系麻醉科医师行气管插管术。

⑥ 二线医师(主任级医师)负责全面指挥抢救工作,向家属交代患儿病情。

⑦ 联系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PICU)并及时转入。

⑧ 抢救完毕,一线医师负责在6小时完善抢救记录,责任护士完善护理记录单。

(二)NICU或PICU危重患儿抢救流程

① 如患儿出现病情变化,值班护士立即呼叫一线值班医师(夜班、节假日)或主管医师(工作时间内),并请同组护士协助抢救。

② 护士查看患儿、摆正体位、检查监护导线连接情况,一线医师到场评估患儿,并通知住院总医师或病房主治医师,另一护士推抢救车到患儿床旁,遵医嘱给予患儿清理气道、吸氧、准备球囊复苏器等,如评估有心肺复苏指征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夜间或节假日,护士应通知值班护士长。

③ 住院总医师或一线医师根据患儿病情评估给予球囊加压给氧或心肺复苏,另一位一线医师负责记录患儿的抢救过程、抢救用药、化验取血等。

④ 护士及时给患儿开放静脉,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⑤ 如病情无好转,护士准备气管插管及抢救用药,并协助住院总医师或主治医师实施气管插管,必要时可联系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另一护士及时准备呼吸机,完成呼吸机定标及初调呼吸机参数,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连接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根据抢救需要准备除颤仪。

⑥ 二线医师(主任级医师)负责全面指挥抢救工作,二线医师向家属交代患儿的病情,如患儿病故,住院总医师负责向家属交代尸检事宜,并按照死亡处理流程办理后续事宜。责任护士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及安抚工作,完成或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尸体料理及相关手续的办理。

⑦ 抢救完毕,一线医师负责在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责任护士完善护理记录单。

第三节 儿科绩效考核制度

1.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护士发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为护理人员薪酬、工作调整和能力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儿科所有在岗护士。

3. 绩效奖金在儿科差额奖金(工作年限、职称)基础上进行绩效分配。

4. 护士长对护士绩效考核,与护士奖金、评优、晋升挂钩。

5. 护士绩效考核依据

(1)工作质量 各层级护理督导结果。

(2)工作强度 加班、担任责任组、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如PICC置管、听力筛查等。

(3)教学管理工作 各护理单元教学小组长。

(4)科研情况 护理小发明、发表论文、编书情况。

(5)患者满意度 病房、科室、护理部下发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6)院内及科内考试、比赛成绩、参加公益情况等。

第四节 儿科护理质量月度分析会制度

① 依据护理部护理管理构架,设置病房护理管理小组,共分六组,分别为病房管理、优质护理、零容忍、护理教学、护理科研、专业项目管理,每组设有组长,下设组员。

② 工作目标为保证病房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水平、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实现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

③ 护理管理小组成员每月负责对病房护理质量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督导。

④ 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各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检查频次及检查内容,并按计划实施。

⑤ 每月组织病房对检查结果及时讨论、反馈、汇总,并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⑥ 每季度各病房护士长以PPT形式对一线(病房层面)、二级(科室层面)、三级检查(护理层面)内容、结果、改进情况进行工作汇报。

⑦ 科护士长对工作进行指导与督导。

第五节 儿科疑难病例护理查房制度

为提高护士对于疑难病历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及病情的观察能力、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积累护士的临床经验,特制定以下制度。

① 凡临床中涉及本专业罕见、复杂、多专科、危重、抢救及死亡患儿病历均为疑难病历。

② 凡护理上述病历患儿的责任护士,需认真准备患儿护理病历(包括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及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护理问题)及相关知识链接,参加主任查房、死亡病历讨论,及时与医师沟通患儿病情,掌握患儿的动态病情变化、阳性体征及化验诊断,掌握患儿护理观察要点及护理并发症的预防、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③ 提出讨论的病例,由责任护士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或多媒体摘要,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讨论责任护士负责病例介绍及解答有关问题,讨论结束后做出书面总结。

④ 对疑难病例,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救治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及需要改进的护理方法,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⑤ 凡病房主任主持的医疗疑难病例讨论,本病房护士长需组织护士及科内护理人员参加,明确诊断和治疗,配合医疗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⑥ 护理病历讨论专人记录并存档。

第六节 儿科患儿外出检查制度

① 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儿病情及外出检查指征。

② 患儿需由患儿家属陪同,必要时根据病情需要(尤其监护室患儿)需由1名医护人员陪同进行外出检查。

③ 患儿外出及返回,医护需共同进行身份识别,并记录时间。

④ 责任护士遵医嘱提前准备检查所需要用品、药品,并做好交接。

⑤ 如外出检查过程中患儿发生病情变化,应就地抢救,并及时与住院总医师及病房主治医师联系并寻求帮助。

⑥ 院外检查需与家属谈话获同意签字后,主管医师及护士陪同前往,除准备上述抢救物品外,事先与“120”或“999”联系好急救车,路途中由双方医护人员负责患儿安全。

第七节 消毒隔离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1.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 MRSA、MRSE、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他产ESBLs酶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NDM-1或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VRE、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2. 医务人员应提高对多重耐药菌认识的敏感度与防控意识,主管医师一经接收检验科多重耐药菌阳性结果,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联络员及医院感染兼职医师,并在长期医嘱中开“床旁隔离”医嘱,责任护士按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隔离。医院感染联络员及医院感染兼职医师应督导及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密切关注其他患儿有无同种病原体感染的倾向,并及时给予控制。

3.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及处理根据原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儿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儿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处理流程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

及时告知本病房主任及联络员

报告感控处

本病房组织相关人员讨论

配合感控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严格执行感控处提出的防控措施

及时总结分析感染控制情况并反馈感控处

事件控制后,撰写总结报告,在感控登记本中进行相应的记录

在病房内组织人员学习,避免今后类似事件发生

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1)患儿安置

①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和定植患儿,立即给予床旁隔离,并在床旁悬挂隔离标识。

②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2)医务人员诊疗及手术卫生要求

1)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或定植患儿安排在最后进行。

2)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或定植患儿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操作会有喷溅时(例如患儿痰液较多、自主呼吸较强时)穿隔离衣,完成操作后,必须先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再进行手卫生和手消毒。

3)加强手卫生落实

① 手卫生指征:a. 在直接接触患儿前后;b. 进行无菌操作前;c. 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d. 接触患儿用过的物品后;e.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f. 接手套后;g. 从同一患儿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② 手卫生方式:a.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b. 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c. 接触患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后,应先用流动水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旋转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当加强手卫生,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5)监督其他科室人员在本病房操作时的手卫生。

(3)环境、诊疗特别的管理与消毒

① 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表等应固定,专人专用,用后及时用75%乙醇进行消毒。

② 患儿使用过的奶瓶、药杯清洗干净后浸泡于50mg/L(10‰)的含氯消毒剂(加盖,每日更换),30分钟后冲洗干净,采用沸水消毒30分钟、流通蒸汽消毒(100℃,20分钟),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干燥处保存。

③ 治疗车、吸痰车应相对固定。

④ 对于患儿使用后的污染被服应注明标识,统一由洗衣房单独清洗、消毒处理。

⑤ 对出院或转出患儿:地面、病床、床头桌等清洁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褥、枕芯应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床垫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⑥ 必要时请院感人员协助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4)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工作,按原卫生部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进行使用,减少患儿耐药菌的产生。

(5)医疗废物管理:患儿的生活垃圾按医用废物处理,在隔离间或床旁旋转专用医疗废物桶,按要求严格分类,标识清晰。

(二)呼吸机的消毒管理制度

① 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备用呼吸机的管道每2周更换一次,旋转于阴凉干燥处,并加盖防尘罩,悬挂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标牌。

② 呼吸机管路及零件的消毒:常频和高频管道中的小零件、除湿导线拆卸后先用75%乙醇浸泡,浸泡物品要完全浸入乙醇,浸泡30分钟,放在无菌治疗巾上晾干后装入专用的盒内备用。清点小零件及管路的数量,填写消毒供应中心呼吸机管路处理转运单。将小零件用治疗巾包裹后和管道、转运单一起装入包装袋内,装袋口反折并用胶带固定。常频呼吸机管路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高温消毒。高频管路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低温消毒。

③ 呼气末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消毒:用75%乙醇浸泡,浸泡物品要完全浸入乙醇内,浸泡30分钟,放在无菌治疗巾上晾干后装入专用的盒内备用。

④ 呼吸机使用的温化罐使用中每周更换一次。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置无菌治疗巾上晾干备用。

⑤ 呼气阀用清水彻底清洗后,将水完全倒出,晾干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高温消毒。

⑥ 拆下的冷却空气过滤器用温水加用洗涤剂清洗并晾干。4周清洗或更换一次,至少1年更换一次。使用后的冷却空气过滤器按生活垃圾处理。

⑦ 冷却空气过滤器4周清洗或更换一次。每年更换过滤器。

⑧ 呼吸机主机每日用75%乙醇擦拭屏幕及各个旋钮一次,终末消毒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三)新生儿暖箱消毒制度

① 新生儿使用中的暖箱每日用清水擦拭进行清洁,擦拭顺序由暖箱内至暖箱外,并做到一人一巾。

② 擦拭每个暖箱之间应更换手套,并同时进行手消毒。

③ 特殊病原体感染患儿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使用的暖箱,消毒由专人负责,使用中的暖箱表面包括扶手等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④ 患儿出院后或暖箱连续使用7日后需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且将消毒日期及消毒者姓名登记在暖箱消毒本上。终末消毒暖箱方法:由内至外,分别用清水、500mg/L(10‰)含氯消毒剂、清水、干布各擦拭一遍,还需取下所有密封条、密封圈置于500mg/L(10‰)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后装入暖箱。

⑤ 每月更换暖箱空气净化材料并注明更换日期。

⑥ 每季度常规对暖箱表面、湿化杯内的蒸馏水及暖箱通风口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

⑦ 消毒后的暖箱应放在通风干燥处存放,并悬挂消毒日期及消毒者姓名,以备用。

(四)灭菌物品管理制度

① 责任护士将呼吸机管路撤离呼吸机,将除湿导线和湿化罐浸泡在75%乙醇中(物品表面要完全浸入乙醇内),30分钟后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② 清点各部位零件及管路数量。填写消毒供应中心呼吸机管路处理转运单。将此单位放入呼吸机管路包装袋内,并将包装袋的开口处反折,用胶带粘牢。

③ 将装有呼吸机管路和消毒供应中心呼吸机管路处理转运单的包装袋放入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箱内。

④ 检查球囊各部位零件是否有破损,检查球囊的密闭性。如无污染用75%乙醇擦拭球囊表面,有污染的先将污物冲洗干净,再将球囊各部位零件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并装入包装袋内,将包装袋的开口处反折,用胶带粘牢。放入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箱内。送消毒供应中心低温灭菌消毒。

⑤ 呼吸机用雾化器清点各部位零件及管路数量。填写消毒供应中心呼吸机管路处理转运单。将此单放入呼吸机管路包装袋内,并将包装袋的开口处反折,用胶带粘牢。放入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箱内。

⑥ 夜班护士负责清点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箱内的物品数量,填写“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回收单”。并于次日清晨与主班护士进行清点交接。

⑦ 口护包、静切包、腰穿包、胸穿包等,使用后及时整理用物,清点物品数量无误后放入原包装袋内,包好并用胶带固定,放入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箱内。

⑧ 物品灭菌后返回病房时,由主班护士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共同清点物品的数量、各零件管路的数量,包装袋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有无消毒灭菌的标识以及灭菌消毒的有效期。准确无误后由主班护士填写“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回收单”。并将物品归原处。根据有效期,由近至远摆放。

第八节 新生儿转运制度

① 转运范围:本市医院院际间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本病房患儿外出检查、本院产科危重新生儿接诊。

② 转运设备:包括氧气瓶2个(氧气气源充足,供气压力不低于1000PSI)、吸氧管2个、T-复苏组合器2台(包括面罩2个、模肺2个、管路2个)、转运暖箱1个(充电备用)、便携式监护仪电量(2台)急救箱1个(包括复苏球囊×1个、气管插管2.5号×2根、气管插管3.0号×2根、气管插管3.5号×2根、注射器50mL×2支、注射器10mL×2支、注射器1mL×2支、10%葡萄糖100mL×1袋、0.9%氯化钠100mL×1袋、0.9%氯化钠10mL×2支、肾上腺素×2支、导丝×1根、听诊器×1个、吸痰管6号×2个、无菌手套7号×2副、尿裤×2个、留置针×5根、3M贴膜×5片、棉签若干)。每日总务护士负责对转运设备进行维护,使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③ 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负责决定患儿是否收治及是否启动转运系统,主班护士负责确诊转运信息,记录转运地点、时间、患儿情况及联系电话。

④ 转运前30分钟进行暖箱预热,转运医师与护士负责共同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并签字。

⑤ 与转运医院进行患儿交接,核实患儿身份,医师评估患儿病情,与患儿监护人员沟通转运风险,并签字确认。

⑥ 监护人随同转运返回本院。

⑦ 转运途中由陪同医护负责患儿安全及正确使用转运设备,防止仪器受损、丢失。

⑧ 转运返回后,白班由总务护士、夜班由责任护士负责补充用物、仪器消毒,并检查转运设备使之保持备用状态。

第九节 麻疹患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确诊或疑似门诊患儿的管理

① 就诊医师为轻症患儿开病假条,患儿采取居家隔离方式进行隔离;重症患儿及时转诊至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② 采集患儿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麻疹IgM抗体测定。标本按照《传染病检测标本外送流程》进行送检。

③ 在外送标本之前,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医师工作站立即上报。

④ 患儿离开后,诊室进行彻底消毒:诊疗床、桌、地面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再开窗通风。

(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 陪诊者的管理

(1)预防接种 医师询问陪诊者5年之内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有无麻疹病史,未接种者或未患麻疹时需在接触麻疹患儿2天内接种麻疹疫苗,加强主动免疫。

(2)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儿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在接触麻疹患儿6天后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3)告知陪诊者需医学观察21天(从麻疹患儿发病前2天算起累计21天),尽量减少外出,出现类似麻疹样症状者及早就诊。

2. 医务人员的管理

(1)预防接种 5年之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及未患过麻疹者,直接与预防保健科联系,需在接触麻疹患儿2天内接种麻疹疫苗,加强主动免疫。

(2)密切关注医务人员的情况,出现类似麻疹样症状者及早就诊。

(3)孕期禁止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疫苗后至少3个月方可受孕。

(三)确诊或疑似麻疹住院患儿的管理

①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对确诊或疑似的麻疹患儿应及时转至传染病医院救治。

② 疑似麻疹患儿需采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麻疹IgM抗体测定。标本送检按照《传染病检测标本外送流程》进行送检。

③ 应在外送标本之前,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医师工作站立即上报。

④ 麻疹患儿离开后,病室进行彻底消毒:病床、台面等物体表面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空调回风口滤网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空气采用红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再开窗通风。

(四)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 医务人员

(1)预防接种 5年之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及未患过麻疹者,直接与预防保健科联系,需在接触麻疹患儿2天内接种麻疹疫苗,加强主动免疫。

(2)密切关注医务人员的情况,出现类似麻疹样症状及早就诊。

(3)孕期禁止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疫苗后至少3个月方可受孕。

2. 患儿及陪护人员

(1)预防接种 主管医师询问其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及是否患过麻疹病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且病情允许接种者,需在接触麻疹患儿2天内接种麻疹疫苗,加强主动免疫。

(2)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儿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在接触麻疹患儿6天后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3)密切接触者采取单间隔离,需医学观察21天(从麻疹患儿发病前2天累计21天),若密切接触者病情允许可出院进行医学观察。

(4)住院期间需密切关注密切接触者病情变化,出现类似麻疹样症状者及时检查以确诊。